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奇幻玄幻>太一道果> 太一道果 第487节

太一道果 第487节

  虽然姜子牙在封神之战中表现的很菜,但在人道之中的地位却是相当之高,被称之为“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乃历代供奉的武神,另外还享有一系列的封号。
  姜子牙的道果品级,该是不低的,就好比那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都是典型的实力也许差,但道果品级高。
  打神鞭配合姜子牙的道果,哪怕是没人能容纳此道果晋升,也足以对神属道果造成极大克制,尤其当今大周的官员体系就是以神属为主。
  姜氏主家的目标,也许一开始就是打神鞭和姜子牙的道果,围杀姜离都属于次要的。
  ‘甚至他们还意图以此来建立新的体系,取代大周旧有的官员体系,倒是谋划深远。不过······’
  姜离看着广乘道人的背影,轻声道:“申侯似乎提醒过广乘道长。他说,若是姜氏主家当真选择了佛国,那只能说明佛国高层中就有姜氏主家的人。”
  “此事,贫道记得当时道友可是在玉虚观之外。”广乘道人闻言,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说起了当时的情况。
  当时姜离刚度完雷火二劫,因定风珠而无法引动天劫,正在雪峰上疗伤。
  并且在广乘道人和申侯谈话时,周边并无他人。
  “只是视觉比较敏锐,外加通晓一点唇语而已。”姜离笑道,“一点小把戏罢了。”
  以广乘道人的境界,应该没人施法窃听或者偷偷接近,可要只是单纯的视力好,那就不一样了。
  没有一点气机,也不会有神念的波动,只有朴实无华的视力,只要稍微注意点,只关注唇形而不关注其人,别被感应到视线的注视就行了。
  最好的窃听之法就是如此的简单粗暴,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直接用看的就行。
  “而且,我给予道长的那道剑气,道长应该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了吧,”姜离接着道,“能够穷究生克,不只需要智慧,更需要对元气的理解,甚至可以说,需要对万气了如指掌。而当今世上,最有可能做到此事的便是我姜氏的《气坟》。”
  广乘道人微微沉默,然后点头,“确实如此。当年贫道和文殊交手时,没能截取到其剑气,且他在彼时也有所保留,以致于贫道都没能看出端倪来。一直到道友将那道剑气交给贫道,贫道方知内情。”
  也正是因为这道剑气的存在,文殊才对自己的暴露不感到惊讶。
  他在来此之前,就已经默认广乘道人知晓他的身份了。
  文殊,便是姜氏主家的人。
  “佛国文殊成名过百年,在百多年前佛国东传佛法之时,他就已是三品,没人想到他和姜氏有关。”广乘轻叹道。
  “但是若无文殊接应,姜氏主家的人可没那么容易融入佛国,如今海外的主家之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相信佛国,与其联手。”姜离对此却似不意外。
  他在发现文殊和姜氏的联系后,就已经有这方面的猜测了。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矛盾,文殊如此针对姜离,不是因为他当真心眼小到那种地步,因为被姜离坑了一遍便不惜血本地出手,为此甚至还与广乘道人对上。
  这一切的根本,是因为他本身和姜离是敌人,不可调解的敌人。
