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49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49节

  果然,你们老朱家脑回路没几个正常的。
  过了半晌,他才说道:“您要是找个机会将广通渠挖通,陕西人民会更感谢您。”
  朱标深吸口气,表情恢复正常,说道:
  “此事之前咱们讨论过,我已经将广通渠放在备忘录里了。”
  他拿出一张地图,说道:“上次没有说完,趁现在有时间,你继续给我说说。”
  陈景恪凑过来,说道:“好,上次说到哪了?哦,这次迁都应该走一步,看两步。”
  之前陈景恪将他在应天,给朱元璋说的那番话,给朱标也讲了一遍。
  并且强调了广通渠对陕西的重要性。
  其实到了这一步,新都的所在地已经毫无悬念。
  就是洛阳。
  倒不是说只有这个地方合适,而是综合考虑客观条件,再加上朱元璋和朱标两人的主观因素。
  洛阳是最符合要求的。
  陈景恪自然知道,北平才是潜力最大的地方。
  靠近渤海湾,海权时代占据的优势实在太大了。
  然而陈景恪自己知道什么叫海权时代,却没办法给朱元璋和朱标解释。
  难道要告诉他们,再过百年欧洲人就会开启大航海。
  全球即将进入海权时代?
  完全没有说服力啊。
  打开地图,看看现在的世界局势。
  中东亚地区,帖木儿帝国已经进入巅峰期。
  这个国家有多强呢,永乐二年,他们的君主帖木儿组建了二十余万人大军,准备东征大明。
  只是在行军途中病死,此事就此作罢,之后就陷入内乱了。
  别管能不能打赢,就从他们能组建二十余万人大军,还能筹集足够跨越西域的粮草。
  足见这个国家的实力有多强。
  顺便提一句,帖木儿的五世孙率领残部南下印度次大陆,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再说中西亚地区,奥斯曼帝国正在快速崛起。
  而未来将主导世界的欧洲呢,此时比二十一世纪的中东还混乱。
  告诉朱元璋和朱标,这群正在互殴的弹丸小国,未来会开启海权时代?
  他们会信才见鬼了。
  就好像现在有人说,百年后中东将主导世界,估计也没人信吧?
  道理是一样的。
  继续看地图,沿海基本全是落后的小国。
  比较大的国家,靠现在的航海技术想要到达,需要的时间是按照年来计算的。
  怎么搞海权?
  闹呢?
  不是朱元璋和朱标没有前瞻性目光,他们能迁都北方,已经是很有前瞻性的表现了。
  实在是海权时代离他们太远。
  所以想要说服他们将首都放在北平,太难,难到几乎不可能的地步。
  而且陈景恪也认为,将首都放在洛阳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呢。
  看看前世的国家局势就知道了,曾经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原地区,变成什么样子了。
  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陕西人和河南人,能因为一部动画片里,李白和杜甫的见面地点争吵。
  陈景恪只觉得心酸。
  说白了还是太落魄了。
  要是家里阔,谁还会在乎仨瓜俩枣的?
  正因为落魄,一点点不起眼的东西,都能放在眼里都要去争。
  难道真的是这些地区不行,发展不起来吗?
  只能说,懂的人都懂。
  要是都富了,谁去干脏活累活?
  你纵使有登天的本事,只需要轻飘飘的一条政策,就能将你锁的死死的。
  陈景恪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局面。
  将大明京师放在洛阳,确保中部地区拥有一座政治中心。
  整个中原是一体的,有一个地方发展起来,就可以辐射大部分地区。
  陈景恪拿起一支笔,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说道:
  “广通渠挖通,洛阳的经济影响力,就可以借助水运辐射到长安。”
  又画了一条长线道:
  “黄河回归故道,下游的山东河北,处在黄河水运的要道上,也可以被辐射到。”
  朱标不禁再次颔首,这也是他想将京畿放在洛阳的原因之一。
  陈景恪又画了好几条线:
  “还有大运河,事实已经证明,大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的都比别处好。”
  “隋唐运河拐了个弯路过洛阳,辐射的区域更广,使得更多的地方受益。”
  “而蒙元却从未考虑过这些,他们只是为了更方便从南方运粮,就将这个弯捏直了。”
  “虽然缩短了八九百里路程,却也削弱了大运河的经济辐射能力。”
  “在他们眼里,大运河就只有运粮一个功能,别的通通无视。”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蒙元缺少大一统国家的眼界。”
  “我们可以重新开通隋唐运河……”
  “如此一来,洛阳只需要通过水运,西可直达长安,东入大海。”
  “北通北平,南至余杭……”
  看着面前多出许多线条的地图,想象着陈景恪勾勒出的宏伟画面。
  朱标也不禁激动起来,连声道:
  “好好好,好呀,如果你的计划能全部实现,大明将重现汉唐雄风。”
  第141章 活的功漕神
  “嘿嘿……”陈景恪信心满满的道:
  “大明的未来,定将远迈汉唐。”
  他在地图上画了几个圈:“在汉唐之时,这些地方要么还未纳入中原王朝,要么还只是羁縻地。”
  “而现在,这些地方尽皆为大明国土,湖广亦成为富庶之地。”
  “大明立国就有六千余万人口,超过唐朝巅峰时期……”
  “再有数百年积累的经验和生产力……我们现在就是踩在先辈的肩膀之上。”
  “若还无法超越汉唐,那也太愧对华夏列祖列宗了。”
  此情此景,朱标也被他说的热血沸腾,大笑道:
  “哈哈,景恪好志气。”
  “我等后人定然要开创远迈先辈的功绩,如此才能对得起他们。”
  随行人员听到马车里的动静,都诧异不已。
  不知道什么事情,让太子殿下如此失态。
  开创远超历代的功业?
  太子殿下果然志向高远、胸怀四海啊。
  朱标很快就冷静下来,继续方才的话题:
  “你刚才说,走一步看两步。”
  “第一步应当是迁都洛阳,第二步是什么?”
  陈景恪用笔在北平画了个圈:“重点建设北平,甚至可以将这里当做陪都来打造。”
  朱标不解的道:“为何?”
  陈景恪依照地形一一为他讲解:
  “北部战线离我们太远,想要更好的经营,就需要一个支撑点。”
  “为北方提供粮草、物资等等各方面的支持。”
  “北平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是最适合做支撑点的地方。”
  “首先它脚下是一片巨大的平原,足以承载巨量人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