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至于太后为什么要针对郑宓,那些头脑灵活、心思机敏的人稍微思考一下,便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
  赵祈坐于龙椅之上,双手紧紧握住龙椅扶手,周身散发着无上威严,眼神冷冽,令人不敢直视,此刻的她仿佛才是真正的主宰。
  “朱宝贞。”赵祈开口说道。
  “臣在!”朱宝贞闻声应道。
  赵祈紧接着发问:“若有人胆敢参与谋反,以下犯上,该当何罪?”
  朱宝贞答道:“依律例,参与谋反者,其族中男子凡年满十四者,当处以绞刑;女子则削去户籍,十四岁以上者发配军营为妓;年老体弱者,则没为奴籍,发卖为奴。”
  第38章
  跟着雍王造反的人,粗粗算来也有六万人了。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懵懂无知,更有甚者还以为进宫是要保护皇上。
  真心有谋反者,少之又少。
  不然要是这六万人都晓得今日进宫谋反,怕一早就要走漏风声了。
  在说真要把这六万参与谋反的人都处理了,京中难免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一旦圣旨下达,这六万个人恐怕会破釜沉舟,立刻起身与朝廷拼死一战。
  到时候,那场面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控制得住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好在赵祈早就已经在雍王府和玄武营中安插了自己的人手,那些主要参与者的名单也早就被秘密上报了上来。
  此时,郑宓已经带着心腹前去捉拿要犯了。
  赵祈走出殿外,对着下方跪着的玄武营将士,说道:“大周如今正值多事之秋,雍王为了篡夺皇位,竟然不惜与北狄勾结,妄图祸乱我大周的江山社稷。你们若是有血性的男儿,朕愿意免除你们一死,也放过你们的家人。到边关与郑泰将军一同抗狄!为自己、为家人、为大周拼个太平盛世!”
  高太傅听后神色凝重,上前一步,拱手施礼后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这些人皆是意图谋逆之徒,他们竟敢背叛圣上,犯下如此大逆不道之罪。若陛下轻易将他们放过,那岂不是告诉天下人,谋反可以不受惩罚?如此一来,人人皆敢效仿,我大周岂不大乱?臣以为,必须对这些叛逆之人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高太傅的这番话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将士们的心头。
  将士们听了高太傅的话,脸上露出了绝望和不甘的神情。
  赵祈心中猛地涌起一股怒气。
  法不责众,这么多人,她无法一一处置。
  让这群士兵去边关抗狄是褚淳贤和她商量好的计策。
  自古谋反失败,只要参与就难逃一死。
  这群士兵眼看着就要面临杀头之祸,如今有了活命的机会,甚至还能建功立业,上了战场后必定会全力以赴与北狄拼死厮杀。这于国来说也是好事。
  高太傅却不顾大局,在这个时候刁难她,实在是让人恼怒。
  赵祈目光扫过众人,高声说道:“高太傅要朕惩治你们,但朕偏不!这并非朕心慈手软,而是朕知道你们都是有血性的男儿,你们日日艰苦训练的目的,绝不是因为朕的女子身份想要推翻朕。现在,朕问你们,如实回答朕,你们这些人中,可有西平县的人?”
  这时,人群中出现了一阵骚动,只见有两个身着铠甲的小兵,从队伍里艰难地跪爬出来。他们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回答道:“回陛下,俺们哥俩是从西平县来的。”
  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恳切,似乎希望陛下能够听到他们的回答,给予他们一线生机。
  赵祈看着眼前的两人,缓声问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如今你们西平县家中情况如何?”
  陈大牛声音哽咽着回答:“俺叫陈大牛,这是我弟陈二牛。家中父母妻儿共计六人,都惨遭西戎人的毒手。”话未说完,泪水已充满了他的眼眶。陈二牛在一旁也泣不成声,他接着说道:“俺和弟弟那日去山上打猎,才侥幸躲过一劫。俺们本想和西戎人拼了,自知也是自寻死路,便来到京城,恰好那时玄机营正在募兵,俺们哥俩就报了名,寻思着有朝一日能上战场为家人报仇雪恨。俺们不怕死,只怕死得不明不白,就算死,俺们也要死在战场上。”
  赵祈大声道:“好!如此才是我大周男儿的本色!那西夏北狄,竟敢将我大周视同草芥,肆意践踏,朕绝对无法容忍此等屈辱,定要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只要朕查明你们并非蓄意谋反,朕必定会给你们一个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机会。如今北狄在边关蠢蠢欲动,不久之后必然会发动进攻。待你们成功击退北狄,朕便会对你们既往不咎,论功行赏,让你们成为我大周受万民敬仰的英雄!”
