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295节

大唐天将军 第295节

  队伍中五百弩兵出列,随李瑄和亲卫一起,暂时脱离大部队,奔向洪济桥。
  当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李瑄到达洪济桥。
  吐蕃还忙着向论悉颊藏传信,根本不知道唐军已经奔袭到洪济桥前。
  此时,雄阔宽广的洪济桥,吐蕃士兵并不多。
  东面的桥头只有一些平时监护桥梁的吐蕃士兵。
  有城池已经知道唐军入九曲,但未想到唐军的目的是洪济桥。
  这些守桥的吐蕃士兵在夜色中只听到马蹄声。
  他们以为又有过桥者,准备上前询问……
  但李晟带着数十亲卫,直接策马杀到桥头……
  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托城门
  “不好!是唐军。”
  当李晟率骑临近时,吐蕃士兵终于看清从黑暗中冲出者的样貌。
  一个个身披大唐明光甲,戴着面具,在黑夜中显得冰冷无情。
  守卫洪济桥的吐蕃士兵已经来不及去思考唐军为何会来此,他们第一时间想的是放下拦桥的栅栏。
  同时呼唤洪济桥旁木屋内的吐蕃士兵前来支援。
  “噗嗤!”
  但马匹冲突之势已经难以挡住,李晟持长枪跃马在前。
  一名吐蕃士兵被一矛捅死。
  “嘿!”
  又有两名吐蕃士兵攒刺而来,想将李晟这个佩戴面甲的人刺下马。
  “铛!”
  李晟回拨一下,两杆长矛直接被挑开。
  “噗嗤!”
  趁此时机,李晟探身直刺两枪,将两名吐蕃士兵刺死。
  见栅栏即将合住,李晟立刻翻身下马,挑死两名合栅栏的吐蕃士兵。
  其他的神策卫也纷纷下马,参加剿灭守桥吐蕃士兵的情况。
  特别是廖峥嵘,他本就是大唐顶级剑客,下马持剑步战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噗嗤!”
  长剑在他手里,如银白色的飞龙在夜色间起舞,寒芒全部汇聚在剑刃上。
  接连数名吐蕃士兵脖颈流血,被廖峥嵘手刃。
  “铛!”
  守桥的百夫长已从木屋中冲出,他穿着锁子甲,向廖峥嵘刺来。
  廖峥嵘用剑一别,将长矛拨偏。
  金铁之音后,他又猛地一刺,直接刺入吐蕃百夫长的左眼。
  在吐蕃百夫长的惨叫声中,廖峥嵘抽剑将其踹飞。
  “咔……”
  在此期间,李晟已经下马,本就没合完全的栅栏,被他一下挑开。
  几名神策卫一拥而上,将栅栏守住。
  此时,李瑄已经率领其他骑兵亲卫奔来。
  “分二十人与我一起去洪济桥的另一端。”
  李瑄扬声一喝,直接骑马从栅栏口穿过,并跃马洪济桥。
  洪济桥是一座木桥,虽然看起来宽阔广大,但行走的时候还是要悠着点。
  李瑄可不敢派太多士兵上洪济桥。
  此桥建造于唐中宗景龙四年,大唐以金仙公主嫁奁使吐蕃得河曲九曲之地为“汤沭地”。吐蕃便在积石军西南一百四十尕马羊曲一带的黄河上建造了一座木桥。
  在没有洪济桥之前,吐蕃一直以小船、羊皮筏、牛皮筏等渡黄河。
  洪济桥另一端的吐蕃士兵已经发现异常。
  他们一边将栅栏封住。
  一边派人通知距离洪济桥一百五十丈左右的树敦城,请求支援。
  “呜呜……”
  急促的号角声也已经响起来,提示强敌来临。
  树敦城内,有近三千吐蕃士兵驻守。其中还有一些骑兵。
  李瑄来到洪济桥的另一端后,有几名吐蕃士兵还想拿着长矛挡李瑄。
  “噗嗤!”“嘭!”
