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589节

大唐天将军 第589节

  杨国忠一连整治,让文武百官震动。
  如李岘、裴遵庆这样的聪明人,知道李隆基听不进去劝说,索性闭嘴。
  至此,许多官吏、文人、百姓,纷纷思念李瑄。
  李瑄主宰朝政的时候,和杨国忠主宰朝政的时候,可谓是泾渭分明。
  杨国忠越无能,杨氏越贪婪,李瑄的名气就越来越大,就越被神话……
  ……
  范阳节度使府衙。
  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得到李瑄去西域的消息,喜不自胜。
  他手下有许多粟特将领,深知大食的强大。
  而且大唐远征大食,需要跨越山岭数月,大食以逸待劳,更快地调兵、补给,李瑄很难战胜。
  安禄山希望李瑄战败,甚至直接死在西域。他前方就再无障碍。
  “先生,我打算尽快出兵,寻找奚、契丹的主力,将其收服,以保后方无虞。现在是时机吗?”
  安禄山召来严庄询问道,他有些迫不及待。
  “差不多是时机了。一旦动起来,就要以雷霆万钧之势,我担心的是兵力不足。”
  严庄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卖关子道。
  “我们只有范阳、平卢两镇,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杨国忠那个小丑像疯狗一样咬我。他竟然还派人到范阳挖我的底细,幸亏我在范阳耳目众多。现在我每去一次长安,都担惊受怕,害怕杨国忠害我……”
  吃狗屎的小丑杨国忠竟然也能当首席宰相,李隆基瞎了眼了。
  那至高无上的宝座,让安禄山着迷,凭什么李隆基能坐在那里?
  那繁花似锦的长安,比范阳好无数倍。
  他想在兴庆宫过春天,在大明宫过夏天,在太极宫过秋天,在华清宫过冬天。
  还有那迷人的杨玉环……
  “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畏惧。将军大胆去长安,只要把皇帝和贵妃哄开心,杨国忠不敢害将军。将军如果改变去长安的时间,倒也显得将军心虚。”严庄郑重地说道。
  “那先生的意思呢?”
  安禄山沉吟一番后,向严庄询问道。
  “找机会弹劾河东节度使高秀岩,然后请皇帝领河东节度使。”
  严庄要安禄山有更多兵马。
  “先生也知道,想要部下忠心,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哪怕领了河东节度,他们不一定会和我一起举事。”安禄山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严庄。
  “领河东节度使后,用河东兵马,进攻奚族、契丹。战胜以后,大赏河东将士,他们就会为将军效力。”
  严庄向安禄山献计。
  战争,是将领收买人心,掌控全军的最佳办法。
  前提是要胜战。
  如果安禄山新领河东军,就带着河东军打了个大败仗,河东的将士会怎么想?
  “先生高策,将来先生一定是宰相!”
  安禄山再次向严庄许诺道。
  不久后,安禄山果然找到高秀岩的过失,李隆基将其贬到岭南当太守。
  连副节度使李光弼都被罢免。
  好在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一直看李光弼顺眼,想将女儿嫁给李光弼,于是就将李光弼奏入朔方军。
  同时,安禄山向李隆基讨要河东节度使。
  李隆基不顾杨国忠的劝阻,将河东节度使给了安禄山。
  至此,安禄山掌三镇节度,拥兵十八万。
  安禄山有十一个儿子:大儿子安庆宗,任太仆卿;小儿子安庆绪,任鸿胪卿,全是三品的职位。
  安庆宗又娶公主为妻,风光一时无两。
  严庄为安禄山献出掌控河东军的计策,奈何安禄山抓不住啊!
