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奇幻玄幻>太一道果> 太一道果 第437节

太一道果 第437节

  朱晦庵拜访赔罪,姜离的本体不出面是不行了。
  ‘还好提前结束了。’
  姜离的本体轻轻一叹,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身上的粉臂拿开,起身。
  ······
  ······
  腊月二十三,癸卯年,乙丑月,丙申日,北小年。
  扬州名门望族主朱氏家主朱晦庵,亲自前往鼎湖派,负荆请罪,同时为鼎湖派新任摇光长老贺。
  一时间,九州各处都能看到一道道身影风驰电掣而行,那是各路信使在传达讯息。
  其中一路乃是神行太保,一路直达神都,送往南天司,路上还有神都的世家大族也顺便收到了消息。
  神都之外,太学,湖畔书楼内。
  一个中年儒士走入楼中,向着那正在阅览书籍的四目老者禀报道:“老师,鼎湖派那边又有消息了。朱师兄在凌晨亲自前往鼎湖,负荆请罪。”
  老者闻言,目光微动,放下了手中书简,轻叹道:“晦庵这是已经找到他认为的合适人选了。”
  曾经教导过朱晦庵的祭酒当然清楚朱晦庵的理想和性情,若非是为了理想,朱晦庵是绝对不会舍了面子替人铺路的。
  “老师,姜氏子如今实力已经堪比四品,又有朱师兄相助,适逢乱局,他们会否······”中年儒士顿了顿,声音压低,“我等是否该进行扼制?”
  “扼制了,才合了晦庵的心意,”老者摇头道,“如此高调,本身就有推动的心思,主动进行扼制,反倒会让那姜离看到敌意,将他推向反方。”
  “不过一昧地放纵也不是办法,这样吧,你和神秀去一趟梁州。神秀如今已经晋升了五品,也该筹谋下一步了,顺便也看看那姜离是否有那等心思。”
  “是。”儒士应声,离开了书楼。
  而在他离开后,祭酒又一次拿起了书简,不过这一次,他却是将书简合上,看向那竹简上的两个古字。
  ——《春秋》。
  “能否真正继承这道果,就看你的造化了,神秀。”
  第294章 人间兵戈,铁甲神雷
  另一边,神行太保将消息送达皇城,直入大明殿,送到姬陵光的手上。
  “先杀姬博古,又败吕天蓬,现在连朱晦庵都亲自上门负荆请罪,哪怕是本宫当年初晋升四品时,都没这本事,这小子竟是在五品就有这般能耐。”
  姬陵光一脸狐疑之色,心中忍不住怀疑,‘这小子,该不会和她双修了吧?’
  思来想去,好像也就只有这一点能解释的通了,否则任其如何天资绝世,还修炼了《气坟》,在功力的积累上都难及那些活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老家伙,更别说还有道果神通的差距。
  总不可能他一路容纳的都是独一性道果吧?
  ‘若当真如此,下次见面可要好生笑话天璇那骚蹄子一下了,连自己的弟子都勾搭,也好意思嘲笑本宫老牛吃嫩草?’
  姬陵光这般想着,心情相当愉悦地下令道:“起一封诏书,请姜氏家主姜离前往梁州,以平逆党。”
  言下之意,自然是已经把姜离当姜氏的家主了。
  同时,这一道诏书也当是为姜离站了台,让那些姬氏的人都给收着心,不敢明面上报复,也算是保住一些族人的小命了。
  一旁的侍女闻言,连忙应一声是,然后开始将姬陵光的吩咐用公式化的语句写好,由姬陵光盖印后,送达下去。
  ······
  ······
  同在此日,道德宗,八景山之上,有一中一青两位道人立于山崖,仰望天空。
  此时临近黄昏,天色昏暗,却可见一道云气自天空现,其色上黄而下白,长数丈,如一杆大旗,在空中猎猎划过,无端带来一种冰冷肃杀之感。
  “蚩尤之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前方的道人似中年又似老年,又带着青年的朝气,又不显矛盾,他望着那道云气,悠悠说道:“人间兵戈,自此而始,这就是你想要等待的时机吗?”
  “是。”后方的青年道人点头道。
  这青年身穿一袭白色道袍,剑眉入鬓,眉宇间自有一股凌厉之色,头不结道髻,长发随意披散,泛着一股白金色泽,如同精钢般。
  “勾陈主人间兵革,我欲晋升勾陈,此时正是良机。”
  青年道人言语如剑鸣,带着一种奇特的铿锵,凌厉锋芒随声而现,四周草木山石境界镀上了一层钢铁色泽。
  “但你不会成功。”
  前方的道人轻声一叹,“贫道当年西行,坏了那狂人的肉身,阻道觉者,这两位,甚至还有业如来,他们都不会让你晋升成功,其余的三品道友,也不会坐视。”
  “那师尊呢?”青年道人不为所动,反倒问起了一个与以上没有出现在前言中的人。
  “师尊这些年隐居山林,鲜少出手,但每一次出手,都是阻人晋升二品。当年击杀龙宫之主,使青龙道果流落九州,百年前西行,转战万里,先坏那姬氏狂人的肉身,后又与觉者论道,乱其心而阻其道,这一次,是否又要对徒弟出手?”
