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众村民听了,欢呼雀跃,马上散了。
贾政疏散了工人们,让他们去推水坝,留下了潘武和袁三保。
袁三保满脸不赞同,也不好当面阻拦。
“水源的事情,我另有办法,袁管事莫忧。”贾政出言宽慰袁三保“这附近有地下水源,挖口井出来,蓄水池仍可以用,不会耽误很多时间的。之后我细细告诉你。”袁三保听了,也放下心来。一时心急,他忘了还可以打井。
此地两山夹沟,地下必有水源。虽然打井比起直接截取河流要费事些,但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贾政见袁三保知晓了关键,就笑着让他去忙了。
袁三保走后,贾政与潘武离开工地,往山边没人的地方走去。
“潘武,你可知道你们今日被人陷害了?若是主事的官员不像我这么好说话,把你们这群人都砍了头怎么办呢?”贾政严肃说道。
潘武一脸后悔,“小人初时虽然也觉得不对,但不忍看着同村村民冒险。现在想想,的确惊险。多谢大人体恤百姓。”他躬身作揖,向贾政道谢。
“无需多礼”贾政扶起潘武“我看出来你不是个行事冲动的人,相反,你做事还是比较谨慎的,这很好。”
“潘武,你想不
想为我做事?“贾政问道。
“只要大人不嫌弃,小人当然愿意。”潘武很是惊喜。
“我需要你为我调查一些事情”见潘武听了有些犹豫,贾政又说“你放心,这些事情你能做到。贾府在京郊有一些田庄产业,你帮我调查这些田庄的田租,这几年来,涨了几次,有什么原因。”
“我会把你安排到一处庄子里。我吩咐你的事,要在暗中进行,不可被旁人,尤其是田庄管事知道了。除了田租,还要打听这三年庄子的实际收成,银钱与物产都需要清楚。”贾政安顿道。这件事不难,贾政想先试试他的能力。
潘武慎重应了。
“另外,今日的事你回去多多留心,最好想办法弄清楚那个传信的人是谁,他背后又是谁主谋的。这件事我不强求,若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无妨。”贾政对此事不抱希望,试试看就行。
“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你自己,一切都要暗中进行。”贾政不想潘武因为替自己办事而出了意外。今日一事,他认为潘武其人既有善心,又有细心,做事也是比较牢靠的。
“小人记下了。”潘武回道
贾政把几步外的书文叫过来,对他道“回去同管家周瑞说,把潘武安排到京郊一处田庄里做事。对太太说,从私库支一百两给潘武,并安排两个丫鬟服侍他母亲。”
书文恭敬应了。
“潘武,我一向是赏罚分明的。我也相信你可以做好。”贾政拍拍他肩膀。
“一定不辜负大人栽培。”潘武双手抱拳,行的是江湖人的礼。
贾政今日收下潘武为他做事并不是临时起意。他早就想招揽一些得力帮手,只是荣国府那些下人,关系盘根错节,并不合适。书文是他贴身小厮,也不合适。最近遇到的人里面,袁三保是个人才,但他是官员,只有潘武可以一心为他做事。
只是他心里仍隐隐担忧着今日之事的幕后主使,也许对方的目标真的是自己,和荣国府。
贾政摇摇头,不再去想。敌在暗,他在明,若对方真的有心陷害,这次不成,还有下次,总会露出马脚的。
只是若要打井取水,工期也许会耽误,看来又要赶工了。
古人打井虽没有探测器,却有一些日久年深总结出的经验。一般来说,此地两山夹一沟,沟沿必有水流。这里已经发源出一条小河,那么地下水定然也是有的。
袁三保那边很快找来了几位工匠并一位有名的风水大师。在古代,看风水的大师业务广泛,不仅管死人的事情,还要为活人做事。找适合建房的土地,确定朝向,还有就是寻找水源,打井了。
贾政看这大师的确有些才干,他拿着自己的罗盘还有几根铜丝,和一些贾政看不懂的工具,认真勘探了两个时辰。找出了三个可能有地下水源的地方,用白色石灰确定位置。
一旁的钻井工人会意,立马准备工具开始钻水。
第二天一早,其中一处标记成功钻出了水。贾政很是佩服这位风水大师,这才叫术业有专攻呢,于是让袁三保重赏了大师。
