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还有朱宝贞,想到朱宝贞,赵禅心里更是一阵担忧,得赶快派人通知她,千万不能回京,否则,怕是也会落入母后的掌控,性命堪忧。
  正跟这儿想着,徐瑛突然开了口,声音带着一丝急切:“禅儿姐姐,瑛儿想回府!”
  赵禅闻言,脸上微微一怔,徐玟的死讯她早有耳闻。按道理,这等噩耗应当先瞒着徐瑛才是,怎么这孩子突然这般着急要回府呢?
  她轻声问道:“瑛儿,陪着礼儿在宫内玩耍不好吗?”
  徐瑛眼神带着几分委屈,回道:“禅儿姐姐,上次见到长姐还是在永寿殿呢,这几日没见长姐,我心里头一直空落落的,实在是想念长姐。”说着说着,她的声音竟微微哽咽起来,眼眶也渐渐泛红。
  赵禅一时语塞,心中满是纠结。要是徐瑛回府,见到长姐的棺木,以这孩子小小的年纪,又如何能承受得住这沉重的打击呢?
  她咬了咬嘴唇,思索片刻后,轻声说道:“瑛儿乖,过两日,禅儿姐姐去跟母后说一声,到时候再带你出宫去见你长姐,好不好?”
  徐瑛听了这话,微微低下了头,没有再说话。可那原本明亮的眼睛里,此刻却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哀伤。
  第117章
  赵禅一出宫,便直奔如意坊而去。
  她记得宝贞曾提过,这如意坊是皇姐一手督办的,坊主也是皇姐亲自指派的心腹之人。
  宝贞在审理严煜那桩案子时,与如意坊的人有过交集,彼此相识。
  如此一来,通过如意坊给远在南边的宝贞传递消息,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赵禅到如意坊时,店内客人众多,颇为热闹。
  一个机灵的堂倌赶忙上前招呼,赵禅微微抬了抬下巴,说道:“本……姑娘要见你们坊主。”
  堂倌都是从百花楼出来的姑娘,最擅长察言观色。
  她瞧着眼前的女子,衣着华丽精致,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贵气,料想必定有些来头,便客气地问道:“敢问客官贵姓?”
  赵禅略作思索,回道:“我姓朱。同你家坊主是旧识。”
  堂倌一听,忙赔笑道:“朱姑娘稍等片刻,我这就去通报坊主。”说罢,她将赵禅引至一间雅间内坐下,又吩咐人端来一壶上好的香茶和糕点,这才匆匆离去。
  没过多久,便有人走了进来。
  那人先是打量了赵禅一眼,随即立刻欠身行礼,恭敬地说道:“民女盼兮,见过公主。”
  赵禅闻言,心中一喜,知道自己找对了人。
  她忍不住开口问道:“盼兮姑娘,你怎么会知道本宫的身份呢?”
  盼兮微微一笑,解释道:“方才店内堂倌说有个姓朱的姑娘是民女的旧识,民女认识的朱姓姑娘,唯有朱宝贞大人。可朱宝贞大人如今正在外地赈灾,并不在京中。而公主您气质不凡,容貌与陛下有几分相似,所以民女猜测,您必定是公主无疑了。”
  赵禅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对盼兮的聪慧又多了几分好感。
  盼兮接着问道:“公主此番寻我,不知有何要事?”
  赵禅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郑重地说道:“这封信,想劳烦你派人送往南方交给宝贞。此信关系重大,务必尽快送到宝贞手中。”
  盼兮双手接过信,认真地说道:“民女这儿有几位会些武艺的女子,我这就派人去送。公主放心,定会将信件尽快送到朱大人手中。”
  赵禅感激地说道:“有劳盼兮姑娘了。”
  赵禅心中有事,也无意寒暄,起身便告辞了。
  赵禅离开后,盼兮立刻找来两名亲信,给她们安排了上好的马匹,去给朱宝贞送信。
  如意坊的姑娘一路快马加鞭,片刻不敢停歇,足足耗费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将信送到了朱宝贞的手中。
  说来也着实凑巧,南边的水患刚刚妥善解决完毕。
  此时的朱宝贞正与其他官员一起,整合完郑宓留下来的兵马,准备一同回京复命。
  信是如意坊送来的,寄信的人却是公主,朱宝贞接过这封信,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慌乱。
  朱宝贞展开信纸,公主在信中言明,陛下是如何被逼退位,母后和舅舅打算清算那些追随陛下的官员,还再三叮嘱她一定要赶紧躲起来,千万不能进京。
  朱宝贞看完信后,整个人如遭雷击,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公主担忧她的安危,让她远离京中的是非之地。
  可朱宝贞的心中,陛下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
  陛下被囚禁在京内,危在旦夕,她又怎能为了自身的安全,躲在暗处苟且偷生呢?
