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420节

大唐天将军 第420节

  “这种荣耀,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做到。但这种机会,被我辈遇到。”
  “我们流下的血汗,从黄河的源头的约古宗列盆地,留入柏海,流入九曲,流入陇右、流入朔方、流入河东、流入中原、流入齐鲁……”
  “那一刻,注定名留青史,在坐的诸位,不论胡汉,勒石立碑,以彰功德!”
  “我们等待的就是这一天!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雪,否则可以等南将军和王将军,突至大非川附近。不过牵制吐蕃数万骑,让吐蕃如芒刺在背已经够了。如果雪不停下,会影响我们步、骑追击。”
  “现有苏毗王作为内应,我军必以摧拉枯朽之势,获得胜利……”
  李瑄得到这条消息后,当机立断,准备开始决战。
  下大雪会出现许多意外。
  他还要考虑南霁云和王难得所处的位置,能否扼制住关键的道路。
  吐蕃数万骑兵,说不定就能挡住临洮军。
  他们是追击方,雪越厚,越不利于他们进攻。
  “李帅,具体战术,您下达命令吧!”
  众将和僚属大喜,纷纷起身拱手。
  “车将军,赤水军、临洮军的甲骑具装,聚集在一起,等待命令,去冲击吐蕃的营寨……”
  李瑄也起身开始布置。
  除了甲骑具装的安排。
  李光弼、程圭、哥舒翰、荔非元礼等将率领一万多精骑,随着甲骑具装,突入吐蕃营寨。
  李朱师、王思礼、辛云京、荔非守瑜等将率领数万骑兵,准备展开追击。
  其余诸军使或副使,以军为单位,率领步兵对吐蕃骑兵展开追击!
  同时,俘虏吐蕃士兵的时候,会留下一部分士兵看守。
  大非岭上的吐蕃附属诸部,由河西胡骑、洮阳吐谷浑步骑、白兰羌步骑对付。
  整合起来,也有两万多骑,一万五千步兵。
  而吐蕃在大非岭上没有骑兵。
  以防万一,李瑄让高秀岩率领安人军、镇西军等军,一万步兵,携带强弩两千张,铁甲三千,用以抵御。
  他们若是窝着不下来,就一直在大非岭下守着,唐军是不可能攻的。
  大非岭上的粮食吃不了多久。待唐军胜利,等他们饿得差不多,百分之百会内讧。
  一系列安排完毕后,攻击时间放在下午。
  同时,李瑄下令停止吃了好几天的马肉。
  这一次,宰杀鲜嫩的肥羊炖着吃,喝一碗羊汤暖暖身体。
  除了火头兵在忙碌以外,其他将士开始各种军需的准备。
  中午的时候,羊肉飘香。
  士兵们清晨已经饱吃马肉,但新鲜的羊肉更合他们心意。
  一碗羊汤下肚,将士们的身体和心,都是暖洋洋的。
  没有人畏惧接下来的战斗,反而无比期待,他们得军功和勋章的机会就要到来……
  大雪纷纷扬扬,山河银装素裹,不时还有一阵北风呼啸,如刀子一样。
  下午申时刚过,唐军开始出营寨。
  甲骑具装的马甲已经披好,诸将率精锐,已经从马圈而出,分成数队。
  唐军以军为整体的步兵,现开始向吐蕃大营挺近。
  “咚!咚!咚……”
  鼓声敲击的很慢,这是点兵之音。
  二十多万大军的营寨,在李瑄的统筹下,有条不紊。
  相距只有五里的距离,吐蕃岗哨自然发现唐军的大动静。
  “呜……呜……”
  戒备的号角声,随即吹响。
  “唐军想趁恩兰将军离开的时候进攻!”
  “李瑄步步紧逼,不让我们有一丝喘息的时机。”
  “唉!我该猜到的!”
