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三十万士兵前往救灾,这数量着实惊人,一时间,大臣们心中都泛起了嘀咕,如此大规模的调遣,是否有些过于铺张?
赵祈斩钉截铁地说道:“粮草有可囤之日,百姓的命只有一条。今日即刻打开国库粮仓,仔细清点过后,立刻命将士将粮草运往灾区,不得有误。”
“臣遵旨。”高太傅颤声应着。
赵祈微微顿了顿,缓缓开口道:“朕还有一事,要告知诸位。北疆来信,北狄蠢蠢欲动,已有征战之意。如今朝堂外有豺狼环伺,内有洪患肆虐,还有刁民趁机作乱。朕是绝不能坐以待毙。这三十万将士,救灾过后即刻行军北疆,保我大周疆土。”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一片哗然。
要打仗了,而且听皇上的意思,这将是一场大仗。
赵祈冷冷地扫了众人一眼,转而命齐明薇将阿魏来信当众宣读出来。
齐明薇领命,随着她的声音在朝堂回荡,众官员们的彼此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震惊之色。
赵祈嘴角浮起一抹冷色,手掌狠狠拍在龙椅的扶手上,她杏目圆睁,怒道:“朝廷官员身担重任,本应造福百姓,为万民谋福祉。可如今天灾当前,官商勾结,将百姓的生死置之不顾,这等恶行,简直是天理难容!”
“陛下息怒!”朝臣们见状,纷纷跪地,声音整齐却带着几分惶恐。
赵祈不想再听他们说些毫无意义的劝慰之言。
她利落果断地吩咐道:“郑宓、朱宝贞!”
“臣在!”二人反应迅速,齐声应道。
赵祈直视郑宓,命令道:“郑宓,朕命你亲自挂帅,即刻点齐精锐兵马,火速赶往荆州平乱。此去责任重大,务必以雷霆之势,迅速稳定局势,不得有误!”
随后,她又将目光转向朱宝贞,神色凝重地说道:“朱宝贞,你与郑宓一同前往。抵达荆州后,严查暴民,但凡查实参与暴乱杀人、趁乱抢劫,或是伤害女子婴孩者,直接斩立决。朕准你先斩后奏之权,将那些不法之徒绳之以法,还荆州百姓一个公道!”
“臣谨遵圣旨。”
随后,赵祈又命吏部尚书从京中挑选得力官员,每个灾区调遣两名官员,任命为钦差。
负责监管全面监管灾区事务,不得让官员对百姓有丝毫克扣,若有官员胆敢顶风作案,这两位钦差可有直接上奏天子之权。
又让工部与兵部的官员共同协作,从兵部抽调士兵,火速前往各个灾区。抵抗水患,配合工部工匠,以最快的速度为受灾百姓重建屋舍。
安排妥当这一切,赵祈稍作停顿,接着说道:“齐明薇,你即刻拟写告示,昭告天下。表明朝廷全力救济百姓的决心,若有贪赃枉法、官商勾结鱼肉百姓的恶行,百姓可匿名向各灾区的钦差举报。一旦查实,绝不姑息。此告示要在全国范围内分发,张贴至各个州府,务必让天下百姓都知晓朝廷的态度。”
她实施这些举措,只为一点,尽快安抚民心,稳定局势。民心不稳,迟则生乱。
这一条条指令分发下去,众人也都意识到事态严重,下了朝便各自忙碌起来,不敢有片刻耽搁。
赵祈特意留下了吏部尚书,以及郑宓和朱宝贞。
吏部尚书心中暗自思忖,这可是头一回被皇上在朝会之后单独留下,想必是有重要的话要叮嘱。
赵祈看着吏部尚书,缓缓说道:“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在翰林院也有些时日了,也该出去历练历练了。”
吏部尚书久居官场,陛下这话几乎就是明摆着告诉他,要安排翰林院的年轻官员出去,在灾区的事务中露露脸,积累经验,树立政绩。
“臣明白。”他恭谨地躬身回道。
这绝非任人唯亲的时候了。他在脑海中网罗着可用之才。
此次选派官员前往灾区,可是责任重大。
要是派出的官员不得力,在灾区惹出乱子,没能稳定住局面,那自己这顶乌纱帽,可就悬了。
赵祈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他退下。
随后,赵祈将目光转向朱宝贞和郑宓,“你二人,我就不拐弯抹角了。荆州局势万分紧急,若是强攻,难免损伤民心。但平乱又刻不容缓,此事处置起来,又要快又不要太快。”
郑宓和朱宝贞相互对视一眼,眼中皆是不解,“还请陛下明示。”
赵祈凑上前低声与她二人说着心中想法。
这头燕君烨收到密报,大周南边水患肆虐,荆州灾民揭竿而起的消息。
他脸上是难以掩饰的兴奋,真是天助他也!
