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二日朝堂之上,朱宝贞毅然参了严煜一本。
  原来,那严煜心怀叵测,昨夜竟派人趁着三更时分,妄图一把火烧了客栈,而后趁乱杀了翠娘。
  可他万万没有料到,朱宝贞早有防备,安排的人手早已在暗中严阵以待。火虽被点燃,一时间客栈火光冲天,众人忙于救火,场面一片混乱之际,那歹人依照计划摸上翠娘的屋子,然而刚推开房门,便被埋伏的人当场擒获。
  严煜此举,不知是太过轻敌,还是真的愚钝。他派了几名府内身手矫健的家奴前来执行这等阴险之事,还天真地以为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却全然不知早有罗网在暗处悄然张开。
  朱宝贞的奏折,赵祈特意令内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
  朱宝贞站在朝堂之上,毫无惧色,义正言辞道:“严大人,如今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你又作何狡辩?”
  严煜拒不认罪,恼羞成怒,指着朱宝贞大骂:“好你个朱宝贞,竟敢污蔑本官,你居心何在!”
  此时,高太傅也缓缓站了出来,一脸凝重地进言:“陛下,此事背后或许另有隐情,还望陛下慎重裁断,莫要仓促定夺。”
  赵祈的目光如炬,紧紧锁定严煜,话语从牙缝中挤出,冷冰冰的毫无温度:“严侍郎,朕只问你这一次,奏折所言之事可是属实?”
  严煜的目光快速略过高太傅,又战战兢兢地看了一眼面色冷峻得如同寒霜的皇上,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说道:“臣,冤枉。”
  “好,好,好。”赵祈连说三个好字,每一个字都如重锤一般,一字一字狠狠地敲在严煜的心坎上。
  紧接着,赵祈转头对朱宝贞说道:“朱宝贞,朕下旨命你为钦差大臣,专门查办此案,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朕会调拨给你所需人手,若有忤逆者,定当严惩不贷!”
  朱宝贞赶忙领命:“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退朝后,赵祈手持朱宝贞撰写的奏折,径直朝着永寿殿而去。
  她与高瑾玉确实已经有些日子不曾见面。
  踏入殿内见到高瑾玉时,赵祈先是行了礼:“母后,今日身子可好?女儿许久未见母后,心中十分挂念。”
  高瑾玉坐在榻上,手中正缓缓翻着一本古籍,听到赵祈的声音,这才微微抬眸,她的神色冷然,眼底仿若一潭深不见底的幽泉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只轻轻应了一声:“皇帝有心了,哀家身子尚可。”那语气平淡至极,透着一股让人难以亲近的疏离感。
  赵祈见她态度冷淡,也不再多做寒暄,递上朱宝贞写好的奏折,“母后,这是朱宝贞递上来的折子,户部侍郎严煜一事,如今在朝堂上已掀起轩然大波,还请母后过目,为女儿指点一二。”
  高瑾玉伸出手接过奏折,就在二人手指相触间,赵祈闻到了高瑾玉身上那若有似无的檀香,这香气让赵祈一阵恍惚。
  高瑾玉展开奏折,细细看过之后,眉头微微蹙起。其实,这事情在晨时,她的兄长进宫时,便已给她说了几句。
  严煜之子当街玷污烟花女子,这般恶行实在是令人不齿,按常理这本是一起普通的奸污案,断不会呈到她这里。
  然而事情涉及到户部侍郎严煜,性质便截然不同了。
  严煜自入官场以来,一直追随兄长做事,本应行事谨慎,可这次的事情他做得太过莽撞,也太过愚蠢。
  即便兄长有心袒护,可一旦证据确凿,在这律法严明的朝堂之上,也实在是难以保住官位。
  赵祈见高瑾玉一直沉默不语,开口说道:“我已命令宝贞去查此案,若严煜是冤枉的,我定会还他清白;若他所犯属实,也会按照律法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高瑾玉听闻,并无反对之意,只是微微点头,“宝贞心性纯善,做事正义不徇私情,由她办理,应能妥善处置。”
  赵祈听出了这话中的深意,她封朱宝贞为钦差大臣,高瑾玉也没有反对,换了旁人,高瑾玉恐怕早就心生不满了,她便明白高瑾玉仍有招朱宝贞为驸马的心思。高瑾玉如此精明,既然知道保不住严煜,或许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朱宝贞立下功劳,日后也好名正言顺地让朱宝贞成为驸马。
  其实赵祈想的也没有错,高瑾玉确实十分中意朱宝贞。
  朱宝贞的才学自然不必多说,在众多年轻才俊中也是佼佼者。更重要的是她人品厚重,沉稳可靠。
  禅儿贵为公主,自幼娇生惯养,生性刁蛮任性,一般男子哪能受得了。朱宝贞性子温润如玉,从奏折上又可看出对女子极为尊重包容。二人成婚,将来定能相敬如宾,和和美美。
  如此一来,不仅禅儿能有个好归宿,也能让朱宝贞成为自己的心腹之人,与自己一条心,可谓一举两得。
  赵祈又听高瑾玉不紧不慢地说道:“无事不登三宝殿,皇上今日前来,怕不是单单为了严煜一事吧?”
