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48节
事实上也没啥事儿,来人就是告诉他,两项革新都通过了并且进展顺利。
老朱并不意外,官僚系统要是还不同意,他就要回京了。
至于用内阁扩权交易特区计划,是否划得来……
就算没有特区计划,内阁扩权也要进行,所谓的交易不过是顺带的而已。
了解过事情之后,朱元璋又重新返回,继续和几个老汉聊天。
秃头老汉比较好奇,就说道:“看送信的那个人着急的样子,没什么大事吧?”
老朱摇头道:“没什么大事儿,就是告诉咱布匹都收齐,可以回程了。”
不知道怎么想的,他突然说道:“哦对了,还给咱带回了一个关于朝廷的消息。”
几个老汉顿时来了兴趣,八卦的道:“快说说啥消息?”
老朱说道:“当今圣上要给内阁扩权。”
几个老汉一脸茫然,啥是内阁?为啥要扩权?
老朱就将事情详细讲了一遍,并问道:“几位老哥觉得如何?”
花白头发的老汉问道:“你的意思是,以后咱们圣上说的话,要让那什么内阁的人同意,才能算数是吗?”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可以这么理解,不过……”
秃头老汉打断他,追问道:“也就是说,以后圣上说话就不管用了?天下要听那群大臣的?”
朱元璋连忙解释道:“那倒不至于,万事还是要圣上点头才行。”
“只不过以后圣上做的决定,要经过内阁学士同意,才能推行。”
让他没想到的是,听到这话之后,那几个老汉一个个都如丧考妣,露出痛苦不已的表情。
“哎呀,圣上糊涂啊。”
“他说话都不算数了,那些奸臣还能听他的话吗?”
“以后还不知道那些奸臣怎么祸害老百姓呢。”
“这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啊,呜呜呜呜……”
“圣上还是太年轻,被他们给骗了。”
“要是太上皇在位,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也不知道太上皇他老人家现在在哪,赶紧回去拨乱反正吧。”
几人的反应,让老朱和马娘娘非常震惊,然后就是深深的感动。
谁说百姓愚昧不识礼仪道德?
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很清楚。
当然,他们也知道,百姓之所以会如此拥戴老朱家,离不开陈景恪提倡的宣传政策。
通过军队和预备役两条线,向天下人宣传朝廷政策和大义。
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今日的结果。
突然,花白胡子老汉举起手猛捶自己的胸膛:“圣上糊涂……不,圣上就是败家子啊。”
第356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
朱标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几个老农嘴里的败家子,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当真。
百姓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吃穿用度就可以了,当皇帝的考虑的就多了。
乾纲独断确实很爽,然而过于恋权的君主,往往会留下巨大的制度漏洞。
很简单,为了实现大权独揽,他们会将所有能掣肘他们的部门,全部打压甚至废掉。
将来出了昏君,没有能制约他的机构,那就寄了。
从长远来看,制度的可靠性是要超过人的。
内阁扩权会限制君权不假。
可也保证了国家不会因为一个昏君,就彻底崩溃。
内阁学士有七个,按照选拔规则,必须有基层和边疆工作经验。
这种一步步从底层爬上来的官吏,就算是奸臣,能力方面也是毋庸置疑的。
这些人组成内阁,至少可以保证一个下限。
作为二代君主,从小就接受系统的培养,再加上后来受到陈景恪的影响。
他的想法和父亲朱元璋是不同的,当然,两父子面对的局势也不同。
朱元璋面对的是乱世,他要做的是尽快恢复秩序。
所谓乱世用重典,手段狠一点是正常的。
朱标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初步建立秩序的国家,他要做的是完善规章制度。
相当于是给王朝打地基。
这一点,从他给自己定的年号‘建章’,就可以看得出来。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从真正开始监国掌权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往这方面努力。
朱元璋时期效率确实高,然而后果是朝堂变成了一言堂。
很多部门只会听命办事,没有自己的主见。
说白了,没有皇帝的命令,中枢就不知道该干啥了。
这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
最夸张的是,中枢官吏缺员达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这绝不是一个健康的中枢该有的状态。
中枢都尚且如此,就更遑论地方了。
所以,一切都要从重塑中枢做起。
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初步完成了计划。
中枢各部门的人员配置齐全,有了自己的主见。
即便没有上面的命令,他们也可以按照各自的职能,各司其职维持国家的运转。
而内阁扩权之后,整个中枢的运转机制终于彻底成型。
现在,奏疏由内阁初步处理并给出意见,然后递交给他做最后的处理。
如果他同意内阁的意见,直接用红笔写上同意,然后盖上印玺就可以了。
如果不同意内阁的意见,那就将自己的意见写出来,再盖上印玺。
处理好的奏疏,重新送回内阁,由内阁学士复核并执行。
如果他想偷懒,甚至可以让别人帮忙批红,他只需要盖章就行了。
这就确保了,将来就算某个皇帝不务正业,国家也能照常运转。
当然,朱标是个勤政的皇帝,自然不会偷懒,将批红权交给别人……吧?
不会个鬼啊。
朱雄英拿着红笔,一边在奏疏上写字,一边咬牙切齿的看着对面悠哉悠哉喝茶的亲爹。
谁是皇帝,咱们家到底是谁皇帝?
朱标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怨念,皱眉呵斥道:
“左顾右盼的像什么样子?批改奏疏要用心,大明三京一十五省可都在你笔上呢。”
“出了任何差池,你知道会造成多大后果吗。”
朱雄英:“……”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朱雄英将笔重重的放在桌子上:“新区的架子应该建好了吧?”
之前说好的,新区建成他过去坐镇,顺便积累经验。
这你不能说话不算数吧。
朱标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冷笑一声,说道:
“想去新区逃避责任是吧,行啊,将你皇爷爷叫回来,你就可以去了。”
朱雄英:“……”
好好好,你们两父子欺负人是吧。
老朱已经写信回来了,今年春节他准备在中京凤阳过,大庆典啥的让朱标自己看着弄,不用等他了。
看着儿子憋屈的样子,朱标犹如猪八戒吃人参果,浑身舒坦。
当年我爹就是这么欺负我的,现在终于轮到我欺负儿子了。
嘿,别说,真舒服啊。
这时,一名内侍端着托盘进来说道:“陛下,该用药了。”
看着托盘上面的瓷碗,朱标眉宇间闪过一抹失落。
迅即就恢复正常,端起药一饮而尽。
朱雄英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心下有些难受。
事实上,朱标之所以如此做,并不是为了欺负儿子什么的,而是源于心中的危机感。
虽然有最好的医生治疗,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当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就会出现各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