  玄武营绝大多数的将士本来就是怀着报效国家的信念,普通百姓又有谁愿意被卷入到宫廷的权力争斗中?
  他们只不过是因为进入了玄武营,才不得已被卷入这场纷争。
  这时,陈大牛双膝跪地,额头紧紧贴着地面,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高声呼道:“谢陛下开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紧接着,一声声“谢陛下开恩”的呼喊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在大厅内不断回响。
  这是几万人如排山倒海的气势,如此壮观的场面,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比震撼。
  高太傅被震得哑口无言。
  他此时哪怕再敢多说一个字,都担心这群士兵会像饿虎扑食一样冲上来将他撕碎。
  赵祈的眼神明亮如星辰,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她傲然地站在那里,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着下方的众多人。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至关重要,能够决定上万人的生死。这种掌控他人命运的巨大权力,使她的内心涌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
  赵祈趁此宣布:““朕决意将玄武营交由郑宓接管。””她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整个殿外。
  这一决定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
  官员们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
  以高太傅为首的一群官员更是公然反对。
  高太傅拱手施礼,说道:“陛下,郑宓虽有几分才华,但她毕竟是一名女子。女子柔弱,恐难以担当如此重要的职责。”
  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陛下明鉴,郑宓年纪尚小,经验不足,如何能管住这么多人的玄武营?”
  底下众人虽没直言,却都不由自主点头应着。
  赵祈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声音中带着一丝隐忍,“不知各位大人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认为谁适合接管玄武营?”
  高太傅说道:“陛下,臣以为燕啸鸿将军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他乃先帝留下来的辅政大臣,资历深厚,无人能及。由他来接管玄武营,必能管好众多将士。”
  赵祈一想,燕潇鸿是燕君烨的父亲,如果真的将玄武营交给他,那无疑是养虎为患,自掘坟墓,这是绝对不行的。
  此时,燕啸鸿也站了出来,赵祈睨了他一眼。
  燕啸鸿心中微微一颤,只觉得陛下周身上下越发有了上位者的气势,赶忙恭敬说道:“陛下,高太傅之言,实在让令臣愧不敢当。”
  赵祈面上不显,心里想着,如果这老家伙不知好歹,胆敢趁机生事,就算想尽办法也要除掉他。
  赵祈表情严肃,郑重地说道:“朕让郑宓打理玄武营,并非因她救驾之功,也非因她是朕的表妹而任人唯亲。如今北狄蠢蠢欲动,西夏亦虎视眈眈。郑宓在边关与北狄对抗多年,经验丰富,由她来训练这些将士更为合适。这些将士是要上前线作战的,每一个人对朕都非常重要。朕必须确保他们训练有素、实力过硬,才能让他们上战场。”
  赵祈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离得近的将士们都能清晰地听到。他们无不为之感动,原本以为陛下只是将他们视为炮灰,送往前线送死,却没想到陛下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的安危着想。
  郑宓虽为女子,但她可是郑泰将军的女儿。燕君烨死后,正是郑宓斩下了拓跋泽济的首级,成功收复了西平县。她可谓是大周的巾帼英雄,正所谓“虎父无犬女”,能跟着郑宓,将士们都信心满满。
  再说陛下都把话讲到这份上了,还有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敢继续阻拦?
  下方的众将士就是郑宓最大的底气,毕竟,救驾的侍卫是郑宓带来的,京畿卫中也有郑宓的人,甚至就连玄武营的将士也对郑宓钦佩有加。
  见无人再提出反对意见,赵祈随即下令,命高太傅和齐忠一同去处理雍王等主要的谋反叛乱之人。
  那齐忠此前就因为儿子对陛下不敬,而被接连降了数级,被贬为礼部的官员。
  然而,每逢有重大事情,陛下总是让他与高太傅一同处理。
  众人不禁暗自揣测,陛下这样的安排,到底是看中了齐忠的能力,还是为了制衡高太傅而特意这样做。
  赵祈才不在乎众人如何猜想,她遣散了众人,径直回到偏殿,去查看褚淳贤的伤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