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13节
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无视。
对古典社会的人来说,学问才是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再高深那也是上不得台面的百工技艺。
真正治理国家靠的是学问,是人心。
把人心治好了,国家就能大治,大同世界就能实现。
百工技艺太发达了,会带来变数,会带坏人心的。
在现在的人看来,太愚昧了。
但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现代人太傲慢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不能一边享受着时代带来的好处,还一边嘲笑古人落后。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就是最符合实际的思想。
农业为根本的社会,工商业太发达,就会坏了人心,会破坏农业生产。
这和在古代开矿弊大于利是一个道理。
如果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学问传播的发明,他们会非常重视,并积极推广。
真正的愚昧是什么?
火车修好了,用震动龙脉为借口给拆了。
这才是愚昧。
所以,时下那些人不重视自然科学,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即便传出消息,说自然科学可以造出许多先进的工具,也无法改变这种认知。
除非能让他们亲眼见到更大的好处。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
正如前面所说,对于华夏人来说,史书留名是最高追求。
如果可以,他们还会将自己的画像流传下去。
至于将声音流传下去,对他们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是现在,有消息传出,陈景恪造出了一种叫留声机的东西。
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
一开始大家自然不信,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即便传出了留声机的结构图,依然没人相信。
就这两个杯子转转圈就能把声音记录下来?
扯呢?
为了证明传闻是假的,有人下了血本,制作了一台留声机。
毕竟玻璃杯价值不菲。
然后……
疯了,所有人都疯了。
传言是真的,留声机竟然真的存在。
尽管记录的声音很短,音量很低,也有些失真,可它真的将声音给记录了下来。
一想到自己的声音能传于后世,他们就激动的难以自己。
尤其是读书人,眼珠子都红了。
这种好东西,我也必须要有。
于是,制作留声机,求购留声机,就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只是留声机需要用到玻璃杯,造价实在太高昂。
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起的。
倒不是没有人想过用别的材质,有人用陶器,有人用瓷器。
竟然也给他们制作出来了。
只不过音质更差,很多都只能隐约听出来是人在说话,却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这可是要传给后世子孙的,怎么能这么模糊呢。
但凡有点家底的,都选择用玻璃杯。
还好,涨俸之后百官都富裕了不少,挤一挤普通玻璃杯还是能买的起的。
而这也从侧面增加了玻璃的含金量。
为啥只有玻璃杯能记录高品质的声音?
那是因为它贵重啊。
于是,玻璃的价格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扬。
尤其是玻璃杯,价格翻了好几倍,还有市无价。
这可把老朱给高兴坏了。
近些年因为连续大变革,导致财政压力剧增。
要不是靠着印钞和卖玻璃,大明财政早就破产了。
但宝钞不能随便加印,否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那就只能从玻璃上想办法,从原本的每月出售五十件,变成了现在的每月数百件。
不过还好,外贸渠道打通之后,玻璃的销路更广。
虽然数量增多,但并没有影响到价格。
主要原因还是这属于独门生意,垄断。
想要高质量的玻璃,只能从朝廷手里买。
如果是老朱自己当家做主,他肯定会加大出货量,来解决朝廷财政困难。
但这事儿现在是朱标的团队负责,他们很清楚如何维持高价,所以一直在控制出货量。
现在玻璃需求大增,他们就悄悄的增加了出货量。
不过不是公开增加的,而是私下出售。
朝廷卖了多少件玻璃数据都是公开的,突然增加出货量,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家这东西很多。
很可能会影响到价格。
私下出货,而且是以私人身份出售,大家只会认为是别的卖家转手。
不会怀疑到朝廷的头上。
当然,前提是出货量不能太大。
即便如此,也让朝廷赚了个盆满钵满。
已经见底的内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充盈起来。
陈景恪得知此事后,也不得不感慨事情发展之神奇。
谁能想到,留声机竟然促进了玻璃的销售。
对于留声机的信息泄露出去,他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那么多人知道,是不可能守得住秘密的。
至于结构图,也没啥可说的。
他制作那个留声机实在太简易了,看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更何况当时他还进行了讲解。
要是古人还复制不出来,那就太小瞧他们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研究是一件好事,说不定哪天就完成了技术突破,造出具有实用意义的留声机。
随着留声机的传开,自然科学也终于摆脱了歧视。
当然,也仅仅只是不再歧视,想要让这个时代的人承认它的地位,还远远不够。
但对于陈景恪个人来说,却完成了口碑上的逆转。
再没有人因为自然科目,因为洛下书院嘲笑他。
虽然他并不是太在乎别人对他的目光——因为他坚信历史会给予他正确的评价。
可有个好口碑,总归是一件值得让人开心的事情。
朱元璋的研究班也终于组建好了,他找了十来名最顶级的工匠,又从道教找了五名擅长机关技巧和炼制长生丹的道士。
这其中还闹了一点风波出来。
皇帝找炼制长生丹的道士,很难不让人误会。
文武百官都吓了一跳,纷纷劝谏长生丹是假的是害人的,让皇帝不要沉迷于此。
方士那边还以为皇帝也沉迷长生,别提多开心了。
马上就有很多人自称得道真仙,有长生丹想要献给皇帝。
还有些声称见过神仙,希望皇帝能资助自己去寻找仙山。
然后他们就被老朱送去见神仙了。
非但如此,老朱还直接下旨,神仙长生皆荒谬之说,再有言此道者皆抓捕流放。
虽然没有禁绝佛道,却也让两家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上书请罪。
说起来,因为年轻时的经历,朱元璋曾经对佛道两家是非常推崇的。
大明建立后,他在全国广建庙观,抬高佛道地位。
大明第一任大理寺卿李仕鲁乃正统儒士出身,对于佛道两家的危害认识很深,屡次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