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870节

大唐天将军 第870节

  窥一斑而见全豹,李瑄通过临近长安的咸阳慈幼堂,已经差不多可以预料诸郡慈幼堂的状况。
  地方上,慈幼堂只是普及到郡。
  一郡养一个慈幼堂,一定是很容易的,就看地方上有没有心。
  “咸阳令有无来过慈幼堂?”
  李瑄在田地中看一番,他突然问王青山。
  “前任咸阳令未来过,去年新任咸阳令继任的时候来过一次,今年过年时又派人送一些肉食。以前缺衣少食,自新县令来后,倒不缺少了。”
  王青山向李瑄回答道。
  原本的县令,不过是巴结杨氏而得官位。
  李隆基西逃到时候,他看势头不对,直接逃命。
  李瑄听后,暗暗点头。
  他记得新任咸阳令是李廙。
  李廙是李世民的玄孙,同时也是宰相刘晏的妹夫。
  任他为这么重要的位置,当然不是李廙的背景身份,而是李瑄看重李廙的清廉和能干,认为他能治理好他规划的咸阳。
  后世,刘晏拜访妹夫李廙的时候。他看到李廙家中的门帘十分破旧,几乎都要断裂,却还在使用。于是命属下测量门的尺寸,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将要把它送给李廙。
  本来也不是值钱的东西,又有妹夫的关系,但刘晏怕李廙清廉拒绝,一连三次带着门帘去李廙家,都不敢提这件事就离开了。
  济生堂在咸阳城外十五里,靠近一个叫灵木乡的乡里,李瑄已经来济生堂好久了,李廙也没过来拜见他。
  当天,李瑄的队伍驻扎在济生堂周围。
  他在日落黄昏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吃肉时的欢呼雀跃,不免感触。
  第二日,李瑄的队伍离开慈幼堂,前往咸阳城。
  他离开的时候,一众孩子趴在木栏杆旁,望着李瑄车驾离去的背影。
  这时候,生出朝阳。
  ……
  没多久,李瑄到达咸阳城外,咸阳令李廙携官吏出城迎接。
  “臣拜见至尊!”
  “朕昨日已到咸阳慈幼堂,为何不来见朕?”
  李瑄一见李廙,就向这位同辈亲戚问道。
  “至尊未有召见,臣不能撇下县中事务前去。”
  李廙向李瑄拱手回答道。
  “你说得有道理。”
  李瑄点了点头,李廙在门外见李瑄,是为人臣的礼节。
  “咸阳城先不入,带我去看咸阳工园。”
  李瑄去过咸阳多次,不打算入咸阳城,他来此的主要目的为咸阳工园。
  这是李瑄为秦王府时候,下令建立的工厂林区。
  不再是凉州城外、龟兹城外一样的小作坊,而是有一定规模的工厂。
  会从西域调遣一些匠人、工人。
  在咸阳地区,分三个园区,分别在咸阳城的东、西、南。
  西面为炼钢厂、纺织厂、制衣厂、皮革厂、颜料厂、琉璃厂、雕版厂、瓷器厂、玉器厂、蜂窝煤厂等等工业厂。
  东面为强弩厂、弓箭厂、盔甲厂、兵器厂、铁器厂、战车厂、铸币厂等秘密禁地。
  南面为蒸馏酒厂、葡萄酒厂、各种美酒厂、牛肉干厂、糖厂、油厂、香料厂、蜜饯厂、坚果厂等食品厂。
  全部都是国家出资建立。
  将来还有更多工厂。
  李瑄已经组织工匠,改革炼钢。许多不知具体,但大唐已经从波斯掌握乌兹钢技术,李瑄可以按照知识,安排数十组人,一次次去实验更好的钢铁。
  他专门组织工匠,在河东、关中,探测铁矿、铜矿、煤矿,以及一些其他有色金属。
  同时,李瑄正式开始准备火药。
  寻找硝、硫磺。
  李瑄清楚的记得硝的比例占据大半,硫磺最少,其次木炭。
  通过比例,一次次试验,去测试火药威力。
  太深奥的,李瑄不会。
