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47节
“咱制定廷推之法,本意是尊重群臣,希望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可是理学却借着此法结党营私打击异己。”
“咱也是被迫无奈,不得不废除这一良策,大家要怪就怪理学好了。”
马娘娘笑骂道:“你真是腹黑啊。”
老朱得意的道:“怎么能叫腹黑呢,咱这叫老谋深算。”
马娘娘失笑道:“这不是一个意思吗。”
笑过之后,老朱继续说道:
“至于打击党争,咱认为反倒不用过于理会。”
“没有了廷推,百官结党不但没有利益,反而会被打击。”
“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结党。”
“以后朝廷查处贪官污吏,也不会再刻意去追查其同党。”
“待过上一些时日,官场风气扭转回来,就不会再有人提起此事。”
“咱留着这一条,也是给后世子孙,留一个清理朝堂的合法借口。”
当皇帝需要的时候,就把这一条搬出来清理一波朝堂。
当皇帝不需要的时候,这一条政策就压箱底生灰。
当然,前提是皇帝有能力,可以掌控朝局。
如果皇帝无能,掌控不住朝局呢?
那有没有这一条政策,都无所谓了。
前朝没有将打击党争写进律法,也没少发生党争。
东汉末年还有党锢之祸,唐朝有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更是惨烈。
朱元璋认同陈景恪的分析,但他从来不是盲目之人,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来,真正会惹出大祸的,是廷推。
只是明确打击结党,放大了廷推的恶果。
现在廷推这个因没有了,打击结党问题不大。
马娘娘有些担忧,正准备劝说,却听朱元璋又说道:
“再说了,如果咱想错了,以雄英和景恪的关系,大可以将这一条废了。”
“咱相信,百官是很乐于见到这一条被废除的。”
闻言马娘娘也不禁点头,确实如此啊。
就算百官以祖宗之法阻止,凭雄英的威望和性格,也会铁腕将此法废除的。
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于是,她也放下心来,没有再说什么。
且这么着走走看吧。
-----------------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越传越玄乎,很快就变成了天子一怒流血漂橹,结果群臣宁死不屈维护正义。
最终皇帝被群臣逼着认错,惩罚了恶王。
老朱成了彻彻底底的大反派,以左川、陈瑛为首的理学派,则成了为民请命的清官好官。
这些人一时间风头无两。
本来这种时候,锦衣卫会出来制止流言。
然而这次不知道为什么,锦衣卫就好像失踪了一般,基本看不到身影。
各衙门虽然想管,但很显然他们的威慑力远远不够。
他们越管,百姓反而聊越起劲儿。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急了急了,他们急了。
尤其是大明日报最新版本发行,更是将此事推向了高潮。
第一版竟然不再是太上皇的讲话,而是讲了汉朝强项令的故事。
以此来赞颂群臣的刚正不阿的。
甚至将这些人吹捧成了大明的良心,道义的守护者等等。
这让理学派更是激动的浑身颤抖。
礼法,要重新回到我们手里了吗?
那个方孝孺不错,等我们掌了权,他要是肯跪下,我们就给他个悔过的机会。
报纸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毋庸置疑,民间对理学派更是推崇。
一时间理学派声势无两。
其实在朝堂上对抗老朱的那些人,一开始心里也很惶恐,生怕被穿小鞋。
尤其是外面越来越离谱的流言,更是让他们惶恐不安。
过了几日朝廷没有任何动静,他们渐渐放下心来。
而报纸和民间的吹捧,更是让他们有些飘飘然。
这时,被罢官的陈瑛,四处蹦跶串联:
“我们是正义的,何惧有之?不过是一死而已。”
“圣天子在朝,必然不会如此对待忠义之臣的。”
“诸位,我在家中举办文会,还请赏脸。”
于是,大臣开始互相走动。
文会少不了酒,人一旦沾了酒,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嘴巴就和不把风一样,各种大话不要命的往外吐。
酒醒后他们后怕不已,万一被清算怎么办?
然而过了几日毫无反应,他们放下心来,之后就更飘了。
恰在此时,各种流言也从宫里传出。
什么太上皇把代王抽的生活不能自理,还准备将他的王爵给废了,发配凤阳守皇陵。
幸亏马娘娘力劝才作罢。
群臣先是惊讶,太上皇竟然没有报复群臣,而是拿儿子撒气?
太奇怪了。
不过众人很快就自己给出了答案。
太上皇老了,没有当年的杀心。
而且他毕竟已经退位好多年,现在的大臣多是陛下(朱标)所提拔。
这次重新掌权,他对朝局的掌控必然不如当年,也不敢在大肆屠杀。
这个理由很快就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于是,理学派纷纷弹冠相庆,似乎已经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他们不光是嘴上说说,在朝堂上也开始积极发声,对什么事情都要发表一些意见和看法。
尤其是对新政,更是多有诋毁之词。
虽然老朱依然坚持新政,却并没有因此责罚任何一人。
这更是让群臣以为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而胜利让理学派更加的团结,他们准备聚集更多力量,向皇权发起最后的挑战。
彻底奠定胜局。
然而……事情并不会如他们所想的那般顺利。
当时站出来挑战皇权的,不只是理学派,还有儒家的其他学派。
现在大家都在吹捧理学派,将他们视为道义的守护者。
其他学派完全被忽视了。
而且团结起来的理学派,也有意无意的在排挤其他学派。
其他学派就不干了,开始对他们发起攻击。
不少人被检举揭发。
很多私下说的腹诽之言,也被捅了出来。
老朱似乎终于找到了动手的借口,以雷霆手段将这些人全抄家灭族了。
然而面对这个结果,理学派却没有丝毫惶恐,反而非常的高兴。
为何?
用陈瑛的话来说就是:“以太上皇以往的性情,发生这样的事情,必然会追查其同党。”
“可是现在只处置了他们本人,对同党的事情问都不问。”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太上皇不敢大肆株连了。”
所以,这个结果非但没有让理学派恐惧,反而让他们更加热切。
不过他们也并未盲目,深知现在不是闹矛盾的时候。
就和其他学派进行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