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14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14节

  派出行政人员,与这些归附的小部落接洽,了解他们的意愿。
  在保证秦国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又派出军事人员,对这些部落的军队进行整合。
  让他们完全变成一支军队,那是不现实的。
  朱樉的目的,是给大家分配好任务,并建立一套上传下达的体系。
  能让他有效的指挥这些军队。
  不指望他们打硬仗,至少顺风局不能自乱阵脚。
  -----------------
  安西局势变化,很快就传到了朱棡和朱高炽那里。
  得知帖木儿率四十万大军攻打秦国,两人都非常担心。
  朱棡遥望西方,神色里充满了担忧。
  他非常想过去助战,可中间隔着察合台汗国,他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干看着。
  心中有气之下,他不顾天寒,强行出兵对察合台控制区域进行骚扰。
  让察合台汗国的守将叫苦不迭。
  西域冬季寒冷,大家一般都是猫在家里过冬,有啥事儿都等到来年开春再说。
  你大明怎么不讲规矩?
  当然,他们也知道朱棡发疯的原因。
  一边挨打,一边咬牙切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等帖木儿汗灭了秦国,再回头找你报仇。
  然而,朱棡并不是发疯,他这么做固然有泄愤的因素,更大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占据几个前哨站。
  为明年开春出兵做准备。
  秦国那里他无能为力,与其担心,不如把自己的任务做好。
  燕国朱高炽则不同,他是有机会出兵支援秦国的。
  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抽调了一支军队,由张辅率领前去支援朱樉。
  但帖木儿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派了他的第三子米兰沙镇守开伯尔山口。
  前面已经说过,开伯尔山口的外面是草原,内部却是长达百里的不毛之地。
  外面的人很容易就能占据此地,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撤回来。
  次大陆那边就麻烦了,百里无人区就是最大的敌人,放着如此要害之地却起不到任何防守作用。
  历史上次大陆动不动就被敌人从这里入侵,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燕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
  张辅带着军队好不容易穿越百里无人区,却要面对严阵以待的米兰沙。
  结果就是被堵在这里动弹不得。
  所以,面对这一战,秦国只能靠自己了。
  -----------------
  大战前夕,中小部落纷纷投靠处于劣势的那一方,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所有人都会深思、分析,为何那些部落会陪着秦国‘送死’。
  秦国的政策,被拿出来逐条进行分析。
  华夏的开明多元的文化,也被拿去做详细的了解。
  所有的疑问,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答案。
  秦国能带来大家想要的秩序。
  之前秦国一直在努力推广自己的制度和华夏文化,效果并不明显。
  毕竟汉人的力量退出安西太久了,这里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
  秦国在这里立足太短,还无法影响到根深蒂固的本土思想。
  可是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却意外的帮秦国完成了这个任务。
  众所周知,研究什么就容易信仰什么。
  当这些人开始主动去研究华夏文明的时候,华夏思想就悄无声息的走入了他们之中。
  不过想要真正完成思想变革,还需要秦国做出更多努力。
  比如开办学校等等。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目前秦国还需要渡过这次难关才行。
  这么多部落归附,让秦国及其盟友的军心士气大振。
  别人都愿意相信我们,我们又何惧有之?
  秦国内部,本来有些浮动的民心,迅速安定下来。
  全国上下都开始围绕这一战进行运转,更多的青壮主动投身军伍。
  战斗力强的被编入辎重部队。
  训练不足的,则留在后方协助各项工作。
  各种物资被生产运输到前线。
  大食和波斯内部的些许动荡,也很快消失,军队迅速向边境集结。
  土克曼、库尔德等大族群,也很快就统一了内部声音,派出军队前来助阵。
  等帖木儿大军到达,已经有上百个部落投靠秦国。
  而秦国一方的军队,也达到了二十七万之多。
  其中秦国本部步骑兵四万五千人,大食、波斯军八万,剩下的为其余各部联合组成。
  至少在兵力上,与帖木儿军的差距没有那么悬殊了。
  当这些消息一条条汇总到帖木儿面前的时候,他的表情有多难看可想而知。
  对于那些不知好歹的部落,他心中可谓是恨透了。
  不止一次发誓,等击败了秦国,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消灭。
  但誓言归誓言,仗还是要打的。
  面对部下,他依然表现的不屑一顾:
  “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这些人里也就波斯和大食人有一些战斗力。”
  “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只有秦国本部的四万余人。”
  “只要击败了他们,其余人不足为虑。”
  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军队越多越难以指挥,更何况秦国这边的联军有上百个部落组成。
  上令下达都难,更遑论配合作战了。
  所以他的部下们也是信心满满,觉得秦国覆手可灭。
  维陶塔斯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秦国二十七万人不堪一击。
  不过他心中有很多不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归附弱势的秦国?
  他也听到了一些消息,也找来了很多关于秦国以及大明的规章制度。
  研究的结果是,他更加的疑惑了。
  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为什么?
  大头不应该是国王和领主的吗?为什么要主动减轻赋税?
  你们当国王是为了什么?
  对待本国公民,给予一些好处是应该的。
  可对那些贱民,以及归附的异族人,为何也要如此仁慈。
  尤其是秦国‘公民’,竟然不站出来反抗?
  放在西方国家,君主要是敢让奴隶享有‘公民’的权力,公民们早就不愿意了。
  那些贵族领主们也不会同意的,这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可在秦国以及大明,这似乎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大明,似乎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的权力则被挤压的所剩不多。
  与其说他们是贵族,不如说是世袭官僚。
  那些人竟然也不站出来反抗,这太奇怪了。
  总之,他对来自华夏的一切,都充满了不解和疑惑。
  -----------------
  与他们都不同,忽格鲁特却变得更加沉默了。
  在帖木儿未经他同意,就割让金帐汗国土地与维陶塔斯结盟之后,他就变得沉默了许多。
  帖木儿知道是为什么。
  他很重视忽格鲁特,亲自安抚并再次许诺,会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忽格鲁特也想理解对方,可心里那根刺却让他无法视作不见。
  他会情不自禁的思考,帖木儿到底有没有将他当做自己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