  基础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李瑄穿越而来的时候,就用小本本记录下来。以防止被岁月摩擦掉。
  他身为穿越者,不把这些搞出来,显得跟智障一样。
  就算他这一代不能成功,但他希望能后人继承下去。
  这些工厂,一共动用数万人建筑。
  只要建成,不仅能使许多百姓有更好的生计,还能为国家谋利。
  如丝绸、瓷器、肥皂等,销往西域、河中、天竺、波斯等地区,是不愁卖不掉的。
  一些稀奇的物品,可以卖到两京地区,一样有价无市。
  “咸阳拱卫长安,等三园区建立完成,都是好买卖,咸阳也因此可惜富庶。”
  李瑄先后视察三园区后,向咸阳令李廙说道。
  看起来进度可以。
  选择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煤矿、铁矿,交通重要。
  依靠关中所有的物品,可以全部运送到这些厂加工。
  另外就是,一旦完成制造,非常容易到长安城销卖。
  又可以被胡商买有,通过丝绸之路,出玉门关。
  “国家以亿钱计,建立大坊。以长远来看,必然会福泽百姓。至尊英明决断。”
  李廙向李瑄回答道。
  这些工厂不是一时冲动建立的,西域龟兹的琉璃、肥皂,是长安中的贵物。
  在长安旁边建立这种厂,明眼人都知道能赚钱。
  在丝绸之路上,丝绸、瓷器如黄金一样有价值,稳赚不赔。
  其他种种,朝廷都有销路,才敢建筑。
  “咸阳的豪贵们对摊丁入亩如何看?”
  李瑄不再提咸阳的工园,而是问关于摊丁入亩的事情。
  “咸阳距离长安太近,皇帝曾在此狩猎,也是王公贵族经常游玩之地。至尊所言豪贵皆指这些……”
  李廙暗指咸阳大部分耕地属于王公贵族,普通百姓没有足够多地可摊。
  在摊丁入亩政策下,百姓有足够的耕地,才能官民皆利。
  摊丁入亩传入咸阳的第一时间,他就知道在咸阳不好实施。
  好在咸阳的壮汉都在建立工厂,每月朝廷给的收入不比种地差。
  将来工厂招工,也会有一部分百姓进入工厂,减少少地的压力。
  “我为秦王之时,下令没收宦官、杨氏所有果园、田地、庄园,咸阳占据多少?”
  李瑄又向李廙问道。
  关中有五郡,京兆府、凤翔郡、华阴郡、兴平郡、冯翊郡。
  其中,京兆府户籍人口二百余万。
  除城内长安、万年两县,咸阳县的人口最多。
  李瑄认为咸阳不仅仅只是发展工商,耕地归于农,也是必要条件。
  “回禀至尊,宦官、杨氏更喜欢长安以东的骊山周围,和长安北面的渭水,以及长安以南的终南山。在西面的咸阳原划归官府的土地仍不够均。”
  开元天宝的宦官,在李隆基的纵容下,家资动辄千万。
  在他们眼里,渭水、骊山、终南山才算好地方。
  越是往西,土地就越贫瘠,所以在咸阳原上占领的土地较少。
  王公贵族们只能吃差一等的,将咸阳原上的许多田地揽去。
  “我明白了!”
  等这次巡视地方回去,他就敲打一些宗室诸王公主,没收他们的籍外之田,和制度内多余的田地,为百姓的生计。
  宗室被供着还不满足,学着豪强大族去土地兼并。
  “李县令认为我颁布的考成法如何?”
  李瑄想看看身为县令的真实看法。
  “咸阳的一众属吏,都觉得有压力。但臣不考虑这些,只一心为百姓的衣食,这比考成更重要。”
  李廙回答道。
  “能这么想很不错,天下的官吏要都像李县令这样,何愁不太平?”
  李瑄赞叹李廙的话。
  立法考成,一目了然。那些混吃等死之辈,一定混不下去。
  庸才看到诏书的那一刻,也会嚎啕大哭。
  优胜劣汰,本就是官场规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