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69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69节

  “然后再思考下次见面,该和他说什么,如此才能确保他上钩。”
  朱雄英不禁有些头皮发麻:“你简直就是在玩火啊……区区欧罗巴,值得你花费如此大的心思吗?”
  陈景恪正色道:“要灭掉欧罗巴很简单,二十年休养生息,二十年发展工业,四十年后大明军队能横扫世界。”
  “然而我们要的不是毁灭欧罗巴,而是让它按照我们的计划存在下去。”
  朱雄英不解的道:“为什么?”
  陈景恪说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陛下应该还记得我曾经说过,华夏文明遇到的第一次挑战,就是来自于佛教。”
  朱雄英颔首,这一点他确实数次说过。
  在佛教的冲击下,华夏文明开始自我完善。
  提出了更加完整的天人观,完善了逻辑方面的缺陷。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都是在佛教冲击下形成的。
  可以说,佛教东传是华夏文明遇到的第一次挑战,最终促使了华夏文明的完善。
  陈景恪继续说道:“为了不让华夏文明成为孤例,为了有一个对比借鉴的对象。”
  “我们有必要保留一个样本,并让其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演化。”
  “所以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他们,向着与大明不同的方向演化。”
  “如此才能在将来,为华夏文明提供一个参考。”
  朱雄英恍然大悟,随即又问道:
  “那为何是欧罗巴呢?”
  陈景恪说道:“世界虽大,诞生的文明却非常的少。”
  “现存文明,以华夏、安西(伊)、欧罗巴三家最为强大。”
  “安西已经被大明占据,意味着伊文明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
  “以后它就算能继续存在下去,也只能作为华夏文明的附庸。”
  “欧罗巴离我们非常遥远,受我们的影响最小,还有独立演化的可能性。”
  朱雄英露出深思之色,良久点头道:
  “确实如此,但要预防养虎为患。”
  陈景恪说道:“我给欧罗巴设下的计谋,内容就是杜绝养虎为患的可能。”
  “数千年来欧罗巴始终没有统一过,族群众多,风俗习惯、文化信仰都有所差异。”
  “那里想要统一,比登天还难。”
  “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扩大这个差异,强化这种族群间的隔阂。”
  “让他们在文化、自我认知、地理环境等等方面,彻底陷入割裂,让那里永无统一的可能。”
  “而一个无法统一的欧罗巴,是无法对我们形成威胁的,最适合当小白鼠。”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
  “所以当你得知那个约翰,在寻求族群独立之法的时候才会那么重视他,并告诉他实现族群独立之法。”
  陈景恪说道:“是的,他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一位值得尊敬的战士。”
  “但越是如此,就越能为我所用。”
  朱雄英笑道:“这确实是绝世阳谋,即便他们知道了你的目的,也一样会这么做。”
  民族这个概念,最早就是英法创造出来,分裂各势力的。
  确实非常成功。
  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多年后‘民族’将成为反帝反殖民,最强大最核心的力量源泉。
  最终他们也在民族化浪潮的冲击下,被赶下了霸主宝座。
  现在陈景恪就是要用这个概念,来分化欧罗巴。
  这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啊。
  朱雄英虽然不知道前世的发展历史,但作为皇帝,他的政治嗅觉是非常敏锐的。
  很快就察觉到了弊端:“如果这种思想传入大明,会不会导致大明四分五裂?”
  陈景恪肯定的道:“理论上会,但实际上绝无可能。”
  朱雄英问道:“为什么?”
  陈景恪想了一下,回道:“所有人都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区别是茧房的大小而已。”
  朱雄英疑惑的道:“信息茧房?”
  陈景恪就将这个词的意思给他讲解了一遍。
  朱雄英恍然大悟道:“皇帝其实也是生活在信息茧房里,群臣希望皇帝见到的,他才能见到。”
  “群臣不希望皇帝见到的,他就很难见到。”
  “所以,作为君主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于外界的信息。”
  “以防止被困在茧房里。”
  陈景恪心道,你小子是真会联想啊,不过他这个想法确实没什么毛病。
  “就是如此,群臣其实也同样生活在他人编织的茧房里。”
  “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少,茧房就越小越狭窄。”
  “而一个人认知越少,内心也就越固执……”
  朱雄英接话道:“普通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只要朝廷不主动宣扬,他们很难听到关于族群的情况。”
  “所以,朝廷一定要把这条线给掐死,尽量不要让百姓知道这个信息。”
  陈景恪说道:“是的。”
  朱雄英点点头,接着又问道:“可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再坚固的城墙,也总有被攻破的一天啊。”
  陈景恪笑道:“别急,等我说完。”
  “首先,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主体族群,有足够的实力压服所有声音。”
  朱雄英再次点头,这个道理还是很好明白的。
  不听话的杀了就行了,剩下的都是听话的。
  “其次,我以前经常说,普通人是没有什么族群概念的,也缺乏身份认同意识。”
  “他们在意的就是吃饱饭,一家人平平安安。”
  “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听谁的话。”
  “只要大明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是大明的臣民,就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
  朱雄英再次点头,这个道理在处理周边朴素族群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朝廷按照这个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陈景恪继续说道:“反过来说,想要让普通人觉醒族群意识,就需要教化开启民智。”
  “现在,教化的权力掌握在朝廷手里,书院教什么东西也是朝廷说了算。”
  “那些从小听着华夏故事长大的人,内心里就会认同自己是华夏人。”
  朱雄英立即说道:“文教工作必须要加强,绝不可松懈。”
  “回头我就下令,所有书院使用的教材,必须经过朝廷的许可。”
  “就算是私塾也必须使用官方教材,否则视为谋逆。”
  陈景恪本想反对,毕竟还是要给文化留一点自由空间的。
  但一想到前世频繁出现的毒教材,他觉得还是严格一点好。
  管的严了或许会失去一定的自由,但不管必然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所以对朱雄英的这个决定,他没有说什么,而是继续道:
  “接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华夏文明足够灿烂、足够厚重、足够强大。”
  “周边所有的族群,都仰慕向往华夏文明,希望学习加入其中。”
  “以日本为例,他们直接将华夏上古史,当成了普世历史。”
  “我们可以将周边族群,全部消化吸收……”
  “最终形成一个拥有共同认知,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共同国家……的庞大族群。”
  “这就是之前我说过的,族群大融合,也是大明的历史使命之一。”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道:“难怪你之前一直强调华夏文明……”
  “你从那时候就开始算计欧罗巴了吧……你真阴险啊。”
  然后他气愤的道:“你果然有很多事情瞒着我们,亏我们这么信任你。”
  “你摸摸自己的良心,不痛吗?”
  陈景恪心道,你太高看我了,这还真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
  而是随着思想成熟,才慢慢想到的。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这事儿是讲不清的,干脆就承认了:
  “好奇心得到满足,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一次把所有东西都和你说清,人生岂不是少了许多乐趣。”
  “而且,以你的智慧……我怕说多了你也不懂。”
  朱雄英大怒,一拍桌子道:“放肆,竟敢和朕如此说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