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姐姐的亲事后 第178节
她就喜欢用女人,一点不比男人差。
周三姑娘却道:“可这样一来,那以此补贴家用的老百姓怎么办?我爹说可以赚钱,但不能跟乡下人争这几文钱的利。”
温竹君当然考虑到了。
“这个你放心,我们租了荒地,还要请他们去割草制作精料呢,他们还不用进城这么麻烦,我们可以直接给工钱,到时候制作的草料再运回城,无论是卖给路过的客商还是卖给那些铺子,都不怕没人买。”
周三姑娘眼睛闪闪发亮,“而且那些老百姓也不怕少了钱贴补家用,那些客商的车马也不怕吃坏肚子,咱们丰源更能留客了,这个主意好。”
温竹君笑了起来,不过这个事儿也不太赚钱,但好歹算个好事儿吧。
她就这个操劳命,闲不住。
郑溪和周三姑娘十分振奋,两人没做过生意,听到这个赚钱门路,登时就商量了起来。
得早些去租地,如今都夏日了,那些草割了还能再长一茬,再晚些,就只能割一茬了。
周三姑娘当即便想好了,回家就找亲爹帮忙,去衙门里租荒地,反正那些地都荒着,除了长草也没用处。
郑溪则是准备拿出自己的私房,她有些好奇,“这么好个主意,也算细水长流的生意,你怎么会想到要我们俩掺和?”
要知道,她在玉京的生意,家里人都很难掺和一脚。
温竹君笑道:“你们俩才是东道主,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也不是一点私心没有的。”
要是叫她自己去张罗,怕是需要些时间,流程还很麻烦。
郑溪和周三姑娘对视一眼,大笑起来。
租荒地的事儿落实得很快,而且最近大雨,丰州不少地方被淹,对田地租卖看管很严,但荒地则是抬手就过了。
等那边将将才修好几间棚子,堆了不少草料后,周尧便到了。
温竹君干脆直接甩手,让周尧接手去管,至于商队,则是让商队长带着继续出发了,依旧是买粮。
她也说不好,反正感觉近几年买粮都不会亏。
这天刚把手边的账本看完,迎着蝉鸣声声,还有斜阳余晖,霍云霄风尘仆仆地到家了。
他这些天也忙坏了,在丰州各处跑,除去安抚灾民,还要收拾那些趁机作乱的匪徒,天气又热,确实不容易。
“回来了?”温竹君抬头看他,放下笔笑道:“看你这一身汗,先喝碗绿豆汤吧。”
霍云霄接过绿豆汤一饮而尽,气喘吁吁道:“阿竹,师兄给我来信了。”
温竹君一愣,反应过来,“太子重新监国了?”
霍云霄点头,“听说皇上身体抱恙,师兄才得以出东宫,顺利监国,说是三皇子也领了差事,不过邸报未见详情。”
温竹君:“太子说什么了?”
“这次不止丰州受灾,临近三府都被淹了好些地方,朝廷还出动了赈灾使。”霍云霄擦了汗道:“他来信是想叫我好好照顾自己。”
“太子对你可真关心。”温竹君又给他递了碗绿豆汤,“希望他跟太子妃都好好的。”
霍云霄叹了口气,面露遗憾,“阿竹,我可能还不能陪你,大梁北边受灾,北戎最近就有异动,师兄说东南边还有倭寇作乱,怕是今年都不得安生,对不起,说好的要陪你。”
“正事要紧,你忙你的。”温竹君连忙道:“不过外头有什么情况,你得告诉我,不能瞒着我。”
霍云霄连连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了,温家传来的信,你快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温竹君看着厚厚的信封,眼睛一亮,这么厚,肯定有美貌娘亲跟温春果的信。
不过,第一封信是温兰君的,应该是姚坚写的,是他的字迹。
“二姐姐生了个女儿呢,太好了。”
霍云霄听到这话,满眼羡慕,“二姐夫这次肯定要高兴坏了,先开花后结果,大喜事。”
温竹君装作没听见他的话,坐在一边开始看信,美貌娘亲跟温春果都好,侯爷爹和夫人也身体康健。
她笑着和霍云霄道:“家里没事儿。”
霍云霄一愣,想了想道:“不知道嬷嬷身体怎么样了。”
第123章 捡漏的第一百二十三天难以避过的劫数……
温竹君听他提起赵嬷嬷,也有些愣神,这次匆匆忙忙来了丰源,都未给赵嬷嬷传个口信。
“你别担心,嬷嬷在庄子里养鸡养鸭,还养了小狗呢,日子好得很。”
在侯府操心的事儿多,还要照顾他这个“孩子”,那才累呢。
霍云霄闻言点点头,“你赶紧回信,我去置办些丰源的土产一起送回去,我们夫妻都来了丰源,北戎眼看又起了乱子,她老人家肯定担心。”
温竹君看着霍云霄的身影,笑着摇头。
青梨也笑了,“侯爷瞧着,还真会疼人了呢?”
“你啊,说别人,自己好好抓紧吧。”温竹君拿笔写字,笑道:“周尧回来了,你还在我边上坐得住?”
青梨红着脸,“我是您的丫头,自然坐得住了。”
温竹君只笑不语,她身边的丫头至今无一人成亲,说实话,她还不想这样,传出去还以为她这个人怎么了,把持着丫头婚嫁不松口。
“好了,如今家里事少,我又不愿跑,你要是乐意,不如去周尧那?”
