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忙完这些,贾政就去薛家粥棚那里。
  看到孩子们适应得如此之快,头一日便能帮忙,贾政实在满意。若是放在一年前,他是想象不到这些金尊玉贵的孩子,夫人们,竟也能做来伺候别人的事情。
  眼看着那边队伍末端的百姓都端着粥碗,满意离开,忙碌了很久的孩子们夫人们,这才能喘口气。
  贾政自己拿了两个凳子,放到王夫人与薛姨妈旁边,又扶着王夫人坐下。孩子们也有薛家伙计准备的小板凳,也都坐着休息了。
  贾政又与书文一起,每人给盛了一碗粥,又送到她们面前。
  “原谅我待客不周了!”贾政笑道。
  王夫人与薛姨妈见状,相视一笑。吩咐人去拿她们提前准备好的小菜。
  “都是现成的,直接就能吃了。”薛姨妈笑道。
  “多亏你们想得周到,今日我也能蹭一口吃的。”贾政笑笑,先吃起了粥。
  这一个多月来,每日都是这样劳累,贾政早已习惯。吃饭快一些,便能省下时间多休息一会儿。
  众人从来没有受过这样劳累,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喝着白粥,配着各种小菜,也算丰富,很快就用好了晚饭。
  因为茅屋数量有限,只好安排女孩们住了一间。另外王夫人与薛姨妈住在马车上,宝玉自己单独睡马车。贾政与其他官员一起,在隔壁的茅屋里打地铺。
  第40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之后两日,仍是王夫人与薛姨妈带着孩子们一同施粥。待她们熟悉环境之后,又找到了新的事情做。
  “宝钗仍管着生意就行,顺便与你母亲姨妈看管粥棚。”贾政吩咐道。
  “黛玉探春宝玉三个,与我一起四处巡查。其中需要写告示的,或是写信的,或是向各处传递消息的,也由你们来做。”贾政又吩咐。
  “另有一处专门照管各家小孩子的事情,那里虽有专人在忙,只是人手不太够用,便由香菱和袭人去那里帮忙。”
  因为父母长辈要忙着搭建房屋,顾不上年龄太小的孩子,贾政便筹建了这么一处棚区,就像后世的托儿所那样。
  孩子们各自都有任务,因要做不同的事情,心里难免有些新奇之感。
  “你和妹妹也不要太劳累了,站久了不好。即使有心想多帮帮忙,哪怕与伙计们多换班几次呢?也不至于自己一站就是几个时辰。”贾政吩咐完了孩子们的事情,又来叮嘱王夫人。
  王夫人与薛姨妈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如此劳累了三日的确吃不消。只是因为心里不忍,总觉得应当多做些事,才能帮助到这些无辜百姓,这几日也都憋了一口气来做事。
  王夫人笑了笑,听进去了贾政的叮嘱。又取下颈间常戴着的佛珠递给贾政,说道“如今才发现带着这个做事并不方便,不如摘了的好。”又笑看贾政反应。
  贾政接过之后,将佛珠缠了几圈,戴到了自己手腕上。还扬起手腕迎着光看了看,随后调皮地向夫人笑了笑。
  “父亲,这些房屋要盖多长时间呢?”探春走在贾政身侧,问道。
  “若是天气晴好,施工顺利,大约两个月就能盖好。”贾政回道。
  说话间,他们走到了一处正盖房屋的农户门口,此时院子已有了简单的围墙,房屋基础架构也完成了大半。
  “你们家几口人近日有没有腹痛或是生其他病的?”贾政亲切问道。
  那年轻汉子摇摇头,笑道“多谢大人日日操心,只是我们附近这几家,都没有大事,整天忙着盖房子呢!”
  贾政每日都要走访上百户农家,虽都是类似的问题,但他也没有丝毫懈怠。
  了解情况后,他们又去了下一户,仍是相似。
  “舅舅每日都像这样挨家挨户走访吗?”黛玉又问道。
  贾政看看远处各家各户忙着搭建房屋的景象,笑着点点头,又道“洪水刚过,难免发生灾疫,又极容易传染。若是一个不小心疏忽了,到时弄得这上万人都病倒了,到时才是一筹莫展。”
  宝黛探三个孩子一路上并不喊累,与贾政一同挨家挨户走访,有时探春与黛玉将贾政临时想到的事情写下来,又派人传到众官员处,由他们一一通知下去。
  又走到一户农家,恰好是那日贾政交谈过的家庭。有一八旬老妇,一对夫妻带一双儿女。
  这妇人本姓赵,她老来得子,又有了一双懂事的孙子孙女,其中欢喜自不必说。此时她仍身轻体健,帮着儿子儿媳干活。
  “每日都有大夫来提醒我们,做什么清理?我也不懂,只是大夫总是嘱咐不食用生水,也不要用被洪水泡过的东西。我们都记着呢!”赵婆婆还不待贾政发问,自己先回答了。
  说罢,她又拿出四个杯子,倒了些水。
  “你们不要嫌弃,这杯子是我儿子用木头的边角料做的,水也是统一挑来的干净水,哥儿姐儿将就喝一点,你们一路走过来,也劳苦了。“赵婆婆捧着托盘,将水杯一一递到贾政与三个孩子手中。
  贾政看孩子们并无一点厌恶的神情,也放了心。
  “婆婆,你们盖房子的钱够用吗?”探春突然问道,只是声音有些低。
  赵婆婆有些耳背,又问了一遍探春,这才回道“盖新房子,全不用我们自己出钱!衙门发了一点,听说老爷们也不知道从哪里找了好多富人,也给我们发了一些。还有那些善心人家,卖的木材也都不很贵,各处领的钱足足够用呢!”
