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264节

大唐天将军 第264节

  “不要说这么灰心的话,张将军还要回河北,将令尊接过来呢!”
  李瑄拍了拍张兴的肩膀。
  如果张兴再立功勋,李瑄会举他为将军,让他将身在河北的父母家人接过来。
  以免出现变故。
  “明白!如果下次作战,陌刀军可尽为前用,特别是防守反击的时候,李帅可尽管安排。”
  李瑄与他谈论父母,还记得他的家乡家人,让张兴非常感动。
  他知道军中颇有非议陌刀军,他只想快点立一次战功,来证明陌刀军,证明李帅的眼光。
  在某些时机来临的时候,陌刀绝对能克制敌军骑兵。
  “机会一定会有!”
  李瑄攻击九曲的时候,必定会让陌刀将跟随。
  因为赤岭距离洪济桥太近了。
  可以说九曲黄河就是从赤岭流过。
  他行军必然不可能从黄河西面到树敦城,因为有山脉阻隔,无法让大量骑兵通行。
  只有从其他地方渡过黄河进入宁塞郡,再由宁塞郡入九曲。
  李瑄有让陌刀军守卫洪济桥,阻碍吐蕃援军的打算。
  吐蕃有不得不救九曲的理由,经过数十年的经营,九曲地带的吐蕃,和吐蕃附属吐谷浑、白兰羌等部,共军民数十万。
  树敦城的器械、百谷城的粮食无计。
  无法夺回九曲,对吐蕃来说是巨大损失。
  而掌握洪济桥的主动权,唐军出兵吐蕃赤岭一线的军队,也就二百多里。
  出兵大非川一百多里。
  出兵青海南部三百多里。
  主动权会被李瑄牢牢握住。
  太阳出来后,李瑄在陌刀营就食,然后前往诸精骑营地。
  五天时间,李瑄跑遍临洮军所有的训练场,包括七千吐谷浑士兵的营地,观看训练,鼓舞士气。
  李瑄还安排一些骑兵战术。
  吐蕃步兵非常善于结阵,战力强悍。
  步兵攻城和骑兵冲阵,都是不得已的事情。
  许多情况下攻城、冲阵,是抢夺先机,为胜利奠定基础。
  当然,古今依然有许多将领急功近利,屡屡做出步兵攻高大坚城、骑兵冲精锐步兵方阵的例子。
  虽成功的有许多,但死伤惨重也是必然。
  李瑄不希望自己麾下骑兵直接冲击吐蕃的步兵方阵。
  而是在遇到吐蕃步兵时,摆开阵势,冲击吐蕃的侧翼边角。
  千马奔腾会对敌军造成强大的恐惧和压迫,如果敌军被吓住溃散,就直接进行冲阵。
  如果敌军不乱不动,则骑兵就从敌军前阵掠过,抛射箭矢,全当吓一下敌军。
  在敌军步兵还没喘息的时候,另一队骑兵继续冲击边角,如法炮制,多试探几次。
  如果敌军步兵是精锐,一直不乱,各队骑兵掠过敌军方阵后,转移到各阵的方向。
  到最后敌军步兵四面都是唐军骑兵的时候,一起冲击再吓唬一次。
  这就是历史上蒙古骑兵打遍天下的战术之一,对付步兵时无往不利。
  其他骑兵战术,李瑄也下令让诸骑练习。
  另外,还要对新加入的战马进行训练,以免面对长矛、障碍的时候,不敢跨越,将士兵甩下马。
  巡视完临洮军后,李瑄又趁着夏季,带着神策卫对陇右诸军进行视察……
  在李瑄巡视的这段时间,恩兰·达扎路恭,翻山越岭,险而又险地来到郁督军山附近,嗢昆水上游的回纥王庭。
  恩兰·达扎路带着仆从,深入回纥境内两天后,被回纥骑兵发现。
  他连忙自报身份,使自己能到达回纥王庭。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后,身体不如之前,现在国家的大小事务,军事征伐,多由其子磨延啜管理。
  磨延啜已被确认为回纥下一任可汗。
  得知吐蕃赞普派特使前来,骨力裴罗和磨延啜一起,接见恩兰·达扎路恭。
  在富丽堂皇的大帐中,一代枭雄骨力裴罗坐在虎皮榻上,磨延啜则站在旁边。
  恩兰·达扎路恭还未入内的时候,骨力裴罗问磨延啜:“这个时候吐蕃赞普派特使前来,你应该知道来意了吧?”