青梨面上一喜,屈膝行礼后,便红着脸匆匆跑了。
果然是有人就好办事,草料行的筹备,总共不过半月,荒地有了主,草料也在精制,人也给力,竟然连销路都寻好了。
郑溪和周三姑娘对这事都很重视,不管是出于对钱的尊重,还是自己第一次开铺子新鲜,两人都把速度贯彻到极致。
七月盛夏,一改之前的大雨倾盆,如今是烈阳焦灼,丰源真是热的没处躲,连之前快要溢满的河道也渐渐退了,运河里的船跟舢板又恢复了原样。
郑溪拉着周三姑娘上门讨水喝。
温竹君看着两人亮灼灼的眼睛,不由失笑,“这已经很快了,做生意哪有你们这么急的?”
周三姑娘也笑了,“其实我们也是学过掌家的,只不过这还是第一次自己去寻一门生意呢,太新鲜了。”
郑溪跟温竹君多熟的人了,可不像周三姑娘那样客气。
她正色道:“已经有十几家铺子定了我们的精料,等再过阵子,那些老百姓手里的存货送完,这些铺子就必须找我们订购了。”
“没错,等他们用的差不多,咱们的草料存货也多起来了。”周三姑娘激动的绞着帕子,“到时候就按照竹君姐姐说的,咱们盘个铺子,做草料行供来往客商用。”
温竹君忍不住笑了起来,果真是钱能激发潜能,举一反三都会了。
“喝点酸梅汤吧,刚在井里湃过的。”
郑溪摇了摇团
扇,又拿起帕子擦汗,“如今这样天热,不知他们可都还好,北边遭灾,北戎又有异动,就连东南都没个消停,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二皇子来了丰源,自然也不是来玩儿的,如今也算是和霍云霄得偿所愿,能一起抵御北戎了。
温竹君摇摇头,“只希望内里不要乱了,至于北戎,其实也不足为惧。”
那么多年都被大梁压着,不可能就今年能爬起来,只希望大梁自己不要出幺蛾子就行。
这天,大头提前回来通知,说霍云霄要回家了。
前线操练辛苦,回家一趟不容易,温竹君想着这时候不能亏了这小子,便直接叫青梨牵了一头整羊回来,另外特地买了两斤牛肉,吩咐厨房这两天好好做饭。
这里的羊养得好,羊油极厚,连羊奶也多,想到玉桃跟姚坚说玉京里的猪油和牛乳越来越贵,她心里也渐渐起了点主意。
反正自己有商队,有些事儿慢慢做总是能做成的。
霍云霄回来时,正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他满头大汗的进门,见温竹君正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纳凉。
“这时辰你怎么不去找她们俩说话?”
温竹君起身朝他走去,笑道:“再多话也不用天天说,再说了,你都要回家了,我不在像什么样子。”
霍云霄抬手,让她不要过来。
“我这满身的汗臭,可别熏着你,等我洗完再来跟你说外头的情况。”
温竹君见他乖觉,便停了步子,吩咐丫头准备摆饭,饭菜这时候摆出来,等霍云霄洗完,也就不烫了。
霍云霄披散着一头湿发,敞着衣领就走出来了,连鞋都懒得穿。
他神色恹恹的坐下,说话都没什么力气,少见的无力模样。
“阿竹,这仗不好打,北边也不安稳了,要不你还是回玉京吧。”
温竹君吓了一跳,她这时候可不要回去,玉京也不见得有多安全。
“什么意思?太子怎么了?”
“不是太子。”霍云霄摇头,“我也是才知道的,是北边三府,丰州,还有明州、惠州,三府的义仓,余粮十不存一,现在甚至都比不上乱成一锅粥的肃州,如今还有东南边倭寇作乱,要是西越再掺和一脚……”
温竹君不解道:“义仓怎么会是空的呢?总督呢?巡抚呢?不是说会派赈灾使来吗?”
霍云霄叹了口气,鬼知道为什么是空的。
他气愤地拍了下桌子,“也不知道朝廷怎么想的,出这个馊主意,赈灾使就是张炳之,还兼任此次的粮草转运使,他上次就想让我死,这次还不定会出什么幺蛾子。”
温竹君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太子这次没派人跟来吗?义仓是空的,那朝廷的赈灾粮呢?”
她说完便反应过来了,东宫势大,已经引起皇帝猜忌,这个时候,太子应当蛰伏,这次也不会出头。
霍云霄愤愤不平地嘟囔,无奈道:“我既然答应了你,不瞒你,那我就都告诉你,你知道师兄为什么一直要盯着张炳之,盯着贪腐吗?”
温竹君凝眸沉思了下,淡淡道:“国库不丰?”
她一直就有此猜想,但也不敢出口,因为大梁的表面看起来花团锦簇,一点没有颓败的迹象。
至于太子为什么要想做清水里的领头鱼,她从来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是一国储君,没有好处的事儿,怎么可能会干?
霍云霄都习惯了温竹君的聪慧,点了点头。
“是啊,这么多年安稳,国库却越来越空,可见贪官蠹虫的厉害,去年肃州一事,更是拖累,便是抄没了那么多官员的家财,补回来的银两,也不足百分之一,现在不止赈灾粮,还有军粮也不足,今年这仗,难了。”
也难怪师兄这么着急,可偏偏皇上不急,还有心情去行宫避暑呢。
温竹君半晌说不出话来。
“如今这情形,那张炳之就能拿出来吗?太子一党竟也同意张炳之来?”
霍云霄端起饭碗,沉声道:“天晓得了,咱们这还算好,明州淹了四个县,惠州淹了五个县,已经要饿死人了,反正师兄说张炳之此人一贯巧舌如簧,希望他能挤出粮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