  赵婆婆在这边说话,她的儿子儿媳一心忙着干活,不敢耽误时间。
  “婆婆,您的手受伤了。”黛玉突然轻声道,众人听了,也看了过去,是道小口子,冒了一点血。
  探春很快拿出帕子,又扯成几条,紧紧裹住了赵婆婆的伤口。
  “婆婆,大夫说了,只要身上有伤口,就及时包好,更不要沾了污水。”探春细细叮嘱了,又握住赵婆婆两手,轻抚着上面道道沟壑,想到了这些日子看到的许多人,她不自觉红了眼眶。
  “姐儿是个疼人的,也不嫌弃我这个老婆子,好好的帕子就那么撕了。”赵婆婆边说话,边轻抚探春手臂,隔着衣服,她也不敢太用力。
  “婆婆与我们说说怎么盖房子,怎么耕地,好不好呢?”黛玉突然说道。探春和宝玉也有了兴趣,围坐在一起,想听赵婆婆闲谈农事。
  贾政见孩子们将赵婆婆围着,要听故事,就说道“她们几个孩子不懂这些,您讲一些让她们听听,我来帮您干活!”边说着话,就已经挽起袖子干活了。
  赵婆婆本不太想讲,怕耽误时间干活。毕竟又不敢让贾政这位官老爷干活,只是贾政又很坚持,她阻拦不住。她看了看儿子儿媳,见他俩也无可奈何,自己只好听了贾政的安排,挑了些觉得有趣的,讲了一些。
  黛玉本来就是随口一说,调节气氛的,并没有想到那么多。此时见自己一句话产生如此结果,心里也有些不好意思。只能按下不表,专心听赵婆婆讲故事。
  也就随意说了一刻钟的时间,赵婆婆便不再说,看看贾政。贾政也不勉强,放下手里的活儿,寒暄两句,便带着孩子离开了。
  “你们是富贵家庭的孩子,不懂平民百姓之家怎么过日子。如今洪水刚过,他们都要抓紧时间盖好房子,赶在入冬之前住进去。也就不太愿意浪费时间闲聊。”
  贾政说到这里,摸摸黛玉脑袋,柔声说“黛玉不要因为这个不好意思,人都有自己想不到的地方,如今多经历些,日后岂不是就遍晓世情了吗?”
  黛玉听了贾政的话,笑着点点头,很快不再自困。
  宝玉和探春却有些不好意思,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方面。
  探春便说“林姐姐心思细腻,这并没有什么,方才我和二哥哥还要更傻呢!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了。”
  “不是还有父亲为我们兜底吗?”探春又走到贾政旁边,笑道。
  宝玉哪能想到这里,此时听了贾政与探春的话,仍觉得没头没脑的,只是他并不在意。
  “方才赵婆婆所说真是有趣!在书院的时候,时清先生就教我们如何种地炒茶叶,只是我那时并不很在意没有认真去做。如今听了婆婆讲的,真是想马上试一试了!”宝玉笑着说道,他往往最能留意到有趣可玩的事务。
  “既然喜欢,等空闲下来,我与你们一起将咱们的花园翻新一下,重新栽一些花草。”贾政说道。
  孩子们听了,自然欢喜,方才的一点不快也就消散了。
  再说袭人与香菱这边,正忙着照看小孩子。她们俩年纪也不大,都只有十来岁,只是因为总是伺候别人,便也很会照顾小孩子。
  此时香菱正逗着两个才刚会走路的小女孩,她们两个最小,需要人时刻看着。香菱拿了一只布老虎,与孩子玩。
  香菱说话细声细气,待人又温柔又和善,天然一身受小孩喜欢的亲切感,这两个小女孩也就很粘香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