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道果 第884节
“老夫三人,承载了人族最多的因果,便是燧人氏都不及我等。”
炎帝发出一声意味莫名之笑,回道:“只是说起超脱,那距离老夫和姬轩辕太远,无需考虑,而对于羲皇而言,他割舍不了人族,也不用考虑。所谓的超脱之法于吾等而言,不过鸡肋尔。”
话尾又是带上了几声朗笑,炎帝便在笑声之中重新回归到神农鼎内。
他的真灵化作了一道流光,直直投入到那太阳真火之中,穿过了重重火海,眼前却是突然景象一变,有迷蒙白雾浮现。
流光径直穿过白雾,进入了一处如真似幻的世界,前方一座高山耸立,山上站着一道威严的身影。
光华一转,炎帝落到山上,道:“老夫提点了他一下,观其表现,他身上确实是可能有元始天尊之物。”
炎帝没有特意指出如何解决因果之重,但姜离却是第一时间想到了解决之法。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炎帝确定,姜离身上的秘密可能和元始天尊有关。
“以老夫那个后辈的心机,他既是知晓了此事,定然会多加注意,避免遭了算计。”炎帝接着说道。
“提防也避免不了结果的到来。”
黄帝手扶配剑,沉声道:“你我皆知,在末法之前,仙神妖魔陨落之后,确实是有可能凝聚出道果来,但这只是可能。昔年吾亲手诛杀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他们可没一个凝聚出道果来的。大羿射九日,陨落的九日也只有一者留下了道果。”
无论是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还是九只金乌,都不是弱者,他们都没留下道果,为何末法之后,但凡是有名有姓的仙神妖魔,都留下了道果?
甚至这其中,还有一些凡俗之存在也留下了道果。
思来想去,似乎也只有一个可能了。
“三清,他们应该是想用道果来摆脱自身的因果。”炎帝满脸凝肃地回道。
承载三清道果,便是承受三清因果,如此一来,三清就可摆脱了那与生俱来的天地因果。
只是能承载三清道果的存在基本上都陨落在末法之中,想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要其他的道果做铺垫。
于是乎,就出现了三千道果,又出现了量产下四品道果之法······
“他们的妄想,直到现在都还未成功啊,”黄帝森然一笑,“甚好,甚好啊。”
第48章 以浊堪清,道之貌化
‘我这位老祖宗,刚才似乎在试探着什么······’
姜离看着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神农鼎,心中转着不为人知的念头。
尽管炎帝的试探之意掩藏得极好,也还是被姜离敏锐察觉到。
——炎帝似是想从自己的反应中试探出什么。
姜离一边想着,一边看向只有他能看到的因果集。
如果当真是要试探什么,那么十有八九和三清脱不开干系。而在姜离的心中,他其实也觉得因果集和元始天尊有关。
只是真要说有什么证据,姜离又拿不出来。
这就是一种感觉。
并且,在炎帝的提醒之后,姜离也发现自己竟是在不知不觉中顺着三清的期望前行。
他的前路,正在向着三清道果靠近。
这其实是一条前途光明的路,其终点便是成为三清。且姜离现在距离所谓的超脱还远,他甚至都没有考虑过是否超脱,倒也不需要有相应的顾忌。
只是从心里头讲,姜离不愿被人摆布。
修行乃是为了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要是到最后还是任人摆布,那岂不是白修行了?
姜离自问这点心气,他还是有的。
‘都已经陨落了这么多年,竟然还能够让未来顺着自己的想法前进,当真是可怕啊,三清。还有三皇······’
姜离注视着神农鼎。
尽管炎帝将末法之劫一言带过,但姜离还是从他的言语和行为之中渐渐察觉到,三皇当年定然和三清有过对立,那种无形之中的敌意是做不得假的。
说不定三清最终未能超脱,甚至陨落,也有三皇的一部分功劳。
‘不过比起三清来,三皇到底是差了点,黄帝的真灵还在沉寂,最强的羲皇也没有复活,还不足以影响到大局。’
说点不尊敬老祖宗的话,以目前老祖宗的实力,是阻扰不了姜离的。
想要入局,怎么说也要黄帝复活,甚至是羲皇复活才行。
只是以大天尊对伏羲道果的看重,宁愿舍弃青萍剑也不愿放弃苍天,除非他死,否则伏羲应该是无法揭棺而起了。
所以,当下的首要目标,还是先将这些台面上的敌人也悉数斩了,再去设法摆脱逐渐被固定的前路。
姜离这般想着,又回到树下趺坐于庆云,轻轻挥袖,一幡一剑出现在身前。
对于盘古幡和青萍剑,姜离一直是抱着慎用的心思。盘古幡一旦握住,就会产生开天的冲动,若是无法放下,便会在不断的开辟之中累死,连【一尺之捶】都难以补上那种消耗。
而青萍剑则是因为杀伐过甚,菜鸡慎用,否则有死在剑气之下的可能。
尴尬的是,对于青萍剑来说,一品之下的,都是菜鸡,包括姜离。
两件道器有着同样的解决之法,只要容纳三清道果,便可自由使用它们。
便是因此,姜离才会谨慎使用这两件一品道器。他现在本身就相当于被三清道果追着跑,属于道逐人的状态,又岂会愿意迎着道撞上去。
然而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哪怕是一直躲着三清道果,也避免不了未来向着三清之道接近,反正都是要被追上,倒不如主动接触,了解三清之道,从中寻找破局之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师夷长技以制夷。】
