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258节

大唐天将军 第258节

  “我们姐妹三人都会乐器,圣人和玉环也精通音律,七郎琵琶精湛,我们自己弹奏。”
  杨玉瑶缓缓说道,她要让李瑄看看她的技艺。
  “当如此!”
  李隆基拍手。
  “圣人,臣会得曲子不多,必然跟不上圣人的节奏,不能打扰圣人的雅兴。臣愿意以劣技琵琶独奏。”
  李瑄立刻向李隆基说一声。
  他本就是业余选手,李隆基、杨玉环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他哪能争风度呢!
  “可!那我也演奏羯鼓。”
  李隆基没有勉强,他知道李瑄没有空闲去演奏乐器。
  “臣不敢让圣人演奏。”
  李瑄拱手说道。
  “这是私宴,没有那么拘束,朕在宴会上奏乐的次数可不少。”
  玩乐方面,李隆基向来放得开。
  “只有曲可不行,妾身就跳一曲舞。”
  杨玉环向李隆基说道。
  “哈哈,玉环的舞,我可是百看不厌。”
  李隆基哈哈一笑。
  她最喜欢看杨玉环跳《霓裳羽衣舞》,但那样的大舞,需要很多准备,而且不适合在小宴上跳。
  霓裳羽衣舞恢宏大气,是展现盛唐气象的舞蹈。
  “我先来!”
  杨玉瑶毛遂自荐,第一个表演吹箫。
  她技术很好,平时应该不少练习。
  一曲落后,虽然大家都在鼓掌,但杨玉瑶神情很泄气,好像也没有吸引李瑄多大的注意力。
  韩国夫人弹琴,秦国夫人奏笛。
  杨家姐妹不仅个个貌美,还多才多艺。
  轮到李瑄弹奏琵琶。
  他对几首曲子很熟练,如果说精通,却也算谈不上。
  最近李瑄在研究《十面埋伏》。
  这首荡气回肠的曲子,这个时代并不存在。
  李瑄只是在前世听过,并不知道曲谱。
  但那种旋律,却让他难以忘记。
  熟悉音律后,他能大概推演出《十面埋伏》的曲子。
  回去后,李瑄会找长离,看看能否恢复这首琵琶名曲。
  李瑄知道自己弹奏的比不上宫廷的乐师,而众人都很给面子在鼓掌。
  包括李隆基也是,相比于杨玉瑶,杨玉环含蓄一些。
  接着,是李隆基表演的羯鼓。
  李隆基不愧是音乐高手,举止豪放。
  他敲动羯鼓的时候,激烈的时候,如黄河咆哮奔涌,疾速的时候密集如雨点拍打,缓和的时候,仿佛让人心跳跟着每一次落鼓。
  有连贯的时候,配合着李隆基的举止和眼神,让羯鼓的韵律发挥到极致……
  “圣人之音神妙……”
  李隆基打完羯鼓后,李瑄站起身恭贺。
  李隆基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古今君王无有企及,哪怕是未来。
  他不仅自创许多名曲,而且精通各种乐器,还会填词。
  “七郎以后要学习羯鼓,这才是男人的乐器。”
  李隆基卸下羯鼓。
  诸乐器中,他最爱羯鼓,掌控羯鼓的节奏一绝。
  他认为自己是千古帝王,羯鼓能衬托他的豪放。
  “闲暇之余,一定会学习,但圣人的羯鼓登峰造极,我终极一生都难以达到!”
  李瑄点头的同时,还不忘恭维李隆基。
  李隆基很受用,他也认为他的羯鼓无人能及。
  有幸见过的大臣,无一不拍案叫绝。
  李瑄为李隆基呈上美酒,两人同饮一杯。
  趁着杨玉环去更换衣服之际,李隆基与李瑄闲聊道:“七郎能在宗圣观为我和玉环祈福,据宗圣观主上书,七郎在紫气东来的时候祈福,无比虔诚,那一日的天地紫气是往日的十倍,这样的异象代表这什么呢?”
  “这一定是预示着圣人能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只有圣人这样的千古明君,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李瑄颇为动情地向李隆基说道。
  他知道这一定是宗圣观主瞎说的,用以取悦李隆基。
  天地紫气即便有,那也不可能在祈福的时候飙升十倍。
  他没有说“万岁”,而是说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却让李隆基很舒服。
  李隆基虽然崇尚道教,渴求“不死药”,但秦皇汉武已经向他证明天底下不能得到。
  如果能这样活到百岁,就算是天上的神仙,也无法与他比较了。
  “七郎在终南山,可遇诗兴?那等仙山,不留诗篇,实属遗憾。”
  李隆基饶有兴致地向李瑄问。
  “臣仰慕在终南山无拘无束的人,想在深山中寻找真正淡泊明志的隐士,可惜没找到。所以写了一首诗《寻隐者不遇》。”
  李瑄明明找到李泌,却说没找到“大隐士”。
  “快念一番。”
  李隆基让李瑄当场念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李瑄将这简短的小诗念给李隆基听。
  李隆基听后眉头一皱,这首诗仰慕隐士,有想去当隐士的念想啊!
  七郎怎么能去当隐士呢?
  这种大才当为国效力啊!
  “国家正兴,七郎这样的念想可不能产生啊!”
  李隆基郑重向李瑄说道。
  “臣看隐士自力更生,无拘无束,非常羨慕,心想着以后臣一定会隐居深山。不过需等到圣人被诸国尊为‘天可汗’的时候。”
  李瑄通过小诗隐晦提出他随时可以辞去官职、爵位。
  让李隆基不会猜忌他,还想挽留他。
  让李隆基在心理上改变。
  “七郎是奇才,当有个性!”
  李隆基听后欣喜,这才放心。
  他幻想着由尺带珠丹带头,尊他为“天可汗”的时刻。
  现在虽然有部落称他为“天可汗”,但那些部落无足轻重。他需要吐蕃这个大国承认。
  “臣从山上回来的时候,还遇到一个人,圣人之前还赞扬过呢!”
  李瑄趁机将遇到李泌的事情告诉李隆基。
  省的以后被人拿这件事说辞。
  “噢?是谁?”
  李隆基问道。
  “一个神童,叫做李泌,他七岁的时候,受过圣人召见。那时圣人和张太师正在下棋。”
  李瑄回答道。
  “想起来了,他现在还和以前那么聪明吗?”
  李隆基点了点头,神童见过很多,能成器的并没有几个。
  年轻人还要经得住考验,像七郎这样的天纵之才古今没有。
  当年,李隆基见到李泌的时候,让张说出题目考验。
  张说就以“方圆动静”为题作赋。
  小小年纪的李泌已经懂得思考,询问:“希望相公告诉我其中的大略。”
  张说便说:“方就像棋局,圆就像棋子,动就像活棋,静就像死棋。”
  李泌没有思考多久,就回答道:“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
  小小年纪,能明白这些道理,确实是一个天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