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30节

大唐天将军 第30节

  直封五品,证明李隆基对李瑄的宠信。
  当然,也有宗室后代、李适之身为宰相的因素在里面。
  李瑄接过皇帝赏赐的三件物品。
  一件是昨日他在皇宫使用过的雕弓。
  一件是名匠打造的宝剑。
  还有一块温润的白色玉佩,为飞鸟衔花的图样,一看就价值不菲。
  剑与玉佩,代表李隆基认可李瑄的武艺和才华。
  象征着身份的银色鱼袋和鱼符也少不了。
  特别是鱼符,为匠人连夜雕刻。
  “陛下令将军五月之前,到达任上。”
  林招隐离开之前,还不忘提醒。
  李瑄一见圣人,就成圣人的红人。昨天离开兴庆宫后,和他的顶头上司高力士相谈甚欢。
  林招隐可不敢得罪。
  “林常侍放心,我一定会尽早到任。”
  李瑄向林招隐回答。
  丰安军也在灵武郡内,虽然是一军副使,但他要先到朔方节度使治所灵武郡回乐县,向节度使王忠嗣报到。
  送走林招隐,李瑄带着罗兴,起身前往兴宁坊高力士的府邸。
  兴庆宫北面为永嘉坊,再北面就是兴宁坊。
  从这里出通化门,就是赫赫有名的龙首原。所以是一个权贵密集的大坊。
  长安的王公贵族在得知高力士今日不当值,纷纷携礼而来。
  哪怕见不到高力士一面,也要将礼物送到。
  李瑄刚到高力士府邸所在的巷子,就看到“填塞街陌”的一幕。
  车马都无处停靠。
  来拜访的权贵,都希望自己是幸运的,能得到高力士的接见。
  此时,高力士府中的管家,站在门前。
  一个个京城权贵、地方官吏自报身份,但都被管家摇头拒绝。
  李瑄带着罗兴,排列在队伍中。
  排队的达官贵人,看到队伍中突然出现一个毛头小子,纷纷嗤之:“什么人都敢来见高翁?”
  还有人嘲笑:“他见高翁,是想要什么官吗?”
  虽然李瑄身材高大,但嘴边胡须还是细毛,谁都能看出李瑄还未成年。
  “放肆,我家郎君是左相七子,圣人刚册封的宁远将军。”
  作为仆人的罗兴,立刻向这些嘲笑李瑄的权贵喝道。
  主人刚被圣人册封,罗兴也与有荣焉。他必须要捍卫主人的尊严。
  “原来李七郎,失礼,失礼……”
  一听李瑄是左相的儿子,还是最近风头正盛的李瑄,权贵们赶紧赔礼道歉。
  有消息灵通者,已经得知圣人召李瑄于兴庆宫。
  现在听说李瑄被封为宁远将军,更是觉得不得了。
  而在大门前的管家听到罗兴的喝声后,连忙下台阶,向李瑄小跑来,躬身说道:“郎君大驾光临,何必在这里排队呢。老奴受阿翁吩咐,正是在等你呀!”
  管家言语惊慌,如果高力士知道李瑄在门口等许久,一定会责备他。
  “我也是刚来此。”
  李瑄性情随和,不会计较。即便多等一会也无所谓。
  “请郎君快随老奴入府,阿翁盼着您到来。”
  管家伸手请李瑄。
  李瑄点头,进入高力士的豪宅。
  “这就是写下多篇名作的李七郎,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原来是李七郎,怪不得高翁会让管家在门口等待多时。能受高翁青睐,李七郎前途无量。”
  “刚才那青衣仆僮说李七郎被授宁远将军,这是武散官啊!王公之子,不应该被授文散官吗?”
