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260节

大唐天将军 第260节

  由一个类似于大唐首席宰相的首席大论为首,处理军政大事。
  现在首席大论正是没庐·穷桑倭儿芒。
  相比于其他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能征善战,又是忠心耿耿的老臣,也是尺带珠丹的母族,最受尺带珠丹的信任。
  “诸位,唐国以铁刃城和九曲为由,明显是绝我求和之路,说说该如何去做吧!”
  尺带珠丹即便早就得到传信,心中还异常憋屈。
  就像是李隆基的目标是李世民一样,尺带珠丹誓要成为松赞干布那样的雄主。
  这次不仅仅未完成求和,还白白搭进去那么多金银珠宝,使尺带珠丹怒难平息。
  “禀赞普,李瑄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总有兵马十五万,我等只能选择调集更多兵马到赤岭、青海、九曲一带,绝不能白白丢弃铁刃城。如果唐军全力进攻铁刃城,谁胜谁负还不一定!”
  吐蕃另一名大论,论悉颊藏向尺带珠丹说道。
  谁都看出,大唐拒绝求和,只有这一条路走。
  但李瑄的威名,对吐蕃将士留下巨大阴影。
  虽然李瑄来河陇没多久,但李瑄却造成吐蕃数十年来最大死伤。
  哪怕是三十年前的武街之战,吐蕃军相枕籍而死,洮水为之不流,也没有漓水之战那样大的死伤。
  更何况李瑄率一千多骑入吐蕃青海,如若无人之地,被围追堵截,亦无法拿下。
  更打击吐蕃军民士气。
  “东则布,你见过李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尺带珠丹又问末·结桑东则布。
  “回赞普,他和传说中的一样年轻,身高不过六尺,却能力雄万夫。而且他非常盛气凌人,强硬的姿态像是随时会对我吐蕃发动进攻一样。而且他还扬言随手可拔去我吐蕃的铁刃城。”
  末·结桑东则布向尺带珠丹回禀道。
  他至今对李瑄印象深刻,最终,他又补一句:“李瑄还说我吐蕃不去进攻天竺,而进攻河陇、西域,是愚蠢的行径。”
  “天竺有什么东西?能有大唐繁盛吗?有西域的财富吗?我军入天竺后,多热出病来,必然是北上利益最大。我吐蕃想要真正与大唐并列,就必须拿下河陇与西域,否则永远也不可能富有。”
  尺带珠丹厉声说道。
  他看不上南面,认为那不是他们地盘。
  生活在雪域高原,对喜马拉雅山侧湿热的环境,很不适应。
  他们眼中的大唐,是强大且富有的象征。
  只有隔断河陇,占领西域。他们吐蕃才会变得如大唐一样强大。
  尺带珠丹是一个自尊心极为强大的君主。
  以前武街之战即便惨败,他依旧以平等的礼节与大唐求和。
  就可见尺带珠丹不服于大唐,数十年来一直如此。
  松赞干布一统雪域高原,尺带珠丹以松赞干布自比,自然要做些什么。
  “启禀赞普,李瑄此人年纪轻轻,就能压得我军将士喘不过气,此人一日不除,我吐蕃边境难有宁日。他擅长冲阵,可毕竟为血肉之躯,下一次战斗,我军一定要集合禁军铁骑将其杀死。”
  吐蕃的政务大臣朗·梅息向尺带珠丹说道。
  而后又有其他政务大臣,纷纷向尺带珠丹请示,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建议。
  “启禀赞普,能否使用反间计,让大唐皇帝起疑心,将李瑄召回。”
  老谋深算的没庐·穷桑倭儿芒向尺带珠丹说道。
  现军中畏李瑄,北方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内部蠢蠢欲动,已有不服吐蕃的趋势。
  甚至通颊部在出兵上,都有些磨磨蹭蹭。
  好在现在象雄、苏毗等部暂时没有动乱的迹象。
  这也是他们远离青海、黄河九曲,被吐蕃牢牢控制。
  唯有李瑄不在,他们才能重新布置。
  “启禀赞普,我们在长安得知李瑄是大唐皇帝最宠信的大臣。我们反间计无外乎派人贿赂大唐大臣,去状告他谋反。但大唐皇帝最宠信的宦官和最疼爱的妃子,都与李瑄有关系。大唐的宰相李林甫都拿李瑄无济于事。所以反间计几乎不可行,除非李瑄真正造反。”
  末·结桑东则布向尺带珠丹禀告。
  哪怕什么伪造书信之类,也逻辑不通。
  李瑄把吐蕃打得抱头鼠窜,权势无边,用得着和吐蕃联合吗!
  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不再说话,他知道末·结桑东则布说得有道理。
  “唉!我吐蕃号称猛将如云,现在竟没一个可以搏斗那李瑄。当年先辈用长矛驯服牦牛的勇气哪去了?”
