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85节
朱雄英眼睛一亮,高兴的道:“我懂了,乡官有朝廷支持,实力更强。”
“士绅宗族就要巴结他,而他必须听朝廷的。”
“否则朝廷将他的官职罢免,他就一无所有了。”
“士绅宗族以他为首,而他听朝廷的。”
“也就意味着,朝廷可以通过乡官,去管理士绅宗族。”
朱元璋插话道:“虽然不准确,但也差不多了。”
“乡官存在的本身,就是在分士绅宗族的权力。”
朱雄英点点头,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乡官是在分士绅宗族的权力,会不会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啊。”
陈景恪摊摊手,道:“无所谓,他们若反对,将直接面临整个文官集团的打击。”
“都不用朝廷出手,文官和读书人就能将他们给镇压了。”
朱雄英疑惑的道:“啊,为什么?”
陈景恪说道:“你想想大明有多少个乡镇,若设立乡衙门,要增加多少个空缺。”
“这些空缺将由谁来填补?”
朱雄英下意识的回道:“读书人……”
“我懂了,一下子增加上万个空缺,就有上万读书人可以做官。”
“谁敢反对,谁就是他们的生死仇敌。”
听到一下子多出上万官职,再加上配套的吏员,就是数万人。
朱元璋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这是一笔庞大的开销啊。
“如果设立乡衙门,朝廷就要多出几百万贯的支出啊。”
陈景恪说道:“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元璋缓缓点头,确实很值。
每年多支出几百万贯,就能将手伸向乡村,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而且一旦这个制度成熟,每年能为朝廷创造的收入,恐怕都不止几百万贯。
一个衙门怎么为朝廷创造收入?
别的不说,仅仅是赋税一项就足够了。
以前皇权不下县,地方上具体有多少亩地都无法统计上来。
哪些人隐瞒土地不上税,朝廷也不知道。
有了乡衙门,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随便查出点被隐没的土地,都够养活这些乡官的了。
陈景恪说道:“其实也可以不用花朝廷一分钱,给乡衙门划几百亩职田。”
“官吏的俸禄、衙门的经费,全都从职田出。”
一个乡划出来几百亩地当职田,说起来也确实不多。
但……
朱元璋连连摇头:“太多了太多了,几百亩田一年的产出,都够一个县衙使用了。”
“乡衙门岂能给如此多的俸禄。”
陈景恪很是无语,洪武年间的俸禄,不提也罢。
他早就想和朱元璋说说这个事儿了,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既然谈到这里了,就好好说道说道吧。
别管能不能说服他,至少先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一次不行就两次,实在不行就只能等,朱标或者朱雄英掌权再说了。
“陛下,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乡衙门的俸禄太高。”
“而是县衙府衙布政司衙门,乃至百官的俸禄太低了。”
朱元璋脸一黑,道:“你想说咱苛待百官?”
如果是刚进入皇宫那会儿,陈景恪已经吓的腿发软了。
现在吗,习惯了。
“陛下,咱们说好的不生气。”
朱元璋问道:“咱生气了?乖孙,你给咱评评理,咱生气了吗?”
朱雄英重重点头,道:“没有,皇爷爷怎么会生气呢。”
“景恪你不要瞎说,皇爷爷就是脸突然变黑了,并没有生气。”
朱元璋气道:“你个小混蛋,爷爷白疼你了。”
然后对陈景恪说道:“好,咱就给你一个说服咱的机会,想好了再说。”
陈景恪正色道:“事情并不复杂,陛下以为百官的俸禄,除了果腹还能做什么?”
朱元璋反问道:“难道果腹还不够吗?”
陈景恪肯定的道:“不够,吃饱穿暖了,想吃的更好穿的华丽,人心如此。”
“陛下不也喜欢吃肥肘子和烧鸡吗?”
“我知道陛下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每隔几天才吃一次。”
“然而您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您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他们想吃肉了,却发现手里没钱,该怎么办?”
“只能向百姓伸手。”
朱元璋杀气腾腾的道:“那咱就将他们的全都杀了,就不信杀不尽他们的贪心。”
陈景恪没有争辩,而是说道:“科举之路难行,考中举人千难万难,能考中进士的更是凤毛麟角。”
“一个普通人想做官,就需要举家供应,有时候投入几十年都不见回报。”
“运气好,蹉跎半生侥幸得中,谋得一官半职。”
“本以为自此就能改变窘迫的境况,让家人跟着自己享享福。”
“然而等朝廷俸禄发下来才知道,连肉都吃不起。”
(海瑞的真实经历,非夸张。)
“面对家人渴望的眼神,他们会怎么想?又该怎么办?”
朱元璋默然不语。
陈景恪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当了官,就难免会有迎来送往。”
“三节两寿要不要给恩师送一份礼表表谢意?”
“同僚家里有个喜事,要不要随礼?”
“可是钱从何来?”
“总不能当了官,就和所有亲人好友断绝关系吧?”
“在官场,总不能不顾同僚之情,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吧?”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了,说道:“给他们涨了俸禄,他们就能管住自己不贪了?”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高薪不能养廉,但俸禄太低必然会促使更多人贪腐。”
“现在大明存在一种情况,那些贪官污吏,将自己贪污的原因,都推到俸禄太低上。”
“因此,他们贪的肆无忌惮,理直气壮。”
“若提高了俸禄,他们将再也不能用这个理由,来为自己洗脱了。”
“到时候陛下杀贪官污吏的理由,也更加充分。”
朱元璋再次沉默,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甚至有一个县令,被杀的时候公然说:
这么低的俸禄,不贪根本就活不下来。
说满朝文武都贪会有一部分人被冤枉,但隔一个杀一个,没有一个是冤死的。
当时朱元璋嘴上说,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姑息养奸。
可内心比谁都清楚,根本不可能。
杀的那么狠,不照样出了赵瑁案。
见他依然不说话,陈景恪叹了口气,决定换一套说辞:
“陛下,虽然提高俸禄不能减少贪腐,却能让心怀正义的官员日子过的好上一些。”
说完,假装清嗓子,干咳了一声。
朱雄英立即接话,道:“是啊皇爷爷,您要为好官清官考虑啊。”
“咱们大明朝,不能让清官好官流血又流泪啊。”
陈景恪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眼神,继续说道:
“军功爵制,在事实上提高了武将的地位。”
“武将地位太高,文官太弱,不利于朝廷平衡文武关系。”
“而且,不相应的提高文官的地位,我怕他们也会反对军制改革。”
朱雄英附和道:“是啊是啊,文官可不傻啊。”
“武将获得这么大的好处,他们肯定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