  “传闻李七郎精通骑射,勇武过人。昨日圣人召见,或许是封了十六卫的官职,所以才会授武散官。”
  李瑄进入高力士府邸后,一众权贵们众说纷纭,猜测不断。
  有人捶胸顿足,十分后悔,早知道李瑄的身份,他们一定会上前亲近。
  也有人觉得一睹李瑄的风采,不算白来。
  待李瑄“御场射毬”、“骑斗樊衡”、两首《牡丹》传开后,必定名动两京。
  ……
  虽然左相府也是天子所赐,但和高力士的豪宅相比较,就像是普通宅院一样。
  从入府门起,用半刻钟,穿梭三道仪门,一个花园,一个果园,才来到前厅。
  李瑄吩咐罗兴在外等候,步入前厅,向高力士行礼:“拜见高翁。”
  “七郎在此如家,不必拘束。”
  李瑄还在行礼,高力士就起身将李瑄拉到座位上,开门见山地说道:“昨夜我辗转难眠,想了一宿。七郎所说的活字印刷术,有利于圣人推广学问,很值得做。”
  “活字印刷,一定可成。”
  最后,高力士又加一句话。
  昨日高力士问李瑄如何得来的此印刷之法,李瑄告知高力士是自己根据雕版印刷想出来的,还未实施,不知能不能成。
  李瑄能将这“千古之功”让给他,让高力士很感动。
  有这份功绩,将来也能含笑九泉。
  “昨晚我又总结一下活字印刷,高翁请过目。”
  李瑄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写画画,连活字泥的大小,都被李瑄列举。
  他将要离开长安,留下这些,高力士必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弄出活字印刷术。
  “这只是我的一次尝试,如果失败,还请高翁不要责怪。”
  为消除高力士心中的芥蒂,李瑄如是说道。
  他表明自己只是提出一个想法,一个思路,成与不成,全在高力士。
  “七郎哪里的话。就算没能如设想的一样,我也欠七郎一个人情。”
  高力士正色地向李瑄保证。
  “不敢,家父能至相位,全赖高翁鼎力支持,我怎么在高翁这里谈人情呢!”
  李瑄连连摇头。
  “左相是左相,七郎是七郎。更何况左相是国之栋梁,我推荐他,只是做出对大唐有利的事情,做臣子的本分。”
  高力士觉得一个官吏有才干,就会向李隆基推荐。
  关于这一点,李瑄没有过多与高力士谈论,他主动岔开话题。
  有高力士这句承诺就够了,他远在边塞,最怕流言蜚语。
  高力士,是长安唯二能挡住流言蜚语的人。
  而后,李瑄和高力士一边喝茶,一边讨论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
  那些常用书籍,用雕版印刷更方便。雕版的技艺,必须普及天下。
  可以鼓励商人建立印刷铺。
  只要活字印刷整出来,高力士就会上书皇帝,在诸部诸司,建立印刷部门,发展印刷术,完成李隆基“里别各设一学”的召令。
  李隆基认为人口数量和读书人数量,是盛世的标致。
  为此,他颁布乡里设学的诏令,将男女婚嫁年龄,改为女子十三,男子十五。但没有强制要求。
  李隆基觉得男女早婚配,有助于增加人口。
  李瑄明白,这是饮鸩止渴。受制于医学、卫生条件,女子十六以下生孩子,不仅会增加流产、婴儿夭折的风险;更会伤害到女子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如果李瑄能掌握天下的权柄,说一不二,一定会更改这方面的制度。
  “高翁,您不要太操劳,须多多休息。我不多打扰您了。”
  李瑄看高力士一脸疲倦的样子,主动提出告辞。
  高力士心中温暖,他挽留不成,亲自将李瑄送到门口。
  这让等在高府门前的士族权贵们,瞠目结舌。
  平时的三品官,都不能让高力士如此礼遇。
  离开高力士府,李瑄得知信安王李祎也住在兴宁坊后,遂登门拜访。
  同住一坊,高力士门庭若市,但曾为大唐立下赫赫功勋的信安王,却无人问津。
  李祎八十多岁了,病在床上不能起来。求见他,对仕途没有任何帮助。
  李瑄敲响信安王府,门童在得知是左相的儿子李瑄来拜访后,立刻通知阿郎。
  片刻后,李祎最小的儿子李岘出门迎接李瑄。
  “李七郎到来,有失远迎,还望不要见怪!”
  李岘是一名三十岁出头的儒雅男子,但说话时,中气十足,自有风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