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567节

大唐天将军 第567节

  五月上旬,杜甫押送着杨锐等人,到达长安城外。
  李瑄早已知道消息,在确定杨锐横行无忌后,罪证确凿后,李瑄就以“纵然下官”“渎职”为由,罢上洛郡太守,召其入长安重新审查。
  同时,李瑄提拔王昌龄为上洛郡太守。
  上洛郡有一个大金矿,还是李瑄告李适之,然后李适之知朝廷的。
  由于在龙沙河,便于开采,现在上洛郡的金矿,每年产量为全国第一。
  李隆基有更多的黄金妆点自己的脸面。
  李瑄告知王昌龄,对龙沙河金矿,要仔细监管,防止有权贵插手。
  敢插手的,也唯有杨氏。
  毕竟龙沙河金矿距离长安不远,李瑄感觉如果他不在,杨氏一定会将王昌龄贬走,利用大金矿中饱私囊。
  天要使其灭亡,必将使其疯狂。
  李瑄不会刻意去制止!
  在杜甫前往安业县的期间,京兆尹韩朝宗病逝在任上。
  李白在潦倒的时候,赞叹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使韩朝宗因此名留青史。
  事实上,韩朝宗一向高傲,他地方事务处理得不错,在京兆尹的任上,他将渭水分流,使得河水流入金光门,累积成为池子,用来储存西市的木材。
  算是一个政绩。
  但韩朝宗也有糊涂的时候,他和杨慎矜一样迷信,因此被李瑄握住把柄。
  不论如何,韩朝宗在李瑄当宰相的时候,鼎力支持,是李瑄掌控长安的助力之一。
  李瑄请颜真卿为韩朝宗写墓志铭,赞同他的功绩。
  至于他的糊涂事,未有流传,就让其消散为云烟吧!
  在韩朝宗病逝后,李瑄举荐李岘为京兆尹。
  李岘是信安王李祎的幼子,从品德到能力,受朝野称赞。
  李瑄很欣赏李岘遇到大事时的冷静和从容不迫。
  李瑄和裴宽上书后,李隆基同意任命李岘为京兆尹。
  ……
  长安城,距离明得门十里的地方。
  杜甫坐在马车上,想着马上就能见到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
  杜甫和杨娧结婚多年,去年的时候终于诞生孩儿。
  他将自己的长子取名为杜宗文,小名熊儿。
  此次作为御史出行,惩奸除恶,让他非常有成就感。他也没有辜负李相的信任。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距离这种政治抱负再进一步。
  见闻与胸襟的提升,人生的豁达与开放,让此时的杜甫迥异于历史上的“困居长安”时期。
  他的诗风一直维持着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一样的风格。
  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不再的时候,他再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韵律绝穷,当行一时。
  杜甫认为希望如朝露,勃勃生机的气息,这是我辈的用事的时代。
  “停下……停下……”
  就在这时,一道喝声,打断杜甫前进。
  而杜甫的队伍庞大,还有三百长安府衙骑士,被拦住去路,顿时一阵人喊马嘶。
  “何事停下?”
  杜甫掀开车帘询问。
  “回御史,有人拦住我们去路。”
  一名属吏向杜甫回复道。
  “不要让兵卒轻举妄动,以免伤害无辜。”
  杜甫吩咐一声,下车准备探个究竟。
  他以为对方不是故意堵路。
  但杜甫下车以后,发现有人将车马如一字长蛇阵一样,摆在管道上。
  这明显是故意拦路。
  要知道,这可是通往朱雀大街的官道,无故拦路,怕是要被京兆府抓入衙门审问。
  而这些马车的前方,竟然还站着数十名叉着腰的青衣男子。
  这种穿着一看就是奴仆,长安百姓称这样的人为青衣恶奴,虽有些以偏概全,但贵族家奴给百姓的印象,属实不太好。
  特别是杨氏崛起以后。
  “你们是何人,敢拦官道?”
  杜甫看势头不对,上前向这些人喝道。
  “我们是光禄卿的家奴,光禄卿要请安业令杨锐说几句话,行个方便吧!”
  领头的家奴昂首挺胸说道,他们也不拜见杜甫。傲慢的语气,加上无礼的动作,看起来非常狂妄。
  “安业令杨锐犯下重法,今要押回御史台,由李相审讯、处置!在此过程中,不得与任何人相见,更何况是亲人?”
  杜甫不买账。
  光禄卿是五杨中的杨铦,而杨锐就是由杨铦推荐。
  哪怕是一面,杜甫也不会通融。
  “大胆,你一个小小的侍御史,还想抗命不成?”
  领头的奴仆顿时大怒,他看不起杜甫区区七品官职。
  他们目光短浅,不知御史位卑而权重,御史一旦升职,连跳数级也属正常。
  “笑话!我食的是朝廷的俸禄,出行受李相所托。我抗谁的命?奴仆不敬重朝廷命官,你们不知道罪过吗?”
  “速速让路,否则别怪本官无情!”
  杜甫向这些杨氏奴仆警告道。
  同时,他一挥手招骑士上前,这些光禄卿奴仆若再阻拦官道,立刻驱散抓捕。
  奴仆们看到杜甫不给他们主人面子,非常生气。
  但他们人少,不敢和官兵硬刚。
  只得通知一旁车中的光禄卿杨铦。
  一袭紫色官袍的杨铦下车后,才让靠近的官兵止住脚步。
  紫袍,代表三品大吏,是圣人的近臣。
  普通的士兵看到杨铦面容威严,人模狗样的,不敢动弹。
  杨铦本来就是一介白身,他父亲杨玄珪官职卑微,他祖父也只是县令,根本没资格门荫入仕。
  谁能想到杨玉环被李隆基宠爱后,杨铦这个才疏学浅的无业游民,一跃成为披着紫袍的三品大臣。
  成为天子近臣后,杨铦学习礼节,愈发地有威严。
  特别是不久前杨玉环出宫后又入宫,让杨氏看到李隆基离不开杨玉环。
  所以决定更加任性,去参与朝政。
  但李瑄竟然派侍御史杜甫去缉拿杨氏的人,这是在打杨氏的脸啊!
  如果杨锐被处置,他们杨氏一定会被长安其他权贵耻笑。
  他们请杨玉环说情,只要杨玉环一哀求,李隆基百分之百会赦免杨锐。
  但杨玉环却拒绝向李隆基为杨锐求情。
  这让五杨非常难受!
  如果不是这次杨锐犯事,杨玉环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个亲戚。
  五杨相劝不得,最终决定试着从其他方面,保住杨锐。
  再不济保住杨锐一条命。
  杨氏不是因为爱杨锐,而是想维护自己的脸面。
  今日杨铦见杨锐,是想让杨锐把嘴闭紧。
  因为杨锐平时里对杨铦多有贡献,希望杨铦能提拔他。
  杨铦也答应。
  如果把杨锐把杨铦供出来,指不定李瑄会怎么样呢!
  杨铦本以为这是小事一桩,没想到以杨氏的威名,杜甫这个愣头青竟然不给面子。
  “拜见光禄卿!”
  杜甫见到杨铦后,按照礼制,向他一拜。
  “只是想见杨锐一面,又不是劫法场,有这么难吗?”
  杨铦对杜甫讽刺道。
  他知道杜甫是李瑄的爪牙之一,是李瑄极为倚重的臣子,同时还是一个诗人。
  朝堂上的诗人,没有一个好惹的。
  李隆基需要诗人文人妆点盛世,粉饰太平。
  即便诗人有过错,最多遭贬,不至于送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