看着因果集上显示的一句句名言,姜离徐徐送出元炁,和盘古幡、青萍剑接触。
同时——
“冲虚堪道。”
通过收束道果而新得到的列子神通施展,以虚堪实,以今观古。
列子感悟天地,以今朝之万象反推先天五太,虽是未能真正推衍出先天五太之道,但也通过此法推导出先天五太的状态,并记录在册。
姜离现在便是要以此神通辅助自身,进行推算,一观盘古幡、青萍剑之内的三清之道,二则是触类旁通,以三清之道助推自身的先天五太之道。
姜离没有经历过开天辟地,不知五太之真实,只能以自己之感悟步步推导,而三清承自盘古,也许能从其中一窥真正的先天五太。
神通运转,姜离周身元炁衍生,先是以万气生一炁,化为太极,再经此转换,化为太素,进而再化太始。
他的脑后也浮现出奇门遁甲之阵,一环接着一环,以三坟和《乾坤易》、《归藏易》进行辅助推算,步步推衍三清之道以及五太。
与此同时,在三清天中,姜离的另一身也从自己亲手塑造的清浊太极之内参悟三清之道。
此太极之清,乃是属于三清,而与清对立的浊,也算是归属于三清,其本质乃是降下末法的那一位对三清之道的篡改。
清浊对立,相生相克,以其浊观其清,从相克之中观衍变之理。
这既是【冲虚堪道】的本质,也是道君开创九天荡魔真诀的根基。
道君正是从清气和浊气的相克相伐之中领悟到相生,洞明他人避之而不及的五浊恶气之根本,进而创出能够转化清浊的九天荡魔真诀。
姜离便采用了道君的思路,只是和道君不同,姜离乃是从清浊相克相生之中,洞明清气的根本。
······
······
“清浊之气似乎又有变化······”
雍州,昆虚雪峰之上,着淡黄道袍的中年道人昂首望天,从那经年不散的寒风之中,察觉到了一丝丝细微的变动。
自从灵机覆盖九州之后,清浊转化便在不断地进行,吞噬着浊气,转化为灵机。而现在,清浊回到了某种平衡,不再是单纯地吞噬五浊恶气转化为清气,而是处于清浊相持,互有增减的状态。
比起过去来,现在的灵机变得平静了不少,不似先前那般波澜起伏,只是在细微之间,却是能够觑出更为玄奥的精微之变。
“神都之中有贫道在,地脉之中有太极图布展,若有变动,贫道定能第一时间得知。现在变动已生,贫道才有所察觉,那就说明变动非是来自于地,而是源自于天。”
道人注视着巍巍天穹,通过一种无形的联系,感应到了天极之处的某个存在,心中缓缓浮现出一个清浊轮转的太极。
清浊太极实际上乃是姜离仿太极图而造。他和道君一同主持清浊转化,在过程中接触太极图,参研清浊之变,然后将其复刻,让三清天中的清浊形成平衡之态。
也正是因为天上地下两个太极互相呼应,姜离才能够时刻把握住清浊转化,牢牢占据住主导位置。
只是姜离也不曾料到,道君对于太极之道的领悟,以及和太极图的契合是如此之深。当姜离从三清天调整清浊转化的平衡之时,道君也是随即有所感应,察觉到那一丝丝微妙的变动。
“姜道友的道行是越来越精深了,其精进之快,便是贫道也万分诧异。也许在不久之后,他能够赶上末法之前的诸位大能了。”
道君的中年化身悠悠说着,目光微移,落到临近的一座雪峰上。
夜幕无法阻止道君的视野,并且如今东海上十日巡天,虽是在有意控制下没有将光辉洒至九州,也还是让如今的夜晚多出了一分曦白,以致于月色都显得薄淡了几分。
夜色下的微光中,能看到伟岸的身影屹立在雪峰,三十岁上下的面容上带着一种难言的威严,仿佛其容貌便是威严的具象化。
“大天尊。”道君缓缓道出其人之名号。
此刻的大天尊和之前又有不同。
大天尊之身躯乃是来自于天君,天君贪求天之永恒,其面相也是由其心而生,始终保持在一生中最为风华正茂的黄金岁月,乃是青年之貌。
而现在,其面相缓缓来到了三十岁,既是年富力强之时,又是威严极盛之年。
这代表着大天尊的身躯已是完全适配了他的心境,甚至契合了其道,在此刻显现出道之貌。
就如同西王母乃阴仪之神,其身躯面貌集合了阴性之美,体现出阴之完美,又带着瘟疫刑杀之神的冰冷威仪一样,大天尊现在也呈现出道之形貌来。
境界到了大天尊和西王母这一层次,其身体便是道体,其容貌便是道之貌化,彰显出某种道的特质来。
那些用来形容面相尊贵之人的词语,比如天庭饱满、日角龙颜,这些词语的源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大天尊。
大天尊的相貌,便是天庭饱满、日角龙颜最直观的体现。
道君看到大天尊现在的面相,目光微微下落,停在大天尊的右臂上。
之前为了脱身而自断的右臂,此刻赫然是已经重新生长出来,就是不知现在的手臂能有过去的几分力量。以时间来估计,大天尊应该还没将新生的手臂淬炼到和原来躯体匹配。
但是,考虑到天君所创之功法的玄妙和诡秘,又不能断定大天尊还未完全恢复。
天君的《阴符经》既是堂皇大气又兼诡秘莫测,能将人之身化为天之相,随意变化,肢体的恢复可能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天尊恢复的速度,有些太快了,并且其实力恢复也有些不寻常,明明在半天之前才刚受过重创。’道君一边观察着大天尊,一边心中生疑。
面貌的变化,代表着大天尊的进一步恢复,这一发现可是不同寻常啊。
明明半天前的一战是大天尊一败涂地,怎的他还实力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