  只见李瑄一刺一挥,将两名吐蕃士兵斩杀。
  后方薛错、张万福等亲卫持枪而上,将栅栏内的吐蕃士兵全部杀死。
  还有一部分吐蕃士兵拿着矛,在栅栏外死死顶着李瑄。
  他们以为高大的木制栅栏,能将唐军暂时“圈住”。
  但李瑄可不是吃素的,他持铁枪下马到栅栏门前。
  “咔嚓!”
  李瑄一声大喝,猛冲撞过去。
  不算太厚重的栅栏大门顿时四分五裂。
  在吐蕃士兵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李瑄持铁枪杀出。
  “嘭!”
  一名吐蕃士兵被李瑄一枪挑死,并将他的尸体扔飞出去,砸倒两名正欲逃跑的吐蕃士兵。
  亲卫们一哄而上,他们放弃长兵器,手持宝剑,一个个展现极高的剑术,将这些吐蕃士兵杀死。
  但也有几名吐蕃士兵逃往树敦城。
  对李瑄来说无所谓,因为在树敦城的城墙上,能观察到洪济桥的动静。
  虽然是在夜晚,但打杀声听得一清二楚。
  他们一定会有所布置。
  李瑄这次行军,也携带攻城梯,等大军一到,就立刻进攻树敦城。
  否则有树敦城在洪济桥旁边,想守卫洪济桥就显得有些不合常理。
  而且洪济桥内的物资,也可以作为军中的补给。
  洪济桥中也一定有兵甲器械。
  “唐军怎么会来洪济桥呢?他们想干什么?”
  树敦城的守将听到传讯后,十分疑惑。
  更想不通,就这么一点的唐军,怎么能突到洪济桥?
  而且唐军掐的时间也太诡异了。
  昨日九曲的骑兵,刚从洪济桥离开啊!
  “看样子唐军没有多少,但是我怀疑唐军还有大部队将要到来,我们必须击破唐军的先头部队,守住洪济桥,不让其大部队通过。”
  “来人,率一千五百步兵从东门出,五百骑兵从南门出。立即备甲,谁敢贻误战机,杀无赦。”
  由于李瑄是率领亲卫和五百弩兵,提前脱离大部队奔袭而来。
  树敦城守将猜测唐军大部队未到洪济桥时,想要派遣士兵出城,准备堵住洪济桥的入口。
  他想得十分美好。
  只要有铁甲和长矛,将桥堵住,唐军就算是有千军万马无法通过洪济桥。
  不管唐军的目的,先将唐军堵在九曲再说。
  “将军不可,树敦城是我吐蕃的兵械之城,有大量的能工巧匠,它的作用还在储存粮食的百谷城之上。我军不应该去攻击过桥的唐军士兵,以防止有不测。”
  树敦城的副将连连劝说道。
  他害怕出城后没达成战略效果,想要撤退,就不太容易了。
  “大胆,你这是什么想法?本将有理由怀疑唐军占据洪济桥,是为让大部队通过洪济桥,围堵正在赤岭东山口的没庐大论。如果没庐大论腹背受敌,你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树敦城守将自认为地说道。
  他猜测唐军骑兵迂回九曲,是为围堵没庐·穷桑倭儿芒。
  他也是没庐家族的人,不希望没庐·穷桑倭儿芒处于危险之地。
  “将军,我们可以通告没庐大论,睿智的没庐大论一定有防备。出树敦城攻击唐军,太过冒险了。如果失去树敦城,你我都无法承担这个责任!”
  树敦城副将不认为树敦城主将的话有道理。
  自李瑄出现在青海后,没庐·穷桑倭儿芒已经演练如何从东山口撤退。
  唐军最起码有三万以上骑兵的规模,才能完成绕后的围堵。
  可这么多骑兵,想通过洪济桥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