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809节

大唐天将军 第809节

  想像韩信背水一战,以安禄山为主的燕军,又缺乏太多东西。
  被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遵命!”
  崔乾佑领命道。
  这里的士卒都算精兵,他有一些操作空间。
  他不敢保证什么,唯有全力以赴。
  “陛下,请恕我直言。如果李瑄的主力全至,围而不攻,我们是否要主动出击呢?”
  就在这时,张通儒提出这个问题。
  他一直在潼关陕郡,深知李瑄领兵之要。
  穷途末路下,不能墨守陈规。
  李瑄得到洛阳含嘉仓的粮草,哪怕有几十万大军,也耗得起。
  而燕军如果被围,不久后就会绝粮,士卒的士气也会土崩瓦解。
  “臣认为我军若筑营防守,唐军八成会围而不攻,像在陕郡一样有定力。我们没有拖下去的资格。”
  张通儒见安禄山犹豫,缓缓说道。
  他觉得这种可能性最大。
  张忠志率领的一万士卒刚发生哗变,斩杀大将。
  一旦陷入逆境,他们一定会再做出危险的事。
  “陛下,现在麾下骑兵超过六成,一味防守,这些精骑的优势将全部失去。胡人非汉人,他们下马作战,远远不如汉人。”
  大将田乾真向安禄山点明这一点。
  他一直是主战派,一身武力,无用武之地。
  他不想在最后一刻,还憋屈地固守。
  “张侍郎,你有何计策?”
  安禄山终于开口,向张通儒问道。
  他的第一想法,确实是在黄河背水列阵,让唐军来攻。
  经过张通儒一分析,安禄山又觉得唐军会主动进攻的概率微乎其微。
  一旦唐军主力皆至,将他们堵在这里。
  届时就是他们主动进攻唐军的营垒,困难重重。
  “回陛下,我们只有先下手为强,进攻东面的郭子仪。”
  张通儒向安禄山回答道:“待攻破郭子仪,再与从西面赶来的唐军战斗。”
  现无法渡过黄河,只能通过以多打少,分而歼之的战术。
  总的来说,西面郭子仪的兵马最弱,其间参杂着大量的乡勇,郡兵。
  以燕军十万精锐,定可在一天之内拿下。
  “恐剿灭郭子仪、李广琛后,士卒疲惫,难以继续。”
  安禄山犹豫不定。
  他还未探测到灵宝的唐军何时会到。
  但没有兵马阻拦,唐军骑兵长驱直入,非常迅速。
  “臣知如此,但别无选择!请陛下三思。”
  张通儒再次向安禄山一拜。
  “崔将军,武将军,田将军,尹将军,你们是名将,觉得这样如何?”
  安禄山将问题抛给更专业的汉人主将。
  在安禄山麾下,往往是崔乾佑、武令珣、田承嗣、尹子奇担任主帅。
  四名大将听到张通儒的阐述后,已更倾向张通儒的话。
  结合过往,李瑄一定会将他们围在黄河边,等待他们崩溃。届时兵仙来了都难救。
  “臣赞同张侍郎的计策,主动进攻郭子仪、李广琛。正好以他们的血,鼓舞大军士气。”
  武令珣向安禄山回答道,表示赞同。
  “臣附议!”
  尹子奇咬牙同意。
  除非长翅膀飞回范阳,否则他们没有选择。
  崔乾佑和田承嗣也相继同意。
  他们要将郭子仪和李广琛的杂牌兵击溃,调整修养,迎接更惨烈的战斗。
  “既如此,准备进攻郭子仪。”
  安禄山又通知靺鞨、室韦等将领,准备进攻。
  说完,安禄山又跪地向天一拜,口中念念有词。
  平时,他只是假装信宗教,笼络麾下的粟特人。
  现在,他真心发下誓言和宏愿,让神灵保佑他此次胜利。
  安雄俊、安太清、何数、何思德、安武臣、康杰、康阿义屈达干、康孝忠等粟特将领也如安禄山一样,虔诚一拜。
  完后,又神神叨叨地起舞,这是一种祭祀之舞,很悲伤。
  这一路来,粟特将领已死太多。
  少顷后,安禄山在张通儒、阿史那承庆的辅助下,开始布置。
  令李归仁继续率领曳落河,伺机冲阵。
  令孙孝哲、王武俊、安雄俊、蔡希德各率领靺鞨、室韦等胡部骑兵,冲锋攻击。
  令田乾真、田承嗣、安太清各率领燕云铁骑,听从主帅军令,剿灭唐军轻骑。
  令尹子奇率领步兵进攻唐军西面。
  令张忠志率领步兵进攻唐军南面。
  令武令珣率领步兵进攻唐军东面。
  崔乾佑亲自指挥进攻唐军北面。
  阿史那承庆和阿史那从礼则率领最后一万兵马,拱卫安禄山,同时防止河对岸的唐军支援。
  探马继续打探东面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禀告。
  九万大军开动,分工明确扑向郭子仪、李广琛、辛云京的八万大军。
  河对岸的车神塞眼睁睁地看着燕军调动,难以渡河支援。
  而且他麾下兵力不足,即便侥幸过河,也无法起到决定性的胜利,只能静观其变,防止燕军再试图过河。
  “叛军想趁秦王到来之前,将我军击败。”
  郭子仪一眼就看出燕军的意图。
  “我们需将准备的战车、鹿角推出,大军呈防御阵势。秦王不日就能赶到,届时叛军必灰飞烟灭。”
  李广琛回答道,他们一直与李瑄保持联系。
  他们的士卒虽然不比叛军少多少,但双方骑兵差距甚远。
  而且叛军的兵甲比唐军更精良。
  郭子仪、辛云京、李广琛的麾下,以河西、陇右、朔方、河东为主要。
  而这四个边镇的装备,盔甲,都不如西域军。
  西域军是李瑄造反的核心,李瑄尽可能多地装备神臂弩,拥有超高的被甲率。
  “我军最好也背河而守,这样压力会减少一些。”
  郭子仪同意李广琛的意见,大军展开防御阵形。
  此地距离黄河不到两里,唐军有调度的时间。
  他们早就防备着燕军的铁骑,所以在行军过程中准备大量的鹿角,放在战车上。
  这可以减缓燕云铁骑的冲击。
  唐军到达黄河南百丈以后,李广琛向辛云京说道:“河陇的骑兵,由辛将军统领,不求击破叛军铁骑,只要能拖住他们即可。”
  “明白!”
  辛云京点头,轻骑游射,是他最擅长的。
  想当年,他跟随秦王金戈铁马的时候,统领轻骑的基本都是他。
  他会将队伍中的铁骑和轻骑分开,互相策应,拉扯叛军。
  郭子仪将朔方骑兵交给麾下大将唐朝臣。
  唐朝臣虽年轻,但善骑善射,膂力绝众,是统领骑兵的不二人选。
  郭子仪吩咐唐朝臣也以游射为主,尽可能地吸引燕云铁骑的注意力,以减缓主力的压力。
  唐军到黄河边,仅用半个时辰,就将鹿角、战车等布置在外围。
  李广琛认可老谋深算的郭子仪,将自己的麾下也交给郭子仪指挥,让郭子仪统一布阵。
  郭子仪是天下间为数不多能统帅十万大军的将领,他结合各部战斗力,分配驻扎。
  每一方面,皆面面俱到。
  最终,大军五百人为一个方阵,分成一百个方阵,在三面拱卫。
  同时,中心还有二十五个方阵的预备队,随时支援各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