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但现在主管却成了他,不知道圣上会不会不做封赏,反挑错处呢?也许圣上可以借此机会免了他的官也说不定。
  只是,也可能给他升官。升得越高,也就,跌得越惨。
  事情都没有朝着贾政的猜想去发展。
  竣工那日,工部尚书封严和工部的一些郎中,员外郎,都来检阅过,圣上没传什么消息来。
  封尚书见宫殿修的简约又不失大气,内饰也毫不铺张,但丝毫不减皇家气派,对贾政很是满意。
  “存周这次公事完成的很好”封严难得展颜一笑,边说边拍拍贾政肩膀。
  诸位同僚们也是纷纷称赞,道贺。
  次日早朝,封尚书上了折子,禀报大殿已经竣工,圣上随时可以去避暑纳凉。
  皇帝只是简单赏了工部尚书,郎中与贾政一些金银物品。没有多说。
  同僚们都为贾政隐隐遗憾,他们谁都知道这座宫殿实在用了苦心。
  外面赤日炎炎,人在殿中,如处冰室。依山傍水,风景极佳。实在是避暑的好去处。
  他们都以为贾政会因此升官,没想到圣上的反应却是不咸不淡。
  贾政本人却很平静,没有升官对他来说,不是坏事。其他人见贾政神色淡淡,也就以为他们勋贵人家,不在乎加官晋爵。
  大殿竣工一个月后,宫里的元春升了女史。
  元春入宫两年,本来一直是静妃宫中的司簿。她在宫中处处谨慎,因此皇后的谕旨传来的时候,她隐隐有猜测。便在几日后,找了机会又往家里去了一封信。这才彻底弄清楚了。
  此事在贾家传开后,除了贾政与元春,其余人都很高兴。
  元春自然知道在宫中做事,职位越高危险越多。
  贾政却知道了皇帝的用意,他是借着给元春升官,表明自己对贾家的态度。
  那含义也很明显:你们若能好好做事,我会顾念着老臣旧情,留着你们做事。
  若是不安分不听话,那么好好想想自己和后代的命运吧
  明白这一点的贾政反而放了心。起码他知道了此时皇帝对于四大家族,还不是预先杀之而后快的态度。
  皇帝步棋,也是想看看这些人的反应,若不识相,反而更猖狂,那么留着也没用。
  若是识眼色,做事也看得过去,那么也可以先留着用用。
  他既不想这些家族中有人位高权重,但也不介意先把那些不识相的人捧到高位,再狠狠处置。
  所以说自古流传的俗语有些总是有道理的,伴君如伴虎啊。
  贾政自来到红楼世界,就忙着公事,此时终于松了口气。可以好好歇几天,考察考察府内可待改造的事情。贾母寿辰已过,此时正可以开始他的改造。
  只是,贾政观察几日后,发现贾府上下已经有了不小的改观。
  他觉得奇怪,就问了王夫人。王夫人便把自己与王熙凤说过的告诉了贾政。
  这的确出乎贾政的预料。没想到他影响最大的人竟然是王夫人。
  倒也很好理解。贾政提的建议总与元春的话不谋而合,王夫人担忧女儿在宫中的处境,也就对贾政的话很上心。
  再加上她认识到了王家靠不上,薛家势微,也就想着自己要与贾政同心协力,不让贾家倒台。元春在宫中如履薄冰,贾珠前途已经断送,宝玉还小,现在她必须站到丈夫这边,将贾家保住,保全子女的靠山。
  说到底,也是出自一片慈母心肠,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就是王夫人现在这样。
  第12章 京郊赏秋其乐融融秋……
  秋天,是京城最好的时节。树叶开始变得半黄半红,天空高远而明亮。温度宜人,秋风和煦,正适合出游。
  贾政想带几个孩子去京郊赏秋,并在庄子上小住几日。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的安排。
  他先与王夫人商议了一下。
  “那么不如先禀告老太太,老太太肯定也想去。珠儿这几个月也好起来了,可以出门换换心情。还有大老爷那边,琏儿不在家,凤丫头一个人也无聊。东府那边看老太太怎么说,若她心情好,也可带着珍儿媳妇去。她是新媳妇,跟着去也热闹热闹。”王夫人听了贾政建议,已经开始盘算有多少人去,准备多少车马了。
  贾政对内宅的事情有时候确实不太周到,此时经王夫人提醒也立刻同意,
  “还是夫人想得周到,等明日早晨请安时,我向老太太说。”
  次日早晨众人在贾母处用罢饭,贾政就把出游的事情提了出来。
  贾母还没说话,就看到宝玉两眼圆睁,已是雀跃难耐了。
  “你这个主意出得好,合该咱们一大家子出去赏秋,在庄子上小住几日,就像寻常百姓那样。”
  “凤丫头,这次又该你打点行李车马了。”贾母笑着看向王熙凤。
  王熙凤笑着应了,又问“东府那边要不要叫珍大嫂子同去呢?”