  骨力裴罗还不到六十岁,身体就虚弱至极,现在他已经无法上马,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
  草原就是这样,南征北战,雪霜天寒,年纪大后会惹来一身疾病。
  能活到这个年纪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大汗,那边的战事,早就传来了。李瑄仅仅一年,几战歼灭吐蕃近十万人。使吐蕃元气大伤,现在李瑄兼任河西陇右,统兵十五万,还能调集河陇诸胡之兵。眼看就要秋高马肥,他们怕李瑄再度进攻,所以向我回纥求援。”
  磨延啜向骨力裴罗回答说道。
  “你怎么看待此事?”
  骨力裴罗又问。
  自己的儿子,颇有乃父之风,他很看好儿子能带领回纥强大。
  而非像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那样寄人篱下。
  骨力裴罗的曾祖父独解支,在受到突厥汗国进攻后,率领一部分族人,迁徙到大唐甘、凉一带,世代臣服,为大唐所用。
  特别是的祖父伏帝匐,还成为大唐河西经略军副使,赤水军使。
  伏帝匐死后,骨力裴罗的父亲承宗继承其父的职位。
  如果不出意外,骨力裴罗将来也会成为大唐的将领。
  但偏偏出现大变故。
  大唐上将王君·年轻的时候来往凉州,被凉州回纥贵族所轻视,这件事情一直被王君·记在心中。
  王君·当上河西节度使的时候,河西的回纥、契苾、浑、思结四部就意识到王君·想要对付他们。
  当时李隆基在东都洛阳执政,他们想派人到洛阳向李隆基禀明情况。
  但王君·先下手为强,报告回纥等铁勒四部谋反。
  李隆基大怒,把河西回纥首领承宗,河西契苾首领契苾承明,河西浑部首领浑大德,河西思结部首领思结归国流放岭南。
  骨力裴罗的父亲承宗,在流放到岭南的第二年得热病而死。
  河西的回纥人自然难以忍下这份仇恨。
  特别是承宗的侄子护输和骨力裴罗。
  承宗死讯传到凉州后,开元十七年,护输被河西回纥诸部推举为首领,并发动叛乱。
  他们趁河西节度使王君·外出巡视的时候,轻骑袭击王君·。
  由于回纥是归附大唐的部落,本就驻扎在凉州,河西的兵马根本就来不及反应,王君·就被护输杀死。
  护输知道自己单单一回纥部根本不可能是唐军的对手。
  在杀死王君·后,立刻带领叛军逃跑,其中参与叛乱的骨力裴罗,也带着子嗣离开。
  唐军追击的时候,护输把王君·的尸体丢下马,才得以逃跑。
  事后李隆基为何安抚河西回纥,将承宗的长子,也就是骨力裴罗的亲哥哥伏帝难封为瀚海都督,并统领凉州的回纥部。
  伏帝难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
  而其弟弟建立回纥汗国,他也没想着率领河西回纥回去。
  毕竟河西回纥在大唐凉州居住了四代,基本上都会说汉语,其族中勇士,也多有加入河西、陇右军中。
  可以说与骨力裴罗麾下的回纥,属于两个部落了。
  当初回纥一部分南迁,但大部分回纥还留在郁督军山以北,效命于突厥汗国。
  当骨力裴罗逃到突厥后,逐渐被突厥毗伽可汗看重,让其统领突厥境内的所有回纥部落,用以制衡日渐控制不住的突厥诸部势力。
  没过多久,毗伽可汗被大臣梅录啜下毒,在毗伽可汗未毒发身亡前,下令攻杀梅录啜,是以突厥大乱。
  骨力裴罗作为一个“外来人”,率领回纥诸部,吞并大小部落,趁机崛起。
  在王忠嗣攻杀吐蕃右厢时候,回纥已经号称“控弦十万”。
  建立汗国后,继续壮大,可战兵力翻倍。
  杀父之仇,骨力裴罗不可能不怨恨大唐,只是他能隐忍,希望回纥能壮大。
  看李隆基一道诏令,河西铁勒诸部首领被贬至岭南,他知道寄人篱下没有好结果。
  “大汗告诉儿臣要隐忍,积蓄力量。所以儿臣认为不能与大唐起冲突。”
  面对这个问题,磨延啜不假思索。
  他对大唐的怨恨,没有骨力裴罗那么大。
  他见过大唐的强大,见过王忠嗣、李瑄这样战神级唐将!
  现在李瑄和王忠嗣一人在朔方河东。
  一人在陇右河西。
  这是夹击回纥之势,帮助吐蕃,如果大胜还好说。
  如果失败,将是毁灭性打击。
  骨力裴罗父子二人,还远未完成心目中的回纥汗国版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