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94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94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难道不是那什么终极关怀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难道不是终极关怀吗?”
  无数人拿着典籍内容,对这篇文章提出批判。
  认为陈景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
  就连朝中很多人,看陈景恪的目光都变了。
  他们到没有简单的认为,陈景恪哗众取宠什么的。
  有那个必要吗?
  越是了解他功绩的人,就越知道他的非凡之处。
  所有人都有可能哗众取宠,唯独他不需要。
  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
  陈景恪终于要从思想层面,对这个国家做出改变了吗?
  任谁都知道,从洪武十五年开始,真正左右大明走向的人,是陈景恪。
  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远超常人的长远目光,以及悲天悯人的胸怀……
  为大明设计了一整套的全新制度。
  大明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
  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达成了历朝历代,需要上百年才能达到的高度。
  但他从未在思想层面上,做过什么建设和改变。
  纵使大家都知道他和方孝孺交情莫逆。
  方孝孺更是对外承认过,是受到他的指引,才悟出了唯物学。
  大家也都怀疑,他对学术有着极深的造诣。
  也有过怀疑,他早晚会对学术思想方面做出改变。
  但他自己从未表露过,大家也只能是怀疑。
  而现在,怀疑终于要变成现实了。
  面对这种情况,群臣的表现也不一样。
  有人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有人则无所谓,别管什么新思想旧思想,谁能让我当官我就信谁。
  还有些人则持反对态度,思想岂是说变就变。
  哪一种思想,不是经过千百年锤炼形成了。
  你陈景恪再聪明,才多大年纪?
  还有些人则是纯粹无法接受异己思想,其实这种人也是最多的。
  儒家读书人之所以普遍反对大同世界,也同样如此。
  莫说是古代,就算是二十一世纪也不例外。
  大家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一旦在某处发现与自己认知不同的说法,就会陷入暴躁状态,不加思考就进行攻击。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不同。
  人最难改变的就是认知,最无法接受的,是认知被打破。
  但朝野有一群人,却因为大同世界的发表,陷入了狂欢。
  那就是以邱广安为首的计官体系,以及整个算学圈子。
  至于原因,利益相关吗。
  而且,通过这篇文章,大家都能看得出。
  陈景恪的大同世界,应该是融合了百家所长形成的。
  那么他们算学圈子也可以去学习啊。
  以后谁还敢嘲笑他们,只懂术不懂理?
  儒学很了不起吗?
  我们是大同学派,思想方面同样优秀。
  于是,他们就鼓动邱广安和程一民等人,让他们找陈景恪请愿。
  以后在洛下书院开个班吧。
  陈景恪亲自出任老师,教导其他人学习大同思想。
  当几人找到陈景恪,说出大家的请求的时候,陈景恪又好笑又激动。
  他自然能看得出来,大家这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算学所代表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有他们的集体支持,大同思想将能更快的传播。
  对于在洛下书院开课的请求,他自然答应了。
  以后每隔两天都会去书院授半天课。
  得到肯定回复,算学圈子就更高兴了,开始为此做准备。
  -----------------
  朝中官吏,不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大多都没有急于发表看法。
  大家都在等大同思想正式发表。
  只有了解了全貌,才好发表看法。
  否则很容易自打耳光。
  反倒是民间,对他的批斗愈加激烈。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对他表示了不满。
  谁都知道,这背后必然是有人在推动。
  至于是谁,压根都不用想,肯定是儒家的大儒们。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佛道两教却集体站出来,对陈景恪表示了支持。
  十余位佛道祖师级别的大德,发表了相关文章。
  不过他们还算比较克制,没有直接攻击儒家。
  只是从自身角度,阐述了佛教东传之后的影响和变化。
  佛教主要讲,他们从华夏吸收了哪些优点,如何演变成今日这个样子的。
  道教则将的是从佛教吸收了哪些精华。
  但这些文章,都从侧面帮陈景恪论证了,他那篇文章的真实性。
  这一下,让很多人哑口无言。
  同时攻击佛道两家?
  别闹了,虽然儒家是最大的显学,可佛道的力量始终无法忽视。
  现在很明显朝廷也不站在儒家这一方,真打起来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当然,也不乏有人嘲讽佛道是为了捧陈景恪臭脚。
  只是这些声音都比较小,也没多少人理会。
  不过,反对声音变小,并不是因为那些人改变了想法。
  他们也在等。
  等大同世界正式发表。
  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从儒家的终极关怀着手进行反驳。
  你说儒家以前没有这方面内容?
  那我就证明我们有。
  第478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
  要说对这篇‘何为大同’感触最深的,非李善长莫属。
  拿着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连饭都不吃了。
  仆人连忙将此事告诉李祺,让他过来劝劝。
  李祺自然关心自家老父亲的身体,拿着午膳过来,,明知故问的道:
  “爹,看什么呢这么专注,连饭都不用了。”
  李善长赞叹道:“陈景恪这篇文章做的好啊,真不愧是最擅长布局之人。”
  李祺愣了一下,连忙看了看报纸,确实是陈景恪那篇文章,不禁疑惑的道:
  “您夸他见识不凡,甚至贬低他的文章,我都能理解。”
  “您夸他会布局……这从何说起啊?”
  李善长指了指报纸,说道:“你们看到的是这篇文章,我看到的是文章之外。”
  李祺好奇的道:“文章之外?”
  李善长应该也是不吐不快,放下报纸说道:
  “都知道陈景恪胸有沟壑,做事向来一环扣一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