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46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46节

  有时候太顺了也不好,只能人为的为他制造一些挫折,来打磨他的性格。
  让他以为自己是外戚,受到打压,这个点子还是徐达想出来的。
  只能说,坑儿子还得是老徐。
  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虽然徐允恭对现状有些不满,但并未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
  明知道自己被架空了,也一直在努力执行命令,按照陈景恪的计划,对神机营进行革新建设。
  现在磨砺的差不多了,老一辈即将谢幕新一代就要掌权,也是时候让他知道真相了。
  这时,陈景恪忽然说道:“不过你也不用遗憾无法上战场,未来还真有一场硬仗,需要你亲自出马。”
  朱雄英马上就猜到他说的是什么了,也点点头表示认同。
  徐允恭见状大喜,问道:“不知打谁……放心我会保密的,就是私下自己多研究研究对方。”
  陈景恪说道:“高原,那里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咱们的将士上去十分力气发挥不出一分。”
  “但火器能弥补这个缺点。”
  “等朝廷做好准备,就会派神机营前去征讨高原三王。”
  “到时候你这个神机营统领,自然就是统帅大军的不二人选。”
  徐允恭激动的道:“哈哈……好,我这就好好研究高原情况,绝不让你们失望。”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徐允恭就离开去处理军务了。
  朱雄英和陈景恪看着他的背影,也不禁松了口气。
  “徐老大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魏国公也真是,他想磨砺儿子干吗让我们背黑锅。”
  面对他的吐槽,陈景恪笑道:“那没办法,谁让你娶了人家的女儿呢。”
  朱雄英耸了耸肩,笑着转移话题说道:
  “徐老大、梅殷、沐春、沐晟、李景隆、耿子茂、唐敬业……大明军队后继有人啊。”
  陈景恪笑道:“这些都是勋贵子弟,平民出身的也有十几位可堪大用的。”
  “就这还没算诸侯王手里的人才,就像燕国的张辅,也有统帅之才。”
  这还只是已经崭露头角的,还有更多人才没有被发现呢。
  而且刚才只数了军方,文教方面的成绩也非常突出。
  解缙、蹇义、夏元吉这些正当年的就不说了,光说二三十岁左右的新生代。
  杨溥、杨荣、杨士奇、韩克忠、胡濙等等,无一不是一时人杰。
  关键这些人的年龄,正好形成了梯次。
  等现在的七学士赵秩等人退下来,正好轮到解缙他们这一批人上台。
  解缙他们退下来,正好杨溥、杨荣这一批人接替。
  可以说,就目前这些人用好了,都能确保大明五十年的太平。
  接下来五十年,再稍微发掘一些人才,就能开创一个长达百年的太平盛世。
  算上已经过去的三十年,那就是长达一百三十年的上升期。
  一想到这些,朱雄英和陈景恪都非常激动。
  这些都是小插曲,并不影响朝廷的运转,各衙门都在围绕征讨日本进行工作。
  因为这一战不光是为了打日本这么简单,也是大明第一次正式对海外国家发起灭国之战。
  啥,你说南洋列国?
  那些只能叫土著势力,不能称之为国。
  日本是一个传承悠久,拥有自己的文化习俗的,数百万人口的大国。
  是的,日本其实也是一个大国。
  说他小,只是相对大明而言。
  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比起来,他是妥妥的大国强国。
  灭亡这样的国家,如何慎重都不为过。
  更何况这次的行动,也是大明出海战略的一次实地检验。
  如果打赢了,那么出海国策将再不可阻挡。
  如果失败了,保守派必然会重新崛起。
  所以,不论是对陈景恪,还是对皇家,亦或者是对军方来说。
  此战许胜不许败。
  即便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准备,朱雄英依然觉得不够,接着他又公布了第二次大分封计划。
  拿下日本之后,会将苦叶岛、虾夷岛、日本以及南洋和炎洲新开发的部分土地,全部拿出来分封功臣。
  如果说第一次大分封只是试运营,那这次将是真正的大分封,会册封最少百位诸侯王。
  此消息一出,可以说是举世沸腾。
  文官系统除了羡慕,就是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这些新建封国的初期建设,可都是他们的任务。
  一百多个,想想都觉得累。
  但没人反对也没人叫苦,因为大家都清楚,苦过这一波文官集团的日子才会好过。
  现在军功集团实力太强大了,光有资格获得封国的,就有一百八十多位。
  这些人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在他们面前文官集团太弱小了。
  若非皇家扶持,内阁的政令都走不出衙门。
  只有将这些人封走,才能实现军政互相制衡,才能形成一个健康国家行政结构。
  民间没有出路的读书人,也同样摩拳擦掌。
  在大明卷不过其他人,一百多封国总能有我们的位置吧?
  受刺激最大的无疑是军方,犹如打了鸡血一般亢奋。
  封国,就是军功爵制的最高奖赏。
  一百多诸侯王的册封,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有资格获得分封的,那眼珠子都红了。
  纷纷放话出来,谁敢给这次战事制造麻烦,谁就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人。
  暂时没资格分封的权贵和普通将领,也同样站出来保驾护航。
  原因很简单,只有上面那些大山挪开了,他们才有出头的机会啊。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水至清则无鱼。
  这么大的军事行动,难免会有些灰暗面。
  比如,大明筹备军需物资的时候,会比实际需要多准备一些,也就是计划冗余量。
  目的是防止出现意外导致不够用。
  这就给了某些人机会,反正有冗余量,我过手的时候手上沾点油是很正常的吧?
  反正最后送到前线军队手里的,肯定是够数的。
  这种事情是难以避免的,朝廷也没有办法。
  但这次灭日之战,这种过手留油的事情,几乎没有了。
  军方大佬都瞪大眼珠子盯着,谁敢这么干,直接上军事法庭。
  北海舰队大将军耿子茂,更是倍感压力如山一般巨大。
  作为灭日之战的总指挥,被那么多同僚给盯着,打的顺利了一切好说,但凡有失误恐怕会成为一辈子的笑料。
  所以在出发前,他警告参军们,必须拿出最完善的计划,否则丢人就丢大发了。
  同时也给麾下的各将领下达了死命令,谁拉胯了就自己请辞吧。
  之后他一边派人给王景弘传信,一边率领舰队前往日本。
  第504章 无题
  且说,王景弘先是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让他想办法拖延两朝合并之事。
  虽然没有直接说朝廷准备怎么处置,但他也能窥探到一二。
  这是准备武力征服日本了。
  此时他不禁庆幸,还好当初听了松下纯太郎的建议。
  若真的坐视两朝合并,恐怕自己的仕途真就到此为止了。
  而这件事情,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时代真的不同了。
  大明经略海外,信息传递不畅,就要求镇守将领必须有主观能动性。
  也就是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如果再守着以前的老思想不敢变,是注定难有大作为的。
  接着他将朝廷的情报传递给松下纯太郎,并表示了自己的感谢。
  这次的情谊我老王记下了,以后自有厚报。
  松下纯太郎也是大喜,这次赌对了。
  安平侯一定会对我另眼相看,我松下纯太郎就能堂堂正正的当明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