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997节

大唐天将军 第997节

  在天宝年间,李白刚入兴庆宫的时候,李隆基问李白:“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
  “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李白以此回答李隆基。
  而李隆基笑道:“学士过多粉饰。”
  李白年轻的时候,为求官职,说了许多自己不想说的话,写了许多自己不想写的诗。
  但面对李瑄,李白说的是真心话。
  一句过古代君王,是对李瑄最高的评价。
  自古以来,从未有过李瑄这样的君王。
  《大唐月报》,李白期期都看,里面关于李瑄的文章、理念,古今未出现过。
  或许侵犯贵族士大夫的利益,或许不符合自古的规矩、礼仪,但自始至终贯彻儒家的“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前没有人做到,现在李瑄做到了。
  能看出,李瑄把“家天下”思想看得很轻。
  他不是一味的打破陈规,而是用强有力的手腕,笼络军队,人心,然后重拳出击。
  李瑄麾下的将领,多是行伍出身。
  军队改革,用自己的体系,贯彻意志。
  从而有当今的时局。
  “天下复杂,多成不足。古代君王虽然有缺陷,但还是有许多长处的,我一直以为自己勤勤恳恳,一心为民,百姓就能永远富足。以为明正典刑,就能使官吏腐败遏制。此次南巡,却发生触目惊心的情况,人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李瑄先知先觉,经过二十年风云,磨砺成一代帝王。
  他比古代君王最强的一点是他能尽可能做到公平。
  他能接受李姓无能,而被推倒的结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希望“唐”,能成为后人真正交口称赞的一个“字”。
  而非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提并论。
  过在当代,功在千秋这句话,李瑄一直不推崇的。
  这句话,洗刷多少残暴?
  后人享受福泽,怎能让前人承受苦难吗?
  所以李瑄在造福后人的同时,致力于当代百姓的发展。
  哪怕知道解放工商,过快的发展,会催生百姓的欲望。
  但只要世界上只有大唐强大,有朝一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整合全球资源,建立以华夏民族为体系的巨无霸。
  那就是“唐”的胜利!
  “我也听说淮阴郡之事,利欲熏心之徒,自古皆有。大树上有几只虫子,不足以撼动大树。天下人都知道至尊殚精竭力,以巡视南方震慑宵小。如这样下去,那些妖魔鬼怪,迟早会显形。”
  李白缓缓地向李瑄说道。
  他也看过《西游记》,觉得很有意思,也有期待感。
  如今的《西游记》,许多隐喻就是国家中的贪官污吏,李瑄暗示他们是“魑魅魍魉”和“妖魔鬼怪”。
  《西游记》之所以能流传这么广,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李瑄所著。
  现在《西游记》衍生一批狂热者,他们来到洛阳的净土寺和长安的弘福寺,这些唐玄葬呆过的寺庙。
  有的甚至开始自己的“西游”,西出长安,到达西域。
  天下郡县,最少出现上百个“花果山”和“五指山”。
  各地官吏上书朝廷发现“水帘洞”。
  这是文化带来的影响。
  更多的落榜文人,开始尝试写小说为生,出现不同形式的小说。
  有逻辑紧密的小说,令地方追捧。
  “我也希望官吏们收紧欲望,为民做事。他们身兼百姓的意志,有令人尊敬的地方,还有优渥的俸禄。有什么不知足的目的?”
  李瑄开口说道。
  实际上,他已经决定源源不断地进行整肃风纪。
  开始对御史台进行改革,扩大监察机构。
  御史台的官吏太少,即便监察御史被李瑄扩大到三十个也远远不够。
  李瑄回去后会设立三十个监察部。
  即监察第一部,监察第二部,监察第三部……以此类推。
  每一部的长吏为监察御史。
  现在的监察御史经过两次更改,已经为正五品。
  而监察部设六品到九品十三个官吏,并有流外官三十余名。
  今后不仅仅是监察御史巡视地方,连监察御史下属官吏,都可以依照朝廷的命令对郡县进行巡视,并且代表“天子”。
  另外,每一个省,设立巡查部。
  代表巡抚进一步对地方进行巡查。
  要让官吏对刑法产生畏惧,从而克己奉公。
  不能只靠自觉。
  “至尊曾说过,翰林院是出宰相的地方。可我却无法把握住。我时常想,一个人怎能靠诗文出名呢?还得靠执宰天下名留青史。”
  讨论起时政,李白为此而感叹。
  李白即便到老以后,也想着“拨乱反正,治理天下”。
  历史上,也是在人生的末年,成为永王的幕僚,为永王写下“永王东巡歌”,并表达自己的踌躇满志。
  就像是历史上杜甫所著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是这个时代所有诗人的心声。
  诗仙也是人,像古人一样的远大抱负,一直存在。
  曾几何时,李白也想过李瑄登基后,重用了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杜甫,为何不用他呢?
  直到“智慧宫”出现,李白才知道,治理天下的才干,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
  李瑄之所以是李瑄。
  是因为李瑄从来不会直接把一个人提拔到天上。
  统帅军队的时候,李瑄对将领们论功劳提拔,一级一级。
  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官吏,都是一步步升上去的。
  李瑄最信任的幕僚李泌,曾经为李瑄立那么大功劳,就因为一直是白身,李瑄没有直接提拔为相。
  而是先任天策府行军司马,然后范阳太守、兵部侍郎,到现在兵部尚书。
  现在为入相做基础。
  李白的目标是宰相,李瑄就算与李白关系再好,也不可能使他“一步登天”。
  “太白已经名留青史了,如今的几位宰相,一个月连休息两天的时间都没有,又不敢饮酒,怕误公事。哪有太白这种逍遥自在,我猜后人一定会称你为诗仙……”
  李瑄诙谐地说道。
  李太白,可比宰相有名多了。后世李白可谓妇孺皆知。
  而真正妇孺皆知的“相”,恐怕只有诸葛亮了。
  事实上,李白还是错误的理解了“智慧宫”,以为智慧宫只是一个教导知识的地方,一个负责编著图书、翻译图书的地方。
  要知道,智慧宫祭酒可是“从一品”的官职,是仅次于宰相的一品大员。
  而真正的智慧宫,是李瑄让唐人“思想转型”,跳出循环,使华夏民族螺旋上去的场所。
  谁是智慧宫第一任祭酒,只要将智慧宫治理好,绝对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李白“济世安民”的心太重,没有选择担任智慧宫祭酒。
  “诗仙……诗仙……”
  李瑄的话,让李白一扫惆怅。
  往事不可追,就像现如今的美酒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
  可能是琼浆玉液醉人,也可能是李白的酒量下降。
  饮酒不到一个半时辰,李白已经微微有些醉意。
  看李白醉酒高歌作诗,李瑄停止再饮,只是与李白静静谈话,说古论今。
  李白最崇拜的人是谢安。
  李白最崇拜的诗人是谢眺。
  李白想如陶渊明一样田园隐居。
  李白也向往道家无为。
  李白有轻侠之风,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任侠之气。
  在李白的梦中,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他是太白星转世,醉酒在人间,是人间的谪仙人。
  他复杂且多变,天真又认真……
  日月齐出,星光灿烂,是李白的境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