  就是不知那佛国的觉者知不知道这其中的关系了。
  而且······
  “如果申侯当真泄露了秘密,那么他的背叛,是否又早已为人所知呢?道长。”
  姜离看着广乘道人的背影,声音变得悠远。
  如果申侯的背叛是已知的,甚至可以说他主动提醒了背叛,那么这所谓的“背叛”,怕是就要换一个说法了。
  佛国和玉虚观为敌多年,甚至玉虚观的一个门人也死于佛国强者之手,三品道器都被夺走,化作了文殊师利菩萨。要是有机会能够给佛国以重创,广乘道人是绝对不吝于进行谋划的。
  “道果即是因果,我辈修行者容纳道果,也在无形之中受到了因果的影响,贫道只不过是利用了这种影响而已。”
  广乘道人没有正面回答,但他的话语却是已经解释了某些问题。
  申侯容纳了申公豹的道果,他如今离开玉虚观,正是应了一桩因果,而接下来······
  姜离想想“道友请留步”的来源,不由为申侯如今的友方捏一把冷汗。
  ······
  ······
  风暴的残响还在雪原中徘徊,申侯乘着龙须虎,突破了一道道寒风,飞落到一片银装素裹的树林中。
  在一棵沐浴着佛光的树下,他看到了文殊的身影。
  文殊依旧是一袭红色的华服,上缀着佛门七宝,凌空盘坐于莲台上,宝相庄严,自内向外散发着佛光,遍照诸方。
  见到申侯前来,尤其是看到他手上的木鞭,文殊露出了一丝微笑。
  “善哉善哉,虽是让别鹤身亡,但这打神鞭,终究是落入了我等之手。”文殊竖掌道。
  龙须虎落到地上,对着佛光露出了警惕之色,申侯翻身下虎,手握着木鞭,面容冷峻,没了往日的不正经。
  “他本来不用死的,姜氏本来也不需要背叛玉虚观。”申侯用毫无起伏的声音说道。
  “贫僧本也无意背离玉虚观,但奈何,造化弄人啊。”
  文殊听出了申侯的怨气,笑容收敛,“甚至于贫僧当年因缘际会得到加入佛国的机会时,一开始是想着设法替玉虚观取回被夺的三品道器的。可惜,最终这道器没取回,反倒是被贫僧给容纳了。”
  “觉者亲自提拔了贫僧,将改头换面的文殊道果赐给了贫僧,然后在佛国诸菩萨的帮助下,贫僧顺利晋升,并且立下了永远秉持佛道,光大佛法的宏愿。就这样,贫僧永远留在了佛国。”
  佛国内部实际上斗争相当之激烈,但永远维持在斗而不破的地步。因为佛国的菩萨都会以【菩萨乘】立下宏愿,秉持佛道,弘扬佛道,他们因此宏愿而壮大实力,也因此而不得背离。
  文殊就是因此被绑在了佛国这条船上,并且他容纳的,还是已经被改易了根本的文殊师利道果。
  觉者亲自出手,将文殊广法天尊化为文殊师利菩萨,将这道果留在了佛国,也将容纳此道果的文殊留在了佛国。
  “背离的根源早就已经埋下,并且,打神鞭关系重大,广乘又岂会愿意将它轻易交出?”
  文殊解释着,也劝诫着申侯将心中的怨结放下,“贫僧知你心中有怨,但是如今姜氏既然以贫僧为首,就注定了和玉虚观难以再联盟。而且,玉虚观无法助姜氏东山再起,但佛国可以。并且······”
  佛国,未必不能是姜氏的,或者说自己的。
  觉者确实是厉害,当年轻而易举地就埋下了姜氏和玉虚观背离的根源,但他因为业如来而闭关数十年,对佛国的掌控已是大不如前了。
  ‘若你当真和业如来有关联,那么佛国首座之位,贫僧也不是不可一坐。’
  文殊微微垂眸,掩住了眼神的波动。
  第28章 觉者的观念,公孙弃的手段
  一朵祥云拖着金光,如彗星般划过天空,落到了雪山上。
  金色的暴猿从金光中跃出,拿起金箍棒就要打向前方的石亭,却不想棒未出手,脑袋上就传来那熟悉的剧痛。
  紧接着,金光如潮水般从暴猿身上退去,没入了头上的金箍和手上的铁棒,被金光晕染的毛发又变成了纯白。
  暴猿的怒火也在迅速退去,很快就恢复了清醒,看着石亭露出了凛然之色。
  “你对本神做了什么?”
