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念念繁星> 念念繁星 第124节

念念繁星 第124节

  她语重心长地说:“星星,别光顾着谈恋爱,你要为自己的未来多做考虑。”
  “你得知道,蓓蓓有我和任俊兜底,怡然和易辰也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兜底,你小叔,那么混蛋的一个人,当初也有你爸爸为他兜底。而你呢?没有人为你兜底。”
  “你把两个弟弟抚养大,是你一直在为他们兜底。星星,你要未雨绸缪,社会上的竞争很残酷,等你们三个长大了,工作挣钱了,陈念安和满宝找了对象,结了婚生了孩子,谁会来管你?他们的心思只会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
  “但你学到的东西永远是你自己的,别人抢不走,所以我希望你能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子,以后在社会上才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我的意思是说,你和陈念安、满宝,还有你那个男朋友,现在,也许你会觉得,他们是你最亲密的人,但以后,十几二十年后,不一定的!那时候你只能靠自己,因为你没有爸爸妈妈,你明白吗?爸爸妈妈和弟弟是不一样的。说句不恰当的比喻,任俊要是没了,任婷是分不到遗产的,受益人只会是任俊的爸妈,我,还有蓓蓓。”
  “换到你身上也一样。星星,好好为将来做个计划吧,恋爱可以谈,两个弟弟也可以管,但你要合理地分配时间,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自己身上。”
  ——佳颖阿姨是什么意思呀?
  祝繁星已经很久没听别人对她说这些话了,刘爷爷和俞奶奶的观念不一样,他们认为亲情至高无上,尤其是俞奶奶,总说等陈念安和祝满仓长大了,祝繁星会享福。
  难道没福可享吗?
  佳颖阿姨是让她早早地准备起来,和两个弟弟亲兄弟明算账?
  这也太早了吧?陈念安才上高一呢。
  她是必定要供他们读大学的,砸锅卖铁也得供,大不了卖一套房嘛。至于以后,他俩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不来管她了……不管就不管呗,她可没那么脆弱,一个人也能过日子的。
  思绪一转,祝繁星又乐观起来。将来,祝满仓会如何,她还真不敢
  保证,但陈念安!她可以拍着胸脯打包票,小老虎是一定不会丢下她的。
  就算她病了,残了,瘫了,傻了,陈念安也不会丢下她。
  嗯,就是这么自信!
  第109章 第03章能与她同频的人,唯有陈念安……
  志成中学高一(1)班的班主任是个五十出头的男语文老师,姓赖,头发永远梳得整整齐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赖老师深耕讲台近三十年,思想偏保守,至今没换智能手机,自然没和学生们加上微信。不知哪个调皮学生给他看了陈念安和黄怡然长假时的合影,搞得小老头忧心忡忡,立马把两个孩子分别叫去办公室谈话。
  陈念安真是百口莫辩,举手发誓说自己绝对没有早恋,那只是一场普通的家庭聚餐,赖老师让他写下保证书,说再有状况发生,就要叫家长了。
  家长?哪里来的家长?陈念安面无表情地写下保证书,回到教室后,又遭到同学们的哇哇起哄,他烦不胜烦,视线对上黄怡然,她竟是心情很好的样子,还冲他俏皮地笑,把他气得够呛。
  升上高中一个多月,陈念安能明显地感觉到,各门课程比起初中时更难了,身边的同学们也更厉害了。
  志成中学的生源虽然不如二中优质,但经过中考分流,还是能招到不少想走读的高分学生。陈念安只是保送生中的第二十七名,在统共四百多名高一新生中,他并没有特别出挑,开学时的模拟考也只考了全年级第七十三名。
  他在网上查询2013年志成中学高三学生高考后的升学情况,发现,清华录取两个,其中一个是竞赛保送,北大录取一个,总数比起二中来少得可怜。哪怕是对省内考生更为友好的a大,也只录取了三十二个来自志成的毕业生。
  志成的一本上线率是68%,而姐姐说过的五中是73%,十四中是76%,二中更是高达94%。
  光看数据,不怪姐姐当初说志成“那么烂”。
  陈念安想,自己至少要保持在全年级五十名以内,才有机会考上a大,想更稳妥些,就得在三十名以内。
  这三年,还是要开足马力,继续往前追啊。
  陈念安适应着高中生活,除了学习变得更加紧张、和黄怡然的“绯闻”令人头疼外,其余的一切,他都很喜欢。
  喜欢学校食堂的午餐和晚餐,菜量大,味道好,米饭不够吃还能免费加。
  喜欢体育课,教体育的关老师是个退役的羽毛球运动员,曾经代表a省参加过全运会,陈念安加入了关老师执教的羽毛球社团,每周能去练两回,在场上挥汗如雨,相当解压。
