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54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54节

  毕竟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对大明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用好了,能让沧海省少走很多弯路。
  岑信通想去秦国投奔朱樉,那就成全他好了。
  朱樉带着几万人去小亚细亚,将要面对的困难非常多。
  岑信通在能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他过去能出一点力算一点。
  水土不服死在半路,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目送两人离开,他就起身去了书房,将大同思想拿出来进行新一轮的修改。
  且说许柴佬和岑信通两人,走出陈府大门后都深深地松了口气。
  然后不约而同的朝大门深深下拜。
  陈景恪说的话,基本就是最终处置办法,所以他们和家人的命都保住了。
  之后两人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
  许柴佬先起身行礼道:“谢岑兄一直以来的帮助,我愧对兄矣。”
  岑信通受了他一礼,说道:“好了,此事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所幸,陈伴读宽仁,放过了我们。”
  “只是以后我们兄弟天各一方,不知还能否有相见之日。”
  许柴佬愧疚的道:“兄此行务必保重身体,来日方长我们必有再见之日。”
  岑信通不置可否,继续说道:“秦国初立,秦王那里急缺人手,我某个一官半职应该不难。”
  “倒是你,想好以后怎么办了吗?”
  许柴佬叹道:“先去沧海省吧,把陈伴读吩咐之事做好。”
  岑信通问道:“以后呢?”
  许柴佬听出他话里有话,就问道:“岑兄但有指教不妨直说,你我兄弟无需见外。”
  岑信通点点头,说道:“你在大明已经没有出仕的机会了。”
  “你出身商贾之家,就算被家族除籍,本也无出仕的机会。”
  “是陈伴读一力支持,才让你当上了淡马锡总督。”
  “如果你在那里能做出一番成绩,再有陈伴读在朝中支持,或可抹平身份上的缺陷。”
  “可惜……”
  “现在就算陈伴读依然力挺你都没用了。”
  资历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即便是乱世的时候,也同样讲究资历。
  只不过,乱世的时候,有真才实学的人晋升更快。
  甚至可以在短期内连续升迁。
  一个稳定的政权,用人更讲究规则。
  大明已经进入二代君主统治时期,用人制度早就已经固定下来。
  升迁制度,也有严格的标准。
  就算皇帝想提拔一个人,也要按照标准来。
  陈景恪迄今为止依然只是太子伴读,当然,他还有个驸马都尉的身份。
  以前他是以幕僚的身份存在,给皇帝献计献策的。
  在官面上,他的身份依然是驸马都尉、太子伴读,群臣不会说什么。
  现在要是让他当六部尚书,乃至内阁学士,都会引起朝野反对。
  能力归能力,规矩是规矩。
  今天你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破例,明天就会有人以此为幌子滥用亲信。
  许柴佬出身商贾之家,且前半辈子都没做过官,几乎没有出仕的可能。
  淡马锡属于新得的领土,朝中之人并不是太在乎那里。
  再加上陈景恪的支持,才给了他一步登天的机会。
  如果他能做出成绩,一切都好说。
  别的不说,新设的特区沧海省,绝对有他一席之地。
  在沧海省再做出一些成绩,资历方面的短板也能补齐了。
  可惜,没有如果。
  现在大明官场,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
  能去沧海省当个幕僚,还是看在陈景恪的面子上,以及他在淡马锡工作的经历。
  这个道理许柴佬自然也懂,就苦笑道:
  “可是,现在我还有的选择吗?总不能继续回去经商吧?”
  岑信通摇头说道:“商人乃贱业,还不容易脱身怎么能重新回去。”
  “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计。”
  “我的意思是,为何一定要留在大明?藩属国一样可以施展才华。”
  许柴佬心中一动,说道:“楚国?”
  岑信通颔首道:“难道不可以吗?楚王矢志革新,对你又礼遇有加,你去投奔必获重用。”
  许柴佬所有所思的道:“你让我回去祭祀父母,就是为了试探楚王对我的态度对吧?”
  岑信通也没有隐瞒,点头说道:
  “是的,我一直在关注楚国,知道楚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一直想采用新法。”
  “故而让你回去祭祖,以作试探。”
  “让你回去祭祖,还有个原因,告诉世人你不忘本。”
  “这一点非常重要。”
  “平时没有任何用处,关键时刻往往非常致命。”
  华夏重祖宗、重礼法、重宗族。
  真就是宗族虐我千百遍,我必须待宗族如初恋。
  多少人,因为被宗族欺凌,发达后宗族来投奔而不接受,被人弹劾丢官。
  当然了,被宗族欺凌除籍,正常情况下就算不相认也没关系。
  但如果你能不计前嫌,主动去化解仇怨,大家对你的评价就会高上许多。
  越是身处高位,这一点就越重要。
  许柴佬虽然是汉人,但自幼生活在南洋对官场的了解不多,并不知道这一点。
  岑信通不一样,他很清楚官场的一些潜规则,所以才提议许柴佬去祭拜父母。
  可以说,他为了许柴佬是真的操碎了心。
  想通了这一切,许柴佬感动的道:“岑兄厚恩……我该如何报答啊。”
  岑信通摇摇头,说道:“这些话就莫要说了,还是想想以后的事情吧。”
  许柴佬说道:“岑兄都如此为我谋划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待我先去沧海省,将陈伴读吩咐的事情完成就去楚国。”
  岑信通欣慰的道:“你能想得通就好,在沧海省的时候也要多和楚王联系。”
  许柴佬点点头,突然愧疚的道:“就是愧对陈伴读的信任。”
  岑信通正色道:“你去了楚国,才能更好的报答陈伴读。”
  许柴佬愣了一下,问道:“此话怎讲?”
  岑信通说道:“陈伴读的计划你很清楚,以楚国和淡马锡为核心,控制整个南洋。”
  “然后在南洋传播华夏文化,彻底对此地完成同化。”
  “你去楚国推行新政,然后和淡马锡配合,完成对南洋的控制。”
  “然后利用楚国的强势,在整个南洋推行华夏文化。”
  “而且……”
  说到这里,他下意识的压低声音道:
  “如果我没猜错,大明准备对南洋的蛮夷国动手了。”
  许柴佬惊讶的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岑信通说道:“秦王对南洋大族动手,就是信号。”
  许柴佬疑惑不已:“这……”
  他怎么就没看出来?
  岑信通解释道:“你还是不懂大人物的想法,他们从来不会大动干戈的做无用之事。”
  “况且陈伴读的计划是同化整个南洋,将南洋大族铲除,谁来执行这个计划?”
  许柴佬依然很疑惑:“现在南洋蛮夷在名义上,全部都是大明的藩属,朝廷如何对他们动手?”
  岑信通摇头道:“不知道,我手里的信息太少,只能分析出这么多。”
  “但朝廷既然这么做了,定然已经有了后手。”
  许柴佬点点头,尽管很疑惑,但他并不怀疑岑信通的判断。
  如果朝廷真的要对南洋蛮夷国动手,确实是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
  更何况,楚王本就对他礼遇有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