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222节

大唐天将军 第222节

  他绝对不会与吐蕃搞那种十万大军攻垒之战。
  李瑄是攻击一方,那样死伤惨重。
  他组建多马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我相信七郎。”
  李隆基微微点头后,又问李瑄:“七郎觉得该如何堵住那些同意求和者的口嘴。”
  李瑄听这话,心里无语。你的老办法不是贬几个官吏,震慑其他吗?
  但李隆基问他,他沉吟一想,缓缓说道:“吐蕃在开元二十九年,夺走石堡城。九曲之地也是吐蕃诈骗而来,让他们交出石堡城,还我九曲之地,就同意吐蕃求和。圣人这样告诉大臣们。”
  “对!石堡城和九曲是我大唐的,谁敢反对,就是居心叵测!但吐蕃一定不会同意,这样开战就名正言顺。其他国家使节也不会说什么!”
  李隆基觉得李瑄建议很好,茅塞顿开。
  明日朝会的时候,就以此堵住幽幽之口。
  李瑄和李隆基聊到李适之,李瑄表达孝心的时候,李隆基突然脸色一变。
  “圣人这是何故?”
  李瑄小心地询问,以为他说错话了。
  “再过几日,就是我二郎的祭日。朕甚是思念他们!”
  李隆基看到英武不凡的李瑄,想到自己曾经的几个儿子。
  很后悔杀死他们!
  李瑄听得汗毛竖起,李隆基口中的二郎一定是前太子李瑛。
  好好的,怎么说这些送命题呢!
  不过话又说出来,正是因为信任李瑄,才对李瑄说这些难以启齿的话。
  三子血洒东驿,已经成为满朝文武的禁忌,谁也不敢提。
  仿佛李隆基从来没有过这三个儿子一样。
  “前太子与诸王,虽铸成大错,但圣人是慈父,思念也是人之常情!”
  圣人问话,李瑄不得不答,只能安抚一声。
  李瑄相信这一刻,李隆基是真心思念李瑛、李瑶、李琚。
  但并不妨碍当初李隆基杀死他们。
  因为活着的人是太子,死了才是他的儿子。
  太子,对他的权力有威胁,就必须死,古代太子逼宫,甚至如商臣弑父那样的例子都有。
  李隆基是一个猜忌的人,一旦被怀疑,蛛丝马迹都能被他在心中坚定认为。
  所以李瑄处处小心谨慎。
  “我常因此惊醒,该有什么办法吗?”
  李隆基问李瑄道。
  意思是总是噩梦梦到李瑛等人。
  “圣人可效仿汉武帝建筑思子宫,向天下证明圣人的宽广与慈爱。”
  这么大的事情,不做噩梦才奇怪呢。
  李瑄觉得李隆基在这方面与李世民差太远了。
  即便他的老祖宗李承乾被实锤造反,也只是被贬。
  李瑛案,实打实的冤案。
  但李瑄不能吐露,那样是刺激李隆基。
  即便李隆基心里怀疑李瑛案,也不会让人重新调查。
  这份愧疚,会带入他的噩梦之中。
  “七郎所言极是。朕会令人建筑思子台!”
  李隆基觉得李瑄的建议极好。
  经过此事后,他更信任李瑄,觉得李瑄也能和高力士一样,为他在另一方面分忧!
  “范阳安将军三日刚至长安,他虽然能力比七郎不及,但有一片赤诚的忠心。明日朝会后,朕会引荐你们认识!”
  李隆基话锋一转,又向李瑄说道。
  “多谢圣人,臣也听过安将军的大名。”
  李瑄心中一怔,安胖子竟也在长安。
  这次巧了。
  但李瑄知道安胖子比他还能舔李隆基,是一个为了权势,甘愿扮成小丑,脸都不要的家伙。
  李瑄做不到这一点!
  若论能力,安禄山肯定有的,就是掌握六种蕃语这一点,在后世都算难得。
  安禄山心中清楚得很,只要李隆基对他放心,他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时候不早!随朕一起就食后,再回家看望宋国公!”
  天色将晚,李隆基留下李瑄就食。
  这个时候,杨玉环的姐妹已经回去,只有杨玉环陪着一起。
  李隆基隐晦地提醒李瑄,明日朝会说出思子台之事。
  李瑄应答,而后高力士送李瑄出宫!
  已是夜晚,长安坊门皆闭。
  鼓绝人散,九衢唯月。
  但李瑄却可以通行,坊门为李瑄而开!
  第146章 和亲,与韦坚决裂
  宋国公府。
  天色已晚,李适之、李霅和李玉莹还在挑灯等待。
  管家赵宗一直在门口看着。
  当李瑄的白马停在宋国公府门前的时候,赵宗立刻回去通禀:“七郎已归!”
  奴仆们连忙上前为李瑄牵汗血宝马!
  “七兄!”
  李玉莹飞快地跑出来。
  一别又一年未见。
  远隔山水,无尽的思念。
  到现在,她也只能听从远方传来的故事,与其他的士女一样。
  “玉莹亭亭玉立,出落成大姑娘了!”
  李瑄每次回来,都能明显看出李玉莹的变化。
  对于唯一的妹妹,李瑄也喜爱得紧。
  “幸好有七兄的威名,不然此次回来,七兄就看不到玉莹,玉莹也看不到七兄了。”
  李玉莹刚与李瑄见面,欢喜与激动一瞬间落下,突然间,泪水无声无息地流下脸颊。
  她语言变得哽咽,颇为委屈。
  “玉莹这是怎么了?”
  李瑄不解,明明是久别重逢高兴的时刻,为何露出这样的神情?
  这时,李适之走出来!
  “孩儿拜见父亲!”
  李瑄向李适之一拜。
  “玉莹,为父有事向你阿兄说,你早点回去休息,明天阿兄下朝,再与你玩耍!”
  李适之将李瑄扶正后,向李玉莹吩咐一声。
  李玉莹虽然不情愿,但她还是听从李适之的话。
  不比懵懂的时候,男人们都要以功名为重。
  李适之说完,带李瑄进入前厅之内。
  “父亲近来身体可好?”
  李瑄最先问李适之的身体状况。
  “为父能吃能喝,悠闲自在,好得很!”
  李适之笑着向李瑄回答。
  “父亲,刚才玉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李瑄这才问李适之刚才李玉莹的反常举动。
  “韦左相有一名亲信大臣,不久前上奏圣人将玉莹封为公主,与契丹王和亲。还好圣人在朝堂上没有立刻同意,事后为父去兴庆宫,向圣人陈述玉莹年纪尚小,不懂事,圣人很痛快的没让玉莹去和亲。而是选择外孙女为静乐公主,和亲契丹!”
  李适之向李瑄说道。
  圣人也是看在他们一家的面子上,没有为难李适之。
  长安的王公之女,都知道嫁给粗鄙的胡人不好,特别是如契丹、奚族这种连个城池都没有地方,去了就是受风沙之苦,没有任何娱乐。
  哪像长安,可以去公主王府,观看蹴鞠;可以让去参加各式各样的宴会,观看才子们吟诗作赋,观看舞蹈。还有射覆、投壶、樗蒲等等游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