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979节
常铉赶紧回应。
李瑄点了点头,又与常铉交流其他一些关于民生的事情。
然后在常铉的陪同下,来到码头外,见码头外的百姓。
百姓们扶老携幼来拜见他,他自然得问候一番。
这也符合李瑄的一贯形象。
李瑄每次关中巡视后,次月的《大唐月报》上,就能生动形象地记录天子问候老幼,异常亲民的信息。
是以,天南地北的百姓都下意识认为天子仁厚,是万古明君。
“至尊来了!”
“哪个是至尊……”
“常太守身边者,是为至尊!”
“至尊好生英武,和传说中的样貌,完全不一样。”
“老朽一把年纪,竟还能见到至尊,今生死而无憾。”
“阿爷,至尊是什么?”
有三岁孩童问。
“是让天下吃饱穿暖的圣人。”
一名中年男子回答。
从不同的视角,能在李瑄身上看到不同的功绩。
“拜见至尊……”
百姓们知道礼数,李瑄所过之处,按照传言中那样,向李瑄行礼。
“诸乡亲父老,不必多礼。”
李瑄上前,抬手示意百姓免礼。
一句父老乡亲,拉近无数亲近。
他让官兵到一边去,自己拉着一名老者,嘘寒问暖。
把这名老者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难以发声。
这种架势,古往今来独一份。
李瑄还将一名孩童携在怀里,并从口袋中掏出洛阳的“果糖”,分给遇见的孩童们。
不多,一人一颗。
小孩们根本没见过这玩意,拿着纸包的果糖,不知该如何。
还是李瑄亲自示范,放在一名孩童的口中。
那种甜蜜,让他们一瞬间眼睛明亮。
对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平民百姓不敢相信,高高在上,只存在于报纸、传言中的至尊,能与他们这些贫贱之民,打成一块。
相由心生,在百姓心中,李瑄的仁德充斥内心,他们忘记了李瑄当皇帝之前是一名将军。
忘记了李瑄当皇帝的过程。
似乎一切都是天命所归。
李瑄在一个时辰内,一路走数里,让所有的百姓都看到他。
他本人也不知疲倦,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完事后,李瑄支开常铉等地方官吏,让锦衣卫挑选十几名乡里老者,李瑄在通济渠边,请他们喝一杯热酒。
实际上,是询问一下,临淮太守、长史、别驾,和诸地县令为官如何?
有没有豪强大族横行乡里?
有没有达官贵人再行兼并之事?
被挑中的老人脸色通红,像是焕发第二春一样,至尊请他们饮酒,这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
以后在乡里街坊,够他们吹嘘一辈子。
“朕此次南下,除了来看看你们,让你们看看我。是听说这里有贪赃不法的官吏,与豪强勾结。临淮有无这种情况?如果有,朕当场就将他砍了,以慰民心。”
李瑄用一种诱导式的语气,向老者们说道。
意在让他们不必顾虑,不要怕报复。
再大难道还能大过皇帝?
不说跟随的天策卫禁军,李瑄一声令下,淮南省的府兵会在数日之内,于临淮齐聚。
“至尊明察,不要杀常太守。常太守非常好啊!他在我们临淮,我们都衣食无忧。他还亲自在农忙时耕种,令官府补助孤寡,拯救慈幼。连义仓的税都不用缴纳了,我们的孙儿,都可以去乡学读书了…………”
听到李瑄的话后,一名老者连忙向李瑄说道。
他在为常铉说情。在他心里,常铉是难得的好官。
“是啊,常太守还给棉花种子让我们耕种,那玩意可金贵着呢。”
“常太守审理案子的时候,开诚布公,令人心服口服。”
一众老人不理解李瑄的话,纷纷向李瑄求情。
“哈哈……诸位误会朕的意思了,若没有罪,朕是不会冤枉的……”
李瑄笑了一声,虽然老人们说的许多都是朝廷规定的策令。
但只要坚决服从策令,就是一个好官吏。
老百姓有口皆碑,说明常铉大概率是清廉官吏。
“天子英明,太守能干。我们临淮比淮阴好上百倍,老朽今生知足。”
又有一名老者接李瑄的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瑄好奇地询问:“淮阴郡很不好吗?”
淮阴是著名的淮水畔之郡,在临淮郡的东南面,与临淮郡紧邻。
总体来说,淮阴郡不如临淮郡。
经济、人口,都差临淮郡一大截。
“是也!去年还有淮阴郡百姓,到达临淮谋生呢!国泰民安,淮阴郡有恶霸的消息,竟顺着通济渠漂上来……”
老人向李瑄回答道。
太平盛世了,竟还有人逃难到临淮。
再加上生活在通济渠旁,道听途说,认为淮阴郡很不好。
“是吗!”
李瑄想着淮阴似乎并没有灾害。
如果情况属实,刚除贱为良几年,就有失去土地逃难的百姓,那地方官吏难辞其咎。
当李瑄深入追问老人的时候,但老人只是一知半解。
道听途说,不可尽信。
李瑄也没再追问下去,过不了几天,他就会去淮阴看看。
与老人们将一壶酒饮尽,李瑄告别前,祝他们身体健康。
这样的话,非常暖心。
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刻。
此时,李瑄的车驾已经从船上运下。
天策卫骑着高头大马在前,李瑄坐在龙辇上,先回临淮城。
日昳时刻,目送李瑄回城,百姓们这才在捕快的劝说下,各回各家。
归途之路,议论不止。
人人都赞叹天子圣明,能见到明君,是邀天之幸。
特别是被李瑄邀请喝酒的十几名老人,被一群人围着,问“宫廷玉液”是何等滋味?
孩童们在回忆着,皇帝带来的甜味!
……
临淮太守府,为李瑄的暂居之地。
当夜,李瑄在此休息。
翌日,廖峥嵘向李瑄禀告,锦衣卫经过探查,临淮太守在百姓心中名声不错。
也未查到什么过错。
最多只是一些鸡毛蒜皮,拥有纠纷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每个地方都有,在所难免。
临淮郡也有锦衣卫驻扎,但廖峥嵘派遣的是随行圣驾的锦衣卫,以防止地方上的锦衣卫与官吏之间,过多牵连,从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确定临淮郡没问题后,李瑄就提前规划继续南下的日期。
一连七日,李瑄在常铉的指引,游走除临淮县以外的两个县,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
李瑄还视察临淮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常平仓库。
临淮的彩绸和漆器非常出名,每年依靠此,获得巨大的利润。
常铉也一直关注彩绸和漆器,依靠大运河,将这些倾销向洛阳、长安。甚至通过丝绸之路,到达西域。
不过李瑄建议临淮郡能拓展其他业务。
据他所知,彩绸和漆器,临淮在南方的诸郡中,并不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