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27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27节

  陈景恪说道:“宗教,西域和极西诸国都是宗教国家……”
  “宗教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如果我们无法应对这个问题,恐怕会被人渗透进来。”
  “佛教东传其实就是一次宗教入侵,后来华夏靠着自身的强大,反过来将它消化吸收。”
  “可这种事情本身就极为的危险。”
  “一个不好,我们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人心,就会再次四分五裂。”
  第292章 又一新课程
  为了让他们更加了解宗教是什么,陈景恪决定从头讲一讲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宗教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已经不可考,据推测很有可能在部落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当时的人不了解大自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风雨雷电、日月星转。”
  “就以为是有伟大的存在,也就是神灵,在操纵这一切。”
  “出于敬畏和祈求风调雨顺,就诞生了最原始的自然崇拜……”
  朱元璋眉头一挑,一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陈景恪为什么不畏惧神灵?
  这特酿的是压根就不承认有神灵存在啊。
  不过还好,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无神论者,其中很多还是知名的大学问家。
  所以朱元璋也并没有觉得,他的这种想法有什么离经叛道的地方。
  不信就不信呗,又不影响什么。
  事实上,他还真想错了。
  陈景恪以前或许是无神论者,穿越后想法就变了。
  连穿越都能发生,有神灵也不奇怪。
  从此,他对神灵的看法就有所改变了。
  更偏向儒家,怪力乱神敬而远之。
  你存不存在,对我来说无所谓,我敬而远之就行了。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果真的有神,也是为了维护天地运转的,哪有心情去关心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在祂眼里,人和蚂蚁是没区别的。
  人类的祈求,对神来说压根就无所谓,又怎么会给予响应。
  既然神灵至高至伟至公,不会因为我的信仰有所改变,那我为何还要信仰,为何还要恐惧?
  “最早时期,人类施行的应该是政教合一体制……当然,这只是推测。”
  “有些文明一直保持政教合一,传承至今。”
  “有些文明则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政教分离,也就是世俗化的王权,华夏文明就是如此。”
  见他们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陈景恪就知道,他们并不知道政教分离意味着什么。
  就强调道:“政教分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一个文明未来的走向。”
  朱元璋三人都露出不解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吗?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宗教将一切伟力都归于神灵,一切荣耀归于神灵,一切的成绩也归于神灵……”
  “神灵就是一切。”
  “按照宗教思想,神农尝百草,那是神灵让他去做的,功劳是神灵的,和神农无关。”
  “人类应该感谢的是神灵,而不是神农。”
  “祭祀祖先,也是对神灵的不忠诚。”
  “大多数宗教,都反对祭祀祖先。”
  “基教明文规定,祭祀祖先就是对神灵的不忠是异教徒,要被处死。”
  “死后也要下地狱,永世受苦。”
  “伊教虽然没有强迫不许怀念祖先,却也反对厚葬,不建议祭祀祖先。”
  “就连佛教,最初也不赞同祭祀祖先。”
  “后来传入中原,为了传教不得不修改了教义。”
  朱元璋勃然大怒:“竟然不许祭祀祖先,简直就是邪教行径,此等宗教决不允许踏入我大明半步。”
  朱标和朱雄英都深以为然,别的都好说,不许祭祀祖先绝不能容忍。
  陈景恪心下暗暗开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对于一个崇尚祖先崇拜的文明来说,不许祭祀祖先简直无法忍受。
  百姓可以不在乎国家,不在乎族群,不在乎文明,却不能不在乎祖宗。
  至少对于现在的华夏文明来说是这样的。
  “一个文明一旦被宗教思想禁锢,就会变成死水一般,无法再发展出灿烂的文化。”
  “所以我们要庆幸,华夏文明早早的就实现了政教分离。”
  “我们的祖先拥有自由的思想,去探索世界解释世界,才有了现在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这时,朱雄英突然说了一句:“现在的儒家,和宗教又有何区别?”
  朱元璋心头一震,像,实在太像了。
  朱标毕竟是接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虽然他不是唯儒家论,却也不想看到别人诋毁儒家。
  “莫要胡言乱语,儒家思想乃世俗化思想,怎么能说它是宗教呢。”
  陈景恪也有些惊讶,朱雄英这小子可以啊,竟然能认识到这一点。
  “殿下,我倒是认为太孙说的没错。”
  “从宋朝开始,真正实现了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和宗教还有区别吗?”
  “尤其是理学出现之后,三纲五常、种种条规,比宗教的清规戒律还要森严。”
  “孔夫子的话成了真理,任何人但凡质疑,都会被打上异类的标签。”
  “所有的新思想,都要从儒家经典中来。”
  “没有儒家经典做备注的思想,就是大逆不道,就是不尊圣人言。”
  “虽然不会被处死,却也再无容身之地。”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华夏的学术界恐怕也会变成一潭死水。”
  “这也是为何我要分裂儒家,要给其它学派提供复兴的机会……”
  见他都支持朱雄英的话,朱标终于不说话了。
  朱元璋深吸口气,庆幸的道:“咱曾经想将程朱理学定为儒学真意,要求天下读书人学习。”
  “还好,还好,还好遇到了景恪你,否则险些酿成大祸啊。”
  陈景恪心道,上辈子你就是这么做的。
  至于后果,不说也罢。
  这话当然不能说出来,所以谦虚了几句之后,就再次将话题拉回了最初:
  “我们的祖先具体是什么时候实现政教分离的,已经不可考。”
  “不过根据神话传说,颛顼大帝绝地天通,从此人神分离,神再也无法干涉人间。”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很可能是从他开始,华夏完成了政教分离。”
  “世俗王权压倒了宗教,这极大的限制了宗教的发展,促进了世俗人文思想发展。”
  “但当时的世俗思想还不够完善,依然需要借助宗教力量来建立社会秩序。”
  “所以,宗教依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干涉王权。”
  “这一点从夏商时期频繁的人祭就可以看出一二。”
  “世俗王权彻底压倒宗教神权,应该是周朝建立之后。”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世俗思想终于在周朝完成了升华。”
  “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世俗化思想体系,正式形成。”
  “宗教彻底被赶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周朝之后,华夏虽然还有零星的神灵崇拜,却再也没有系统的宗教组织。”
  前世网庙十哲之一的商纣王,被网友誉为人类最后一任人皇。
  还说他因为反对祭祀神灵,遭到了诸侯王的反对。
  然而现实是,出土的文献资料显示,商朝频繁的举行大规模的祭祀神灵活动。
  而且还是人祭。
  动不动就用几千人祭祀神灵。
  也就是说,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商王,才是最喜欢祭祀神灵的。
  商纣王的具体作为已经不可考,但现在为他平反还为时过早。
  至少现在的文献资料,还不足以为他平反。
  那一个个祭祀坑,反而在佐证他或许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无辜。
  “正因为世俗彻底压倒了宗教,才有了百家争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