南滇国此刻正遭受水患,朝廷忙于救灾,边防力量势必大大削弱,根本无心应付外敌。
荆州百姓反了,也正好给了他进攻南滇的绝佳时机。
要是再多几个州起来反抗,大周自顾不暇,他的计划便能更加顺利地实施。
这么想着,他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旋即提笔,迅速书写了一封书信。
写罢,他将书信仔细封好,招来心腹,吩咐道:“速将此信送往大周,交给我的属下,命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赶快往荆州提供物资。记住,要做得隐蔽,不能让大周朝廷察觉。只要荆州的日子过得好了,那些目光短浅的灾民自然会心生向往,前去投奔的人只会多不会少。如此一来,大周内部必将更加混乱,我们便能坐收渔翁之利。”
心腹领命,怀揣着密信,快步离去。
第107章
燕君烨怀揣着勃勃野心与西夏王商议。
“父王,如今大周南边水患成灾,荆州百姓揭竿而起,乱成一锅粥。南滇也深陷水患泥潭。这可是天赐良机啊,我们应当机立断,快速集结兵力,攻入南滇。再与反叛大周的百姓暗中里应外合,集结各方力量,一举攻下大周,如此,大周江山也可收入囊中!”
西夏王听后,摇了摇头:“此事万万不可贸然行事。虽说大周南部遭受灾害,可西境和北境依旧驻守重兵。我们西夏此次派出三十万精兵出征,一旦战败,西夏的气数恐怕就此走到尽头。我绝不能拿西夏的国运去冒险。依本王看,此事必须和北狄精心谋划,容不得半点纰漏。”
燕君烨一听,心中顿时焦急万分,只觉西夏王太过胆小怯懦,错失这大好时机实在可惜。
他在心底暗自咒骂:“这个老东西,真是冥顽不灵!行军打仗,时机最为关键,眼下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他强忍着怒火,面上依旧恭敬。
燕君烨再次劝道:“父王,若再晚些行动,等大周平息了水患,镇压了叛乱,那时再想有所作为,不会这般顺遂了。”
西夏王却不为所动,“此事不必再议,待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再行动,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燕君烨见实在无法说服西夏王,心中虽愤懑不已,但也只能强压怒火,无奈地拱手行礼,退出殿内。
待回到自己的住处,燕君烨满脸阴霾,他赶忙招来心腹,压低声音,吩咐道:“你即刻去办……务必给我办妥了,绝不能让西夏王察觉分毫。”
心腹领命,迅速离去,只留下燕君烨在屋内来回踱步,眼中是掩藏不住的不甘。
荆州城外,尘土飞扬,郑宓与朱宝贞率领着兵马,一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地赶到了地方。
这一路行来,她们遇上了几群拖家带口的灾民,朝着荆州城的方向赶去。
郑宓见状,当即上前询问。
百姓们从未见过如此阵仗,吓得聚在一处,瑟瑟发抖,眼中满是恐惧。
郑宓轻声细语地走上前去询问。
一番交谈后得知,这些灾民来自隔壁郡县,听闻荆州城有粮食发放,便抱着一线生机,特意赶来。
郑宓命人给这些百姓分发了一些口粮。
她耐心地告知众人:“乡亲们,皇上已经知晓大家的难处,已经派钦差领兵到各个受灾郡县,给大家分发粮食,重建屋舍。大家快回自己家去吧。要是回家路途实在遥远,也可前往最近的州府,那里也同样也有粮食和住处。”
百姓们听闻,接过粮食后,千恩万谢,赶忙转身折返,踏上了归乡之路。
荆州城前,城门之外,一群人手持武器,神色警惕扫视着四周。
仔细瞧去,这些武器的样式,明显是从府衙抢夺而来。
其中一人眼尖,远远瞧见朝廷将领率领大军压境,神色骤变,慌慌张张地转身,急忙跑回去通风报信,剩下的一些人慌忙关上了城门。
这群暴民的首领,名叫孙大虎,在荆州城内可是出了名的地痞无赖。
此人自幼练过些拳脚功夫,整日无所事事,常年在赌场与青楼中厮混,沾染了一身的恶习。
此次荆州城遭遇大灾,本就民不聊生,可官府却未能及时发放救济粮,这让孙大虎嗅到了“机会”。
他纠集起平日里一同鬼混的狐朋狗友,在城中四处造谣生事,大肆宣扬朝廷对荆州百姓不管不顾,城内官商相互勾结,致使救济粮无法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