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756节

大唐天将军 第756节

  文武官吏们不知道李瑄要干什么。
  这不该是成为周公的样子,也不会是为诸葛亮一样的臣子。
  他们以为李瑄要逼迫李隆基自封首席宰相,太尉,成为执掌兵权的权臣。
  这段时间,有一些臣子,看到李隆基一脉大势已去,向李瑄靠拢,渴望得到重用。
  特别是李瑄拜相时提拔的大臣,进士及第的文人。
  还有一些官吏内心矛盾,纠结挣扎。
  更有一些反对者认为“礼乐崩坏”,咒骂李瑄不得好死。
  “启程!”
  最前方,薛错率领一千天策卫打头阵,宣布队伍启程。
  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车辙交响,他们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
  温煦的阳光,洒落在队伍之中。
  有的人心中憧憬光明,有的依旧堕在黑暗中,不可自拔。
  此行龙武军押送着一千余名刚俘获的叛军,他们要被迫入长安城,接受长安百姓的指责。
  李瑄清君侧,已擒杨国忠和杨氏。
  李瑄平叛军,首先得利,杀俘甚众。
  这是李瑄的威望。
  在队伍的最后面,一辆不大不小的马车,缓缓行驶。周围有禁军护卫。
  里面坐着的正是杨玉环,她在这里,李隆基一定是看不见的。
  虢国夫人和韩国夫人在囚车之中,杨玉环也不可能知道。
  她心中除了心痛姐姐们,也做好心理准备。
  ……
  “圣人为何一言不发!”
  李瑄与李隆基一起坐在龙辇上,哪怕中途歇息,李隆基也未说一句话。
  日昳时分,快到长安明德门的时候,李瑄向李隆基开口道。
  “金甲太厚,不敢多言!”
  李隆基像是赌气一样,说出这句话,其间不无讽刺。
  等长安的官吏和百姓看到李瑄身穿金甲,与皇帝一起在龙辇上过朱雀大街,又是什么想法呢?
  这是要用威望盖过他啊!
  “这么多天了,圣人想好为我加冕秦王之位了吗?”
  李瑄又问李隆基,还微微一笑:“明天是最后的期限,我的十万西域铁骑已经到京兆,十万河陇兵马也在路上。如果没有官职去调令他们,他们恐会失了分寸。我的幕僚想把黄袍披在我的身上,但我不想那么做!”
  看李瑄笑里藏刀,李隆基浑身一颤。
  二十万精锐大军。
  黄袍加身?
  这是威胁他啊!
  气得发抖的李隆基咬牙切齿地吐出三个字:“朕同意!”
  说完这三个字,李隆基仿佛被抽空力气,躺在龙辇上。
  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会在天宝初年将李瑄和安禄山宰了。
  “明日太极宫大典,臣会拟定典文,宣告天下!”
  李瑄回答李隆基。
  李隆基没有答复,这是默认。
  距离明德门三里的时候,京兆尹崔光远率领长安的文武大臣等候。
  “拜见天水王,拜见圣人!”
  崔光远先拜李瑄,再拜李隆基,然后才道:“臣率领百官,迎接圣人回京,百姓在朱雀大街夹道等待,希望主持大局。”
  长安的大小官吏,也见到与圣人同乘龙辇的李瑄。
  心怀圣恩者怒目圆瞪。
  若非场景,他们一定会大骂李瑄无礼。
  “叛军攻破潼关,国家危难,致使圣人前往蜀地。幸亏本王率兵赶到,才得以护送圣人回京。在大尹的辅助下,唐军击败叛军,旗开得胜,我一定会请奏圣人嘉奖你。”
  李瑄主动开口,向崔光远和文武官吏说道。
  “谢天水王,谢圣人!”
  崔光远再拜后,开始加入龙辇旁边的文武大臣队伍。
  形成文武百官拱卫李瑄和李隆基回长安的意向。
  仪仗队被崔光远带出来,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彰显天子的尊贵。
  但谁都明白,是皇帝抛弃国都和百姓逃离长安,然后被李瑄“请”回都城。
  面对危险,逃离长安的那一刻,使李隆基的天子之名,颜面扫地。
  自流传天水王大军到达,将与李隆基再回长安的消息传出后,长安的乱象渐渐平息。
  崔光远处死一百多名趁火打劫的泼皮无赖,追回不少财宝。
  再加上城中还有一些京兆府士卒和金吾卫,使长安没有蒙受太大损失。
  申时七刻,明德门打开。在长安百姓翘首以盼下,羽林仪仗最先进入明德门中……
  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游行,与李隆基论开元宰相
  长安没有皇帝,便不再是国都。
  百姓一度因李隆基的逃离,人心散去,王公贵族人人自危,宫女宦官想方设法逃离,监狱犯人无人看管。
  李瑄没有让人遮掩李隆基的“千乘万骑西南行”。
  市坊之间,都流传着叛贼安禄山攻破潼关,圣人仓惶逃离的故事。
  安禄山的叛军所过残戮,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从河南逃亡关中的百姓,口口相述被叛军占领的悲惨。
  使得潼关成为长安百姓心中的一道防线。
  潼关被攻破,百姓向终南山内逃亡是必然的。
  百姓失去皇帝,就是失去主心骨。
  天空蒙上阴云,东北的恶狼即将入关,渭水将变成血红色,无数坟墓被掘开,生民与亡灵都不得安息。
  在这种绝望之下,天水王李瑄如曙光一样从天而降。
  哪怕之前朝廷将李瑄定义为“李贼”。
  但十来年间打下的威望,使无数生民将意志加在李瑄身上。
  特别是李瑄剿灭叛军先头部队的消息传出后,更坚定京兆百姓的信念。
  有一种“公不出山,奈苍生何”的即视感,人们认为想要剿灭凶残的叛乱,除了天水王,没有别人。
  民心稳定,京兆百姓不再奔逃,回归长安。
  更重要的是,无能的杨国忠和穷奢极欲的“五杨”,被李瑄以“清君侧”的方式缉拿。
  杨氏门楣显贵,无以复加。
  她们得宠的时候不但欺民,也欺权贵。
  即便得到贿赂的百两黄金,她们依旧认为对方是巴结她们,将对方当做猪狗一样呼来喝去。
  公主、驸马、皇孙、宗室、大臣、士族、贵族、宦官、豪商。
  从西北的修正坊,到东南的曲池;从东北的十六王宅,到西南的永阳坊。
  不同阶级,不论富贵,都嫉恨杨氏。
  杨氏破落,得到惩罚,长安士庶无不拍手称快。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安禄山打着清君侧旗号,两个月不到,看到宫殿龙椅,就忍不住称帝。
  狼子野心显露无疑,坐实反叛的罪名。
  而李瑄也是清君侧,却逮捕杨国忠和五杨,未迫不及待当皇帝。
  不管未来如何,李瑄现在是百姓和许多文人士子的希望。
  但同时,也令一部分人感觉到不满和惧怕,那变革之火,恐要再次燃烧,并无比猛烈。
  人心摇晃,总有极端,总会猖狂。
  明德门,朱雀大街。
  随着羽林仪仗进入后,响起热烈的欢呼声,终于被他们等到了。
  青壮百姓,老弱妇孺都立于街道两旁,人太多,以至于摩肩接踵,他们满怀希望的看着明德门。
  连月的紧张,随着天水王还京的消息传来松弛,长安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崇敬与喜悦。
  在他们的注视下,羽林仪仗缓缓进前。
  半刻钟后,皇帝龙辇在六匹颜色各异的宝马驱使下,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车身雕刻龙凤图案,还镶嵌着珍珠宝石,彰显着皇帝的威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