  他最喜欢的还得是学校图书馆,这是他就读过的三个学校中最大的图书馆,藏书众多,除了中外名著,还有许多当代文学,甚至有国外的畅销书。
  这几年,陈念安早把姐姐买的书看遍了,一直苦于没书看,来到志成后,他就像老鼠掉进大米缸,乐颠颠地把书一本本借回家,每晚睡觉前都要看会儿书才能入睡。
  交友方面,他的新朋友大多是坐在最后一排的男生,郑立,肖程泽,宋嘉恒,清一色的大高个。
  慢慢熟悉起来后,班里同学大多知道了陈念安家里的情况,都觉得他好惨啊!可陈念安早没有了自怨自艾的心态,他坦然地面对着自己孤儿的身份,在赖老师的提醒下,甚至向学校申请了贫困补助。
  他是姐弟三人中唯一一个有资格申请贫困补助的人。
  祝繁星名下有两套全款房,经不起查,便从未申请过,而祝满仓父母双全,只是失踪了,姐姐说满宝要是去申请补助,人家搞不好会报警,把他的爹妈从地图上某个犄角旮旯找出来,那才是一场灾难。
  只有陈念安符合标准,孤儿,名下无任何资产,法定监护人还在老家,他一个人落户在钱塘。用钱塘方言来说,他就是个袋儿户口,多年来一直没法落户在102室,这个状况要等他升上大学、把户口迁到学校才能解决。
  就这样,陈念安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贫困生,学费被减免,每个月还能拿到两百块生活补贴。
  得知消息后的祝繁星下巴差点掉下来。
  秋风乍起后,同学们不再穿夏装校服上学,陈念安终于穿上了那身黄白相间的运动装,每天早上,他给满宝准备好早餐,七点多骑车出门,晚上九点四十分回到家。
  祝满仓已经变成一个独立能干的小伙子,早上自己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早饭,再系上红领巾,背着书包、拎着饭袋独自出门上学,晚上,一个人待在家也不会害怕,再也不会狂发消息“骚扰”姐姐。
  十月下旬的一天晚上,陈念安骑车回家,刚拿出钥匙,大门就被打开了,祝满仓站在门后,叫他:“哥哥,你回来了?”
  他像是一直等在客厅,陈念安进门换鞋,问:“你作业做完了吗?”
  “早就做完了。”
  “洗过澡了吗?”
  “洗过了。”祝满仓跟在陈念安身边绕圈圈,说,“哥哥,我想和你说件事,今天我在楼上吃饭时,爷爷告诉我的。”
  “什么事?”陈念安问。
  祝满仓说:“爷爷说,四楼的王奶奶,快死了。”
  陈念安一惊:“你说什么?”
  祝满仓连说带比划:“爷爷说401的王奶奶得了癌症,什么癌我忘了,爷爷说是什么晚期,医生说救不活了,不给她开刀,让她回家休息,俞奶奶说就是叫她回家等死。”
  陈念安经常能遇见王奶奶,那是一个风风火火的老太太,年纪比俞奶奶大上两三岁,留着一头奶奶们最爱的短卷发,身型不胖不瘦,出门健步如飞,看不出来有病啊。
  这几年,王奶奶和老伴儿邓爷爷帮过陈念安不少忙。邓爷爷退休前是个电工,祝繁星念高一高二时,102室灯泡坏了,电路跳闸了,都是邓爷爷来帮忙维修,陈念安向他学了不少电工知识。
  而王奶奶给他们送过好多吃的喝的,在刘爷爷和俞奶奶出门时,也帮忙照管过祝满仓。
  陈念安在401室吃过几顿饭,对王奶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当初祝怀军去202室讨钥匙时,陈念安亲眼看见,王奶奶挺身而出,狠狠地打了祝怀军一个巴掌。
  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死呢?
  第二天早上,陈念安上学前,先去二楼找爷爷奶奶打探情况。刘爷爷正在吃早饭,给陈念安也盛了一碗泡饭,又拿了个咸鸭蛋,俞奶奶递给他一瓶腐乳,让他自己夹,陈念安就坐在餐桌旁,一边吃泡饭,一边听刘爷爷讲述事情始末。
  王奶奶的病是九月底查出来的,在那之前,她已经不舒服了大半年,但一直没去医院看,实在疼得受不了了才叫女儿阿华陪她去看医生。
  一检查,肝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多个脏器,医生说,没有手术的必要了。
  阿华带着王奶奶去上海看病,上海的医生给了相同的结论,他们建议阿华把母亲送去临终关怀医院,或带回家休养,总之,留在任何一家医院治疗,花的钱就是打水漂。
  阿华下不了决心,还是王奶奶自己拍的板,她说,不治了,她想回家。
  平时,俞奶奶和王奶奶很要好,两人是打牌搭子、散步搭子,还一起参加过夕阳红旅行团。
  俞奶奶神情颓丧地坐在椅子上,显然是受了打击,说着说着眼睛就红了:“上半年社区体检,我叫玉香一起去,她死活不肯去,说这把年纪了,最怕的就是体检,她说查出一身的毛病,钱花下去,治又治不好,何必去遭罪?这种想法就是不对的,她要是早点去检查,也不会是晚期啊,念安,你说是不是?”
