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793节

大唐天将军 第793节

  铜甲和金甲一目了然。
  穿铜甲的将领不在少数,而穿镀金甲的人,理论上只有皇帝。
  现如今李隆基不可能到达战场上,惟有李瑄到来。
  崔乾佑觉得错失了杀死李瑄的好机会。
  若知是李瑄,五千铁骑一拥而上,一定能将他杀死。
  即便唐军援军赶到,这支燕军铁骑无法撤离,也无所谓。
  李瑄是唐军的精神寄托,取其首级,大燕将拥有天下。
  “是我的过错,若知是李瑄,当为陛下献身。”
  阿史那承庆也一脸懊悔。
  “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唐军占据战略上的优势,一定会在灵宝继续与我军耗下去。”
  田承嗣此时站出来言道。
  相比于安禄山麾下的武将,田承嗣睿智,能随机应变。
  他出自雁门田氏,标准的世家大族出身。其父官至安东副都护。
  田氏家族,世代为卢龙军的将校,他投靠安禄山,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为了荣华富贵。
  去年冬天,大军南下,攻城略地,气势如虹。
  田承嗣先攻东郡、陈留,再攻荥阳。
  特别是安禄山占领洛阳后,形式一片大好。
  田承嗣和武令珣又攻临汝、颍川,更在南阳之地大破唐将薛愿和其麾下五万士卒。
  正当他磨刀霍霍进攻南阳的时候,被安禄山召回洛阳,急行军赶至陕郡。
  这个时候,熟读兵家形势的田承嗣,发现局势对大燕非常糜烂。
  燕军看似主力还在,但毕竟师出无名,又烧杀抢掠,连世家大族都畏惧,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唐军一环扣一环,将燕军锁在河洛地区,甚至还在缩短包围圈。
  “我们耗不起啊!现在隐瞒将士说范阳还在我们手里。如果唐军将将士们的亲人从范阳押送到洛阳,谁还敢抵抗呢?”
  张通儒接话道,他能看到更深的因素。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一定要打赢陕郡之战,给予将士们和诸胡部勇气,才能反攻回范阳。
  “陛下也催促我们尽快打败唐军,其他方向压力很大。”
  崔乾佑冷静下去,既然已经失去机会,一定要寻找另一次机会。
  正如张通儒所言,他们多等一天,潜在风险就多一分。
  惹恼安禄山,肯定会迁怒他们。
  当初李隆基逼迫着哥舒翰与崔乾佑交战。
  现如今,安禄山有逼迫崔乾佑与李瑄决战的意味。
  但燕军众将理解安禄山,现在这种局势,他们根本拖不起。
  “元帅,我们听从您的军令。”
  王武俊向崔乾佑说道,想让他拍案决定。
  一众胡汉将领都看向崔乾佑。
  紧要关头,他们必须服从有过一次滔天大胜的崔乾佑。
  “最多五天,我们的援军全部到齐,一共十六万士卒,挺向灵宝平原。”
  “其中十万士卒负责围攻唐军营寨,一万断唐军后路,三万士卒防备河对岸的唐军,另外两万为奇兵。”
  “将劫掠的财宝、丝绸尽数分给士卒,杀死牛羊,以酒肉犒赏……”
  崔乾佑看着众将,确认进攻时机,并鼓舞士气。
  希望以重赏和酒肉,能弥补刘龙仙被杀死的后果。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旦赏赐完士卒,大军立刻启程,与唐军决战。
  “我等愿听从元帅调遣!”
  燕军大将面面相觑,最终齐声说道。
  燕军阵容,也是群星闪耀。
  崔乾佑、田承嗣、安守忠、孙孝哲、李归仁、武令珣、阿史那承庆、张忠志、王武俊皆为骁勇善战的大将。
  还有一众猛将,齐聚在陕郡。
  崔乾佑等人商议完毕后,将奏折呈给洛阳的安禄山。
  “把大唐的猪狗们宰了,朕必封他们为王。荣华富贵,美女爵位,他们应有尽有!”
  “还有李瑄小儿,谁要擒杀他,我封他为宰相,并得亲王之位,世袭罔替。”
  安禄山批准崔乾佑的奏折,同时还带去他的口谕。
  安禄山也豁出去了,只要崔乾佑能打败唐军,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局势到达这种地步,安禄山寝食难安。
  只是洛阳的大燕文武,没有几个是乐观的。
  谋主严庄也没有几个月前的底气。
  他觉得许多事情,都已经脱离他的掌控。
  如果燕军主力在陕郡失败,连逃跑回范阳的机会都很难再有。
  但能动的,他已经在动了,只能听天由命。
  当安禄山的口谕到达陕郡以后,崔乾佑开始调兵遣将。
  殊不知此时唐军已经陆续撤回潼关,灵宝平原上,只剩下唐军上千名善骑射的巡逻轻骑。
  正是这些巡逻轻骑的牢牢压制,让燕军探马无从得知唐军在灵宝平原上的消息。
  黄河上小舟数十艘,封锁燕军溯河而上的船只。
  每一艘都配备神臂弩,燕军的巡逻船只能龟缩在战场的下游。
  八月上旬,天微雨,淅淅沥沥。
  燕军已经准备好,他们借助雨水,去突袭唐军难缠的巡逻兵。
  以李归仁率领曳落河精骑为先锋,再次来到灵宝平原上。
  凶猛的曳落河战士,手持牛角弓,欲轻骑争锋。
  他们踏泥而行,人马在风雨中穿梭,将彪悍显露地淋漓尽致。
  但他们注定失望。
  唐军的巡逻轻骑发现大批曳落河后,没有迎战,迅速向潼关方向跑。
  李归仁先遣探马探查灵宝平原。
  但得知的消息令他错愕!
  灵宝平原上已无唐军营寨。
  李归仁赶紧下令士卒再探。
  方圆探遍,唐军确确实实撤军。
  燕军探马一直来到潼关,见大唐军旗在风雨中飘荡,上方士卒林立。
  李归仁赶紧将此消息汇报给崔乾佑。
  “唐军撤出灵宝?”
  崔乾佑惊愕。
  连带一众大将都皱紧眉头。
  在燕军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之际,犒赏三军,誓师出战,结果唐军避战。
  好不容易凝聚的士气,会一泻千里。
  “唐军是撤往潼关,还是渡河撤向河东?”
  崔乾佑追问李归仁,迫切想知道这一点。
  “回元帅,唐军小船上的强弩特别厉害,能将我们的船只射毁,我们无法得知唐军在河东,还是在潼关!可能两者都有!”
  李归仁向崔乾佑答复道。
  “唐狗真如乌龟,十几万兵马,却不敢与我军堂堂正正之战。”
  安雄俊气得咬牙。
  他忘了是燕军先当乌龟。
  燕军十万大军守着陕郡,唐军无法通过。
  唐军以牙还牙,坚守潼关。
  “唉!潼关难攻,黄河难渡!”
  田承嗣长叹一口气。
  哥舒翰守潼关的时候,向燕军证明那是易守难攻的雄关。
  崔乾佑靠着灵宝大胜,才一鼓作气攻下潼关。
  他们不知河东有多少唐军兵马,只知唐军上百艘大小船只控制了黄河,那种强弩可在百步外射穿铁甲。
  燕军渡黄河不比攻击潼关难。
  “怎么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