  道人言辞之尖锐,直指前方那人之过往,而前方的道人,后者的师尊,却在此刻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少顷,他淡淡说道:“不会。”
  “多谢师尊。”
  青年道人行了一礼,便径直转身,就要离去。
  似乎他来此,就是为了这两个字。
  只是在他离开之前,一道流光从后方射来,划过一个弧度,来到青年道人身前。
  道人定睛一看,是一玉简,上有数个大字——《九天荡魔真诀》。
  “你一直不来,贫道也不好舔着脸送去,今天难得见一面,正好将此物给你。”
  后方传来淡淡之声,让青年目光微动。
  “谢师尊。”
  他低声说着,却比前一句谢有温度多了。
  随后,青年道人收起玉简,又是行了一礼,径直离去,只留下他的师尊还留在山崖上,看着天空。
  “若是你再等个三年,也许还有晋升成功的机会,可惜你不愿等。”
  当世六强中最为年长的道君看着天空,轻声道:“罢了,便让贫道看看那两位道友这些年来长进了多少吧。”
  他的目光似是穿过时空,左右眼眸中分别倒映出一黑一白两道身影。
  ······
  ······
  时至黄昏,梁州卢川郡。
  一个守城的士卒抬头望天,看到了有云气自空中划过,当即摇了摇身旁打瞌睡的同伴,道:“大郎你快看,有祥瑞!”
  同伴被摇得差点磕到城墙上,好不容易站定,没好气地道:“屁的祥瑞,这过小年的,外头还在闹水患,我们还得守夜,我看不是祥瑞,倒像是恶兆。”
  话虽如此,他还是忍不住好奇心,顺着同伴的手指看去。结果就看到那像是一面大旗的云气遥遥划过天空,其下方,正有乌泱泱的人群在接近。
  那人群当真,还竖着几杆大旗,上书“太平”二字。
  “太平教!”
  大郎扯开嗓子,拿起手边的铜锣便是一顿敲,“太平教来了。”
  昏昏欲睡的环境顿时被打破,一对对士卒持着弓弩上城墙,还有一道白气突然冒起,本地的郡守从中行出。
  “果然是太平教的妖人。”
  郡守张盘有修为在身,一眼就看到了那一杆杆军旗,当即就下令,让弓箭手准备,随时射箭,将床弩拉开,搭上一根根刻着符文的弩箭,更派人召集城中的修行者。
  可等到片刻后,那乌泱泱的人群近了,他勃然变色。
  老人妇孺,乃至伤残者,乌泱泱的人群怕是有二三十万,衣衫褴褛的,一看就是难民。
  太平教攻破了岳陵城,也聚集了更多的难民,眼下就有部分的难民来到了此处。二三十万的人潮,如同水灾时的洪水般向着郡城涌来,本已经要松手的弓箭手忍不住将弓箭垂下。
  “放箭!”
  张盘却在此时怒喝:“放箭!你等身后就是全城的百姓,里面有你们的家眷亲人,若让太平教的妖人入了城,你们的亲属也会成为他们的一员。”
  “放箭!出了事,由本官一力承担。”
  相比较起刺史来,这个郡守却显得格外的有决断,或者说能下狠心,下决心。
  犹豫不决的士卒闻言,看着那一个个疯狂的难民,咬着牙,再度搭弓引箭,顿时一波箭雨在半空划过弧度落下,让冲在最前方的难民中箭倒地。
  与此同时,有修为、道果的校尉以及城中的修行者纷纷赶至,手持兵刃驻守城关,森然的气机凝固一股沛然之势,慑得难民不敢向前。
  难民停步了,跟在难民之后的黄巾军也随之停步。居中的一杆军旗下,一个身披甲胄,头戴黄巾,看上去三十岁上下的汉子见状,当即就像身后的车辕禀报道:“渠帅,守军放箭了。”
  “本帅看得到。”
  车辕上,一个面如黄玉,长得颇为俊朗的青年露出一丝冷笑,道:“正合我意,来人,祭铁甲神雷。”
  郡城方面若是开城门,那自然最好,不开城门,也合太平教的心意。正好,可以借此煽动人心,裹挟着难民攻城。无论对方作何应对,都不会改变结果。
  杀难民是一条死路,不杀,也是一条死路。
  “祭铁甲神雷。”
  命令层层传达,当即就有黄巾力士在难民群中开出一片空阔处,十位身披黄袍的医者分开站立,双手同时高举。
  一颗颗圆滚滚的铁球在双手之间滴溜溜地转动,球体表面上亮起一道又一道的符箓纹路。
  旋即——
  “滋啦!”
  电光激耀,铁球被雷法激起,带着夺目光芒向着城墙飞射,而那十个医者同时无力地倒下。
  城墙上顿时又是一波箭雨射出,其中不乏真气和术法,箭矢和气劲轰在个别铁球上,有些被雷光给轰散,也有些······
  “轰隆!”
  天空炸开一声霹雳,铁球轰然爆开,雷火爆散,霎时城墙上火光四起,肢体横飞。
  也有球体落在城墙上,顿时便炸出一个缺口,以地祇能力加固的城墙都经不起这铁甲神雷的轰炸,整座城墙都在颤动。
  与此同时,城外传来军号的声响,黄巾力士列阵向前,那渠帅则是扬声高呼:“狗官残杀无辜百姓,断我等生路,不若杀进城去,屠狗官,抢粮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