  朱宝贞沉思片刻,此次赈灾选出来的钦差官员,大部分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新晋官员,他们满怀抱负,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剩下的老臣也都是真心为民办事的人,此刻正盼着处理好水患事宜后,回京立功受赏。
  经过一番权衡,朱宝贞还是决定将此事告知众人。
  众人听闻这个消息,同样震惊不已,脸上满是不可置信。
  朱宝贞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眼下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本官是被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深受陛下的知遇之恩,是绝不会袖手旁观的。今日,谁愿意同我一同回京城,营救陛下?”
  处理水患时,郑宓在各处各留了一些兵马交由心腹秦风统领。
  秦风心里清楚,自己的老大和陛下是亲表姐妹,关系非同一般。要是老大在此,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前往京中。
  他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既然朱大人要进京,那么我秦风愿意跟着朱大人,为陛下出一份力!”
  朱宝贞十分欣慰地点了点头。
  秦风手中现在掌管着五千余人的兵马,有这些人在手,自是能解决不少问题。
  这时,又有官员站了出来,说道:“我愿同朱大人一同前往京城!”
  紧接着,应承的人越来越多。
  朱宝贞望去,大部分都是女官,她们年轻气盛,心怀恩义。
  还有一些老臣,他们虽叹息太后在这个节骨眼上篡位的行为令人不齿,觉得自己无端搅入了这是非的漩涡之中,但出于忠义之心,还是纷纷站出来力挺朱宝贞。
  当然,有愿意加入的人,自然也有反对的声音。
  众人各自权衡利弊。
  朱宝贞没有再去劝说,只是让秦风派人将反对的人看住,以防他们走漏了风声,坏了营救陛下的大事。
  一切安排妥当后,众人整军出发,浩浩荡荡地朝着京城行进。
  宫内为赵祈担忧的人,可不只有赵禅一人。
  沈檀、谢仪眉与姜娥,同样满心焦虑。
  尤其是沈檀和谢仪眉,她们的家族是彻底倒向了高家。
  陛下现在正处在危机之际。倘若自己也如同家族那般,为了利益背弃陛下,那与禽兽又有何分别?
  谢仪眉秀眉紧蹙,忧心忡忡地开口:“纵观古往今来,哪曾见过一国能同时容纳两位帝王?如今太后将陛下圈禁在云光殿,她的心思再明显不过,无非是等着新皇登基之后,便着手处置陛下,以绝后患。”
  沈檀轻轻点头,声音略带哽咽地说:“若不是陛下,我和娘亲早就阴阳两隔,我也不知会落得怎样凄惨的下场。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荣华富贵也好,安稳生活也罢,皆是陛下恩赐。”
  姜娥握紧了拳头,一脸决然:“要是陛下遭遇不测,我们落在太后手里,同样难逃厄运。就算拼了这条命,也得先设法保住陛下才行。”
  其余二人听了,重重地点头,异口同声地应道:“不错!”
  她们三人手无缚鸡之力,无兵无卒,只能围坐在一起,苦苦思索究竟能为陛下做些什么。
  她们所求不多,只盼能保住陛下的性命,也算是成全了这一份难得的君臣之义。
  此刻的赵祈,依旧神态淡然,从容不迫。
  高瑾玉曾来过一回,见赵祈一副全然不在乎的模样,便以为她已然认命,想通了自己的结局,不再做无谓的挣扎。
  赵祈望着太后,眼中闪过一丝哀求,轻声说道:“母后,我的命数已定。只是,还望母后看在过往对女儿的照顾之情上,能让贤妃陪在女儿身边。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她。”
  高瑾玉听到这话,脑海中又浮现出褚淳贤拒绝自己时那坚定的模样,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暗道对方真是不识好歹。
  她已将褚家众人都关进了大牢,可褚淳贤却依旧念着与赵祈的情谊,丝毫不为家族命运着想。
  再看眼前的赵祈,都已经死到临头了,还心心念念着要和褚淳贤在一起,当真是被情爱迷了心智。
  高瑾玉冷冷地睨了赵祈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便离开了殿内。
  随后,她下令缩减了云光殿的守卫,便安心地去筹备儿子的登基大典了。
  赵祈已经两日没有见到褚淳贤了,心中十分挂念。
  阿魏便向负责送膳食的宫女打听贤妃娘娘的消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