  他一得到河东军,就上奏李隆基,进攻奚族、契丹。
  安禄山亲自出马,带着头号大将史思明,率河东军和河东的突厥左贤王部征讨契丹。
  奚族和契丹早就掌控安禄山的动向,他们在土护真水埋伏,将安禄山打得抱头鼠窜。
  史思明也逃到山谷里躲了二十多天。
  安禄山逃至师州(辽宁朝阳西)后,为推卸责任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斩杀二人。
  消息报告回长安,李隆基也认为是哥解和鱼承仙拖累安禄山,没有怪罪安禄山,只是令他下次动用范阳和平卢的劲卒,早日降伏东北诸胡。
  河东军因损失惨重,自家兵马使被当替罪羊杀死,故与安禄山离心离德。
  从将领、到僚属,再到士卒,基本不听安禄山的命令。
  以至于安史之乱,河东军在治所太原,全力奋死,将叛军抵挡在太原城外,河东军也是平叛的主力之一。
  在土护真水之战败北后仅一年,安禄山卷土重来,率领范阳军和平卢军,直捣黄龙,降伏契丹和奚。
  同时,招降靺鞨、同罗、室韦等部。
  他从契丹、奚、同罗等胡部中,秘密选择八千勇士,号称“曳落河”,成为最精锐的骑兵。
  这使安禄山不仅没有后顾之忧,反而兵力大增,且全是他更放心的胡人士兵。
  只是严庄觉得非常遗憾,因为他们失去了河东军,如果有河东军,他们百分之百能完成大事。
  现安禄山除了要整合胡部,还要想办法换掉范阳、平卢大量的汉将。
  安禄山无法保证众多郎将、衙将的绝对忠诚。
  ……
  陇右,湟水城。
  即便李瑄速度够快,但带着女眷,用了一个月时间,才到湟水城。
  李瑄计划在湟水城休息几天再出发。
  “拜见天水王。”
  陇右节度使王难得亲自过湟水桥十里迎接李瑄。
  “王将军与我同为边帅,不必如此。”
  李瑄向王难得回礼后说道。
  王难得回京述职的时候,他在宴会上与王难得谈聊过,知道陇右的大概情况。
  “您是仆射,又是大都护,更是天水王,地位远高于我,理应如此!”
  王难得并不绝得对李瑄行礼唐突。
  他以斩赞普之子,勇猛闻名于世间。
  而他的勇猛,在李瑄面前不堪一击。
  更别说李瑄卓越的统帅能力,和李瑄对他的提拔。
  以前王难得佩服项羽和韩信,现在他只佩服李瑄。
  被罢相,绝不是李瑄的过错。
  “将军言重了。分走你两万最精锐的兵马,只要不怪我即可。”
  李瑄笑着向王难得道。
  如果天下有变,陇右和河西两军,李瑄必须要掌握,仅靠北庭与安西是不够的。
  他在两军提拔了太多将领。即便主帅忠于朝廷,他也有机会完成“军变”。
  “现吐蕃年年上贡马牛羊,他们在雪域高原,不敢越界。将士们因没有军功而遗憾。如果可以,我也想追随天水王入西域。又怎么会阻拦临洮军建功立业呢?”
  王难得由衷地说道。
  陇右是天下第一军,拥有十万兵马。
  哪怕少两万骑兵,各军依旧还有三万五千骑。
  军队长时间不战,必会减弱战斗力。
  王难得没有理由去阻止临洮军入西域。
  “西域建功,我不会亏待他们。”
  李瑄向王难得说道。
  然后与王难得一起回到湟水城,参加宴会。
  “陌刀没有生锈吧?”
  宴会上,李瑄问张兴。
  改为安西经略军的临洮军,除了骑兵,还有重甲步兵,弩兵,陌刀兵。
  他肯定会带这些入西域。
  “勇士们舞陌刀四年,期盼着能跟随将军作战,现终于等到了。”
  张兴激动地说道。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还能与天水王一起战斗。
  “安西也有一支陌刀,他们的将领李嗣业是用陌刀的好手。我们陇右陌刀军比安西陌刀军名声更早,不要堕了威风。”
  李瑄拍着张兴的肩膀说道。
  如果没有李瑄,毫无疑问,李嗣业是此时大唐的第一猛将。
  他比李瑄斩杀的吐蕃第一猛将尚多热尔只强不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