  无支祁回想起之前的举止,双眼瞳孔紧缩,背脊微弓,像是一把大弓,蓄势待发。
  对于折磨,无支祁这段时间已是熟悉了。他再如何也是一代大妖,哪怕是神魂上的剧痛,他也硬是撑了下来。可那种神智遭到篡改,乃至于换了个人般的变化,却是让无支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惊怒。
  “只是想助檀越晋升而已。”
  石亭中的真如居士噙着笑意,轻轻伸手,掌心处出现一道盘坐莲台的佛影,“檀越以六耳猕猴作为自身之二心,行身外化身之事,迷者也是同样以六耳猕猴的道果作为桥梁,将齐天大圣的道果与施主沟通,甚至能够将斗战胜佛的力量传输过去。”
  “这等手段,实际上和鼎湖派天璇长老拥有三品战力的法门相似。若是檀越能够完全接受这些道果,那便可立地成佛,成就三品。”
  无支祁闻言,立即感应自身,确实发现先前融入身躯的道果此时又回到了金箍中,甚至手中的金箍棒也变得沉重。
  这现象,似乎说明真如居士并未打诳语。
  但是这金箍既然在头上,就迟早会再一次将力量注入体内,并且无支祁已经感应到了自己和金箍的联系。它就像是长在了自己头骨上,扎根进神魂中,内中正有一股意志在活跃。
  与此同时,金箍棒中亦是流转着莫名气韵,内中正有一股凶狂之气如活物般咆哮。
  单独一个,他还可抵御,可要是两个一起上,无支祁就无力阻止了。更别说,金箍即是禁锢,能够锁住神魂,让自己无力抵抗。
  想到这里,无支祁不觉露出了深深的戾气。
  “这也算相助?”无支祁狞声道。
  “齐天大圣道果的戾气确实是凶狂了点,不过只要檀越能够精修佛法,自可化解戾气,不虞被道果影响。”真如居士含笑道。
  只是这样一来,岂不等于无支祁自己主动入佛门?
  化解道果的戾气怕不是顺带着将自身的妖性也给化解了。
  可要是不化解戾气,下一次道果再度融入,无支祁还是会被影响到神智,除非不让道果融入。
  但这无疑是不可能的。
  一时之间,无支祁陷入了比紧箍咒折磨更为艰难的境地。
  紧箍咒只能让他痛苦,而道果的融入却是会影响神智,哪怕是凶横如大妖无支祁,在这方面也是万分忌惮,不可能视若无睹。
  “檀越可以多想想,若是想通了,可以找慧能研习佛法。”
  真如居士很是宽容,将选择权交给无支祁,同时遥遥望向远空。
  一道佛光追着无支祁留下的痕迹来到了此处,落地后现出了残缺一臂的身影,正是广力菩萨。
  广力菩萨到达之后,目光直接掠过了无支祁和慧能,落到石亭中。
  一道柔和而不失威严的佛光出现在广力菩萨眼中,内中演化出七尊古佛。可在转眼间,佛光佛相又皆消散,唯有一个白衣居士在内。
  “七佛灭罪······”
  广力菩萨喃念一声,当即便向着石亭行礼,“见过首座。”
  当世之中能够凝现过去七佛法相的人只有一位,并且还是以自身的心念神意凝现法相,而非是其他一般收集香火信仰以成法相。
  理所当然,石亭里的那位定然是佛国首座——觉者。
  觉者不修勾招法,且他也没有修练勾招法的基础。勾招法的修行是要有相应的道果能力,这种能力基本上只有神佛之属的道果才有。
  而觉者道果,是人属,纯粹的人属。
  可要是较真起来,他的勾招法造诣怕是能凌驾于所有的菩萨、大士、罗汉之上。
  “无需多礼,佛者修的是平等,而非是尊卑,你我之间的区别,乃是于修行上的先后之别,而不是地位上的上下之分。”真如居士在石亭中缓声道。
  广力菩萨身形一震,却是沉默良久。
  没有上下之分,自然是否定如今佛国中盛行的信仰修行。真如居士此言,是要点明立场,让广力菩萨做出选择。
  倒不是说要广力菩萨完全放弃香火信仰,而是要有个主次。毫无疑问,香火在真如居士眼中是次要的。
  广力菩萨久久沉吟,似是犹豫不决,真如居士也不催促,就任凭他思量。
  直到两刻钟后,广力菩萨这才低声道:“广力明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