  赵祈微微欠身,神色郑重地说道:“什么都瞒不过太后您。如今宫内女眷众多,而男子在宫中出入太多实在不便。况且女儿也不喜有过多男子随驾身边。女儿思量着,今年春闱不妨开设女科,挑选一些既会些武艺,又读过书、聪慧伶俐的女子,入宫伴驾。如此一来,既能解当下之急,又可彰显女子之能。”
  高瑾玉轻轻挑眉,似有疑虑:“你身边不是已有郑宓吗?”
  “太后,雍王留下的几万士兵长久留在京内,于您我而言,皆是不小的隐患。我已让郑宓携着几万士兵返回边疆操练。将他们安置在边疆,抵御外敌,保我朝疆土安宁。郑宓一旦离去,宫内除了宫女,侍卫皆为男子,诸多事务处理起来多有不便。”
  赵祈想让女子入科举之事,着实让高瑾玉感到意外,她微微摇头,说道:“自高宗之后,历经数朝,再无女子科举,亦无女子入朝为官,这有违祖训。”
  赵祈却不以为然,“太后,我不也是女子为帝吗?既已打破女子不可称帝之规,那女子入宫做官,又有何不可?再者说了,女子的才华又何曾输给过男子呢?古往今来,多少才女的才情智慧令人赞叹,只是一直缺少这样一个让她们施展的机会罢了。”
  高瑾玉心中不禁泛起波澜,她身为女子,自小饱读诗书,才学谋略不次于兄长,若能生于男子之身,其成就绝不会低于兄长。
  可无奈身为女子,却只能因着所谓祖训,被困于后宫之中,成为家族利益权衡之下的一枚棋子,空有一腔抱负,却难以施展。每每念及此处,心中便满是惆怅与不甘。
  赵祈见高瑾玉神情有了松动的迹象,心中暗喜,知道此事算是有些眉目的了,便趁热打铁接着说道:“太后,你我如今身处这高位,都有着各自的桎梏,难以随心所欲,更遑论那些寻常女子了。她们的日子过得更是艰难,大周太平她们被礼教束缚,一旦灾乱兴起,她们便如同货品一般,被随意抢夺、变卖,毫无尊严可言。若是咱们能给她们开出这么一条明路,让她们凭借自身的才华学识、武艺本领,堂堂正正地入朝为官,那便等同于给了她们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也能让天下女子看到自身不凡之处。”
  高瑾玉听着赵祈的这一番话,心中不禁思忖起来。
  她想着开设女子科举一事,对于天下那些有抱负、有才华的女子而言,着实是一件大好事,能够让她们打破世俗的枷锁,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对于自己来说,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弊端,反而若是运作得当,还能为自己博得一个贤德的美名。
  她心里明白,赵祈同自己说这些的目的所在,无非就是想让自己去劝告兄长应下这女子科举之事,也好让此事能顺利推行下去。
  高瑾玉微微点头,语气缓和了些,说道:“哀家会仔细考虑的。”
  赵祈一听这话,心中知晓,这便是应下了,当下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脸上也难得地在高瑾玉面前展露了真切的笑意,“太后深明大义,胸怀天下,不拘泥于传统之桎梏,眼界高远,能瞻望大周之长远未来,为女性开辟新途,堪称大周女子之表率,更为朝堂之幸,实乃大周之福。有太后鼎力支持,女科之事必能顺遂推行,恩泽后世,功在千秋。”
  高瑾玉看着赵祈那副模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心中暗自思忖,她都不由得怀疑眼前这个言辞恳切、极力拍她马屁之人,真的是曾经那个略显稚嫩青涩的赵祈吗?
  她缓缓说道:“祈儿如今真的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连柔儿也同我说起,感觉你像是变了个人似的,行事做派越发有主见了,她每每夸起你都是钦佩不已,眼中满是对你的仰慕。”
  赵祈一听这话,忍不住心中咯噔一声。
  第51章
  又听高瑾玉不紧不慢地说道:“你说的也没错,后宫女眷众多,确实是该招些女子为侍卫,也好让这后宫行事更为便利些。只是你后宫如今只有褚淳贤一人,着实显得太过冷清了些。哀家寻思着,过几日便安排一场选秀,在宫内为你添置些新人,也好让这后宫热闹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