  尺带珠丹燃起的希望又熄下去。
  他们不怕唐军的人数。
  吐蕃可以从诸千户所抽调十几万青壮到前线作战。
  他们在九曲、青海一带储存有粮食,还可以赶数十万头牛羊前去,不需要太多后勤。
  但怕就怕在李瑄这个不稳定因素。
  吐蕃君臣至今都难以想象如统牙胡、蔡邦·达仓那样能以一敌百的猛将,会被李瑄一个照面杀死。
  “启禀赞普,我们可以寻求回纥的帮助。”
  就在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殿内身份最低的恩兰·达扎路恭向赞普回禀。
  “在回纥代替突厥后,赞普写信骨力裴罗,但骨力裴罗并未同意与我结盟。而且骨力裴罗还接受大唐皇帝的册封,向大唐进贡。怎么可能与我吐蕃联合?”
  朗·梅息轻嗤一声,他觉得恩兰·达扎路恭异想天开,不知天高地厚。
  若非他是出使大唐的副使,恩兰·达扎路恭根本没资格参加此次会议。
  “你说出自己的想法?”
  尺带珠丹很看好恩兰·达扎路恭的统兵才能,所以给恩兰·达扎路恭一个机会。
  “赞普为回纥可汗写信的时候李瑄还没到陇右。今时非同往日,李瑄善战好斗,若我吐蕃退入雪域高原,李瑄说不定就会拿回纥搏军功,唇亡齿寒,回纥可汗不会不清楚……”
  恩兰·达扎路恭向尺带珠丹说道。
  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之间,哪有真正可以和谐下去的。
  大唐容忍回纥表面臣服,无非是有吐蕃这个大敌当前。
  回纥一定清楚。
  如果吐蕃被大唐击败,以李隆基的追求边功的性格,很可能会对回纥动手。
  除非回纥真正臣服大唐,而非现在名义臣服,每年只上贡一些微不足道的马匹和皮毛。
  “回纥汗国初步建立,还要威服刚征服的突厥部落,以及一些小部落,他们不可能冒着风险,与吐蕃一起夹击河西。别忘了,草原的主要敌人还有朔方军和河东军。”
  尺带珠丹是一个睿智的君主,想得很通透。
  即便有唇亡齿寒之险,回纥也不可能夹击大唐河西走廊。
  “臣也知道让回纥主动进攻大唐几乎不可能。但回纥只需要陈兵在河西以北,以阅兵的借口。这样李瑄就无法动用河西之兵。李瑄少许多河西精锐,必不敢在今年攻击我们。”
  “哪怕只拖个一两年时间,让我吐蕃完成调兵遣将,储存好器械粮食,训练完士卒,再将计划的八座城堡建筑完毕,我们就不用再对李瑄有那么畏惧。”
  “当年李瑄深入回纥之地,擒拿突厥可汗,使回纥无法用乌苏米施的首级震慑诸部,又夺走许多突厥王族的金银珠宝,回纥上下怎么可能不怨恨李瑄呢?臣愿意为前往吐蕃的使者,向回纥可汗陈述厉害,他们以阅兵为借口,大唐一定不会主动招惹回纥。”
  恩兰·达扎路恭有理有据,娓娓地向尺带珠丹和诸大臣分析道。
  凭心而论,回纥尽拥匈奴故地,怎会心甘情愿臣服大唐?
  吐蕃如果被打残,回纥将直面大唐河西、河东、朔方、北庭、陇右的兵锋。
  这些加起来有三十万唐军。
  这三十万唐军难道会成摆设?
  回纥吃得消吗?
  大唐皇帝又是一代雄主,说不定就想如李世民、李治一样,将草原覆灭,划分成羁縻州,更有利于大唐的统治。
  难道回纥汗国,还强得过颉利可汗时代的突厥汗国吗?
  吐蕃战败,可以龟缩回雪域高原,大不了放弃青海、九曲、黄河上游。
  唐军不可能打到逻些城。
  回纥不行,他们被唐骑追逐,除了西遁,唯有覆灭。
  “好主意,可以一试!”
  没庐·穷桑倭儿芒混浊的目光突然一亮,他已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
  恩兰·达扎路恭不愧是他看好的将领。
  “好,就由达扎路恭为使,去见骨力裴罗。只要能拖住唐军,我必厚赏你!”
  尺带珠丹也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最起码要尝试一番。
  “臣领命,此行必说动回纥可汗。”
  恩兰·达扎路恭拜礼。
  当尺带珠丹又问其他政务大臣的时候,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附和。
  君臣商定妥善后,一边继续召集诸千户所,附属象雄、苏毗、通颊诸东岱的青壮,一边将牛羊赶向北方,将麦子、青稞堆满百谷城,甲胄兵器加速制造,往九曲、青海运输。
  同时,诸千户长监护苦拔海、玛曲、河林等八座城堡的修筑。
  这些城堡一旦建筑完成,就能以赤岭石堡城为支点,在青海、九曲一线组成防线,继续扼制大唐的扩张之路。
  恩兰·达扎路恭率领几名亲卫,打扮成商人,准备翻过祁连山,穿过河西走廊,秘密前往郁督军山出使回纥。
  ……
  李瑄这边通过十几日的赶路,也回到湟水城中。
  主要是有颜真卿、李泌随行,加上天气太热,路上休息的时间比较多。
  六月四日下午到达湟水城,李瑄直接去节度使的府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