  陈念安点点头:“嗯。”
  “其实这样也好。”刘爷爷很看得开,说,“熬个个把月,玉香就解脱了,阿华也不用花太多钱,玉香趁着现在能想能说话,赶紧把身后事安排一下,股票账户么算算清楚,银行存折也准备好,总比怀康走的时候要清爽,对伐?”
  陈念安知道,妈妈临走前给姐姐打过电话,算是说了遗言,而祝叔叔一句话都没能留下,是姐姐一辈子的遗憾。
  “也是。”俞奶奶说,“只是现在难熬啊,我昨天去看她,人都变样了,认都认不出来,哎呦呦,吓得我一晚上睡不着。”
  刘爷爷说:“老太婆,以后我要是生了病,你也别给我治了,我这个年纪,活也活得差不多了,千万别插管,别抢救,念安,刚好你也在,我这话你要记住,不是和你们开玩笑啊,我认真说的。”
  “爷爷你别说这种话。”陈念安说,“得了病该治还是得治,王奶奶是拖坏了,你和奶奶年年去体检,不会有大毛病的。”
  “就是。”俞奶奶说,“老头子,我和你想的不一样,我是要治的,现在的日子多好呀,我还想再活二十年呢。”
  刘爷爷嘎嘎笑:“变成一个老妖婆。”
  俞奶奶和陈念安也笑了起来,笑着笑着,俞奶奶又一次摇头叹气:“唉……覃姐搬走了,玉香又得了癌,这栋楼里,以后就只剩我一个老太婆了。
  陈念安看着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钱塘的城区范围越扩越大,人们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纷纷放弃老破小,搬去新楼盘,这栋楼里,原住民已是越来越少。
  101室的房东2007年就搬走了,把房子托付给中介,变成一套群租房,租客们频繁更换,进进出出从不和邻居们打招呼。
  301室也卖得早,现房东是个年轻人,早出晚归,和大家也只是点头之交。402室、501室租掉了,502室被覃奶奶的儿子卖给一对小夫妻,经过大半年的装修和通风,他们已经入住新家,同样的,没和邻居们有任何互动。
  原住民只剩下201室的娟娟阿姨和贾叔叔、202室的刘爷爷俞奶奶、302室的吕大伯一家和401室的邓爷爷王奶奶。
  还有102室,离开过、又不得不回来的三小只。
  周五晚上,祝繁星回到家,陈念安把王奶奶生病的事说给她听,祝繁星惊呆了,问:“你上楼看过她没?”
  陈念安摇摇头:“还没有,我想等你回来了,和你一起去。”
  第二天早上,祝繁星包了一个五百块的红包,领着两个弟弟走上四楼,去看望王玉香奶奶。
  她不是第一次走进401室,这栋楼里的01户型是三居室,在祝繁星的印象里,王奶奶的家宽敞明亮、干净整洁,采光好得叫人羡慕,可如今,那套房子拉着窗帘,变得阴暗、压抑、腐朽……空气里还散发着难闻的中药味。
  邓爷爷像是一夜之间老了十岁,步履蹒跚地领着祝繁星三人去到主卧床边,王奶奶形容枯槁地躺在床上,头发稀疏,面容蜡黄,眼窝深陷,肚子还胀得老大,疼得直哼哼。
  她已经没法和探望者聊天,只能睁着一双浑浊的眼睛看向祝繁星,祝繁星握住她的手,说:“奶奶,我是星星啊,我来看你了,你好好养病,会好起来的。”
  王奶奶摇摇头,眼角滑落下一滴眼泪。
  陈念安牵着祝满仓站在姐姐身后,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死亡气息。
  祝繁星三人没待太久,在这样一个地方,面对这样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谁都没法待太久。祝满仓早就吓坏了,硬忍着才没当场哭出来,从头到尾拉着陈念安的手,身子不停地发着抖。
  回家后,祝繁星心里特别难过,拿起手机就拨通了梁知维的电话。
  她说:“大壮,你还记得我生日那天,你来钱塘找我,在小区门口见到的那个奶奶吗?住我家楼上四楼的那个,我和你说过的。”
  梁知维沉默了两秒钟,才回答:“有点印象,怎么了?”
  祝繁星说:“她生病了,肝癌晚期,医院已经不给治了,她现在就在家等死,这些年,那个奶奶帮过我很多忙,我刚刚去看她……”
  “星星。”梁知维说,“我现在在老师办公室,有事要找他聊,过会儿我给你打电话,好吗?你别太难过了,人有生老病死,谁都躲不过的,那个奶奶……我记得,应该也有七十多岁了吧?”
  祝繁星愣住了。
  梁知维说:“我先不和你说了,晚点再打给你,拜拜。”
  电话被挂断,祝繁星呆呆地坐在床沿上,知道梁知维不是在敷衍她,他是真的有事。
  他也不是冷漠,他要是个冷漠的人,当初也不会在半路上救助她。
  他只是不认识王奶奶,仅仅一面之缘,他对王奶奶没有丝毫感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