钻出水源后就是钻井。先开井口,深达基岩。再用大型铁具舂碎岩石,随后清理泥沙,加固井壁,制作地面取水装置。
井水比起河水,温度要低。因此并不一定需要降温处理。但贾政仍保留了先前的冰窖设计,若是之后实际中井水足够清凉,那么冰窖也可以用来做冰镇食物器物使用。
如此忙碌下来,又是五六日,才把井水,蓄水池与冰窖的工程彻底完成。水车已初具雏形,风力装置也开始制作。若是接下来一切顺利,可以赶在预定的期限完成。
这几日,贾政自然没有时间回荣国府。期间,王夫人每日都派人送来各种解暑凉汤,药丸,还有各色点心,还带了几件轻便的夏日常服,适合在工地穿的。贾政心中也很感念王夫人这样细致的关怀。
暂缓了一口气的贾政,决定休息一日。
当晚,与袁三保说明安排后,贾政早早就回了家。
此时已是七月下旬,暑期仍未退散,只是因为到了晚间,不再酷热。比起上午在工地上的暴晒要好得多了。
贾政一到家,王夫人便把上次元春来信的事情说与了贾政。
贾政听罢,很是赞同地点点头。看来元春在宫中是有些活动范围的,不仅可以传信,还能知道一些前朝的事务。也许,她的心并没有完全被禁锢在皇宫。
“难得元春在宫中还挂念我的事情。下次她有信来时,你传话给她,就说我记下她说的事情了。让她在宫中谨慎做事,三年后,我一定想办法让她平平安安回家。”
元春当时进宫,是选的女官。她现在是静妃宫中的司簿,中等职位。女官与妃嫔不同,虽然也是三年一选,但每五年会放一批人出宫。
之前贾政就对王夫人说过皇帝偏好节俭的事情,因此元春在信中提到此事,王夫人并不惊讶。也就没有急着给贾政传信,今日贾政回家了,她才告诉贾政。
“老爷多日没有去老太太那里请安,晚饭不若就在老太太那里用吧。”王夫人建议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等我换身衣服,咱们就一起去老太太那里吧。”
贾政他们到了贾母屋里时,已有许多下人在旁静候了。
另有贾赦邢夫人,王熙凤李纨,还有迎春姐妹等人。荣国府这边的人基本来齐了,只有贾琏离京办事,贾珠卧床,不能来。
“可巧,大老爷来老太太这里用晚饭,二老爷也回来了,今日真是凑得齐全。”王熙凤笑道。
“等过几日大爷好起来了,也能日日来陪着老太太,尽些孝心。”李纨这几日难得展颜,此时也与王熙凤一起凑趣。
众人也都说笑着,一时间,气氛很是融洽。
贾母见家中大小都有孝心陪她吃饭,高兴地连用了几杯绍兴酒。
“老太太今日高兴,只是要少喝些,下个月,还有更高兴的事儿呢!”王熙凤走到贾母跟前,轻拿下了酒杯。
贾母自然知道王熙凤说的什么,笑的更加开怀“你这凤丫头一张贫嘴倒是厉害,不知道操办起事务来厉不厉害?”王熙凤年初才管的家,还没有主过什么大事。
“那有什么?有哪里不懂的,有大太太和二太太在旁边看着,定不会教我出丑的。”王熙凤分别看了邢王二位夫人一眼,又是爽朗一笑。
“你这凤丫头快别贫嘴。前日我与她一处时,她还说呢,今年是老太太七十岁的整生日,一定要大办一次,让亲戚朋友们好好热闹热闹,也让老太太高兴高兴。”王夫人笑着说罢,瞥了一眼王熙凤,示意她稍微收敛些,今日两位老爷都在,不好太放肆。
贾母的生辰在八月初三,今年正是七十寿诞,的确应该大办的。
“琏儿媳妇,有什么不懂的多问问你太太。咱们这样人家,千万不可在大事上丢了面子。”贾赦出言叮嘱了王熙凤一句,王熙凤听了忙应声。
“我也没有经办过这类大事,怕是指点不了什么,多问问二太太才是应当的。”邢夫人笑道。她这话的确有一半是实情。王夫人和王熙凤听罢都笑了笑,并没有什么反应。贾政也听出了其中暗含的两分酸意,只是面上不显。
陆续间,下人们已把晚饭摆好了。没人再关注邢夫人的话,众人开始用饭。
第9章 一家欢笑灯烛下“二……
“二老爷近日事忙,实在辛苦些,可有中暑呢?”贾母问贾政道。
“多谢老太太关怀,新接的案子是在京郊工地上,又因为路远来不及回城,就常宿在外面。虽然天热,但是夫人日日为我送来驱暑的丸药与羹汤,派来的下人们也很细致,因此在外面是半点苦头都没有的,更没有中暑了。”贾政起身笑着回答了贾母,说罢又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