  尺带珠丹来到营寨外面,拍着手掌,有些失去分寸。
  “我军全力防守唐军的猛攻,守卫几日应该没问题。但如果营寨被攻破,我们再无机会。臣认为当将计划提前。”
  末·结桑东则布向尺带珠丹建议道。
  现在全军从上到下,没有人觉得能战胜唐军,战胜李瑄。
  都想着从唐军手中活命,撤出更多的兵马。
  即便是末·结桑东则布这样攻破小勃律的名将,也失去信心。
  “立刻点燃烽火,令大非岭的士兵向大非川突围……”
  尺带珠丹为自己小命考虑,决定听从末·结桑东则布的建议。
  等跑一两天,雪就差不多了。
  同时,尺带珠丹令几名将领,和没陵赞、没庐赞等一起,使七万步兵接管大非川的数里防线。
  好在他们提前构建工事,有三重以上的拒马。
  还有最少两辆并列的战车挡住。
  正常情况下,唐军想攻破必须付出大量死伤。
  “呜呜呜……”
  就在这时,上百名唐军号角兵突然到达吐蕃阵前,一起吹响号角声。
  低沉的角声,无法听出什么,但前线的吐蕃士兵很纳闷。
  唐军步兵还未到来,为何一群号角兵在前线乱吹?
  “前线是怎么回事?”
  听着这号角声,尺带珠丹皱紧眉头。
  “启禀赞普,有上百唐军号角手,在阵前吹动号角!”
  一名传令兵向尺带珠丹禀告道。
  尺带珠丹眉头一皱,没听说过这操作是啥意思?
  正常情况下,不该是靠号角发号施令吗?
  而且也不会一百个号角一起吹。
  “这是否是唐军立即进攻的号角?”
  一名大臣疑惑道。
  “唐军人还没到呢!”
  那囊·仲巴杰摇了摇头。
  尺带珠丹和大臣们他们想破脑袋,也未想到“百号齐吹”意味着什么。
  情况紧急下,他们也来不及想那么多。
  大军整装,开始向乌海方向南下。
  “呼呼……”
  而吐蕃的营寨内燃烧起烽火。
  一道道烟柱突破大雪,冲天而起,四道烟柱,是通知大非岭上的驻军,向大非川方向汇合。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高估了他的影响力。低估了吐谷浑、党项等部对李瑄的畏惧。
  李瑄送到大非岭上的十八个脑袋,依然没让大非岭上的士兵忘记。
  吐蕃诸部族在这几天已经想好,如果守卫大非岭,他们还可以勉为其难地与唐军斗。
  如果冲下去与如狼似虎,骑兵众多的唐军大战,他们做不到。
  于是,他们看到这些烟柱后,第一时间是慌乱。
  但大非岭上,还有五千吐蕃武士,这些人享受良好的待遇,对尺带珠丹颇为忠心。
  这些吐蕃武士的将领是一名吐蕃小贡论,他责令奴隶准备下坡试探,吸引唐军骑兵。
  其他的诸部跟上!
  奴隶们害怕极了,他们连铁甲都没有,下去与骑兵硬刚,九死一生。
  所以,一群奴隶磨磨唧唧,不愿下山岭。
  就在小贡论大怒的时候,一名吐蕃武士连滚带爬地跑来禀告:“启禀元帅,吐谷浑部造反了,那些吐谷浑士卒、奴隶,杀死了吐谷浑王子、吐谷浑大将和一众贵族!”
  正常情况下,青海的吐谷浑士兵翻不起风浪。
  但在这关键时刻,吐谷浑部的背叛是致命的。
  倾向于吐蕃的吐谷浑贵族被杀,局面无法挽回。
  “快!先将吐谷浑贱民全部斩杀!”
  吐蕃小贡论连忙下达军令。
  然而此时,许诺吐谷浑士兵,已经放开栅栏,从南面、西面冲下山岭。
  而旁边的党项部、通颊部眼睁睁地看着。
  即便有大将的命令,普通士兵也未上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