  “叫上,与你做个伴。”贾母也很体贴王熙凤,她知道贾琏不在家中,王熙凤也寂寞些。
  贾母又看向了李纨,问道“珠儿身子已经大好了吧?”
  “回老太太,大爷好得多了,等我一会儿说与他,他定要跟着去呢!”李纨笑道。贾珠身子恢复得很快,只是贾母心疼他,不让他早晚过来请安。
  贾母见贾珠李纨也去,心中也是高兴。她最喜欢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场面。
  “老祖宗,我们也要去!”宝玉见贾母说了半响都没有提到他,有些着急了。
  宝玉毕竟年纪还小,想不到贾母出门游玩怎么可能不带着他呢?
  “忘了谁也不会忘了你这个小鬼头!”贾母笑着搂过宝玉。
  “你,迎春,探春,惜春,你们四姐妹当然要跟着去了。”贾母又笑着说,在旁边的迎春等人也很高兴,难得有机会出府游玩。
  打点车马与仆人的事自然落在了王熙凤身上。
  最近因为贾琏去了扬州,王熙凤做事有些懒怠。平日里她的一颗心一半在家事,一半在
  贾琏,如今贾琏不在,她感觉空落落的。
  又因为前些日子王夫人对她说的那些话,她在内宅事务上就没有先前那么张扬。不再想着处处要露脸,好让别人夸她,也就不再锋芒毕露。虽然对下人管教仍很严格,只是旁人倒没那么畏惧她了。她的确记住了府里行事不可奢侈靡费,因此也很是花了心思在改变。
  王熙凤身边的大丫鬟平儿是最乐意看到王熙凤这样改变的人了。她与王熙凤自幼一起长大,情谊与别个不同。平常她总是想着法子劝王熙凤行事柔和些,只是没有很好的效果。
  深夜,主仆二人才把出游的事务安排妥当。王熙凤斜靠着软榻,眼睛微眯,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平儿,你说咱们管着这一大家子的事务,落了几分好呢?”
  平儿凑上前,轻轻为王熙凤揉着头与肩颈。
  “奶奶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吗?”平儿轻声问道。
  “倒也不是,只是这些日子以来好似突然醒悟了一般。”王熙凤轻声说着,宛如呓语。
  “我只觉得奶奶自己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紧要。管不管家,只是白添一份劳累,还总被人说长道短。保养好身子,关起门来过日子才是自在呢。”平儿自己并不看重什么管家权力,只是她也知道在内宅,若是突然失势,也少不得被那些捧高踩低的奴才们欺辱。
  “我去和太太说不管家了”王熙凤声音很低,平儿差点没听清楚。
  听罢,平儿失笑摇了摇头。她才不信这话,王熙凤最爱权力,怎么可能主动放手。
  “奶奶睡了吗?”
  平儿见王熙凤双眼已完全闭上,半天没有动静。于是轻轻推了推她。
  见没有反应,平儿不禁觉得好笑。
  从小到大,王熙凤都是这样。在外人面前总是很刚强能干,私下里有时却迷迷糊糊。
  平儿轻轻扶起王熙凤,她仍没有醒。平儿就把王熙凤安置到床上,为她除下头饰衣服鞋袜,盖好被子。
  做完这些,平儿自己和衣躺到了屋里的榻上。今晚由她守夜。
  王熙凤总是事事安排得妥当,这次也不例外。
  贾府出游那日,天气晴好。
  因为是家里人出去游玩,排场也很简单。这一点贾政见了很是满意。
  贾母坐了一乘八人大轿,她牵着宝玉与她同坐。
  贾赦与邢夫人没去。贾政与王夫人,迎春,探春坐一台轿,惜春有奶娘带着坐轿。贾珠与李纨一乘,王熙凤平儿与贾珍媳妇尤氏一乘。另外各人的嬷嬷奶娘丫鬟媳妇人也不多,坐了三顶轿子。因为要在外住两三天,还有两辆车马专门驼行李。
  这在公侯之家来说,算得上是轻车简行了。
  多是女眷,不常出门,因此一路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贾家这次去的庄子在京城北郊,距红叶岭很近,此时正是观赏红叶的时节。一路上遇到的车马还不算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