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袭人照看几个六七岁的孩子,也都算懂事,并不胡闹,只是围在一起玩石子。
虽然贾政好心设了此处供灾民们托管小孩,好专心盖房子,只是但凡大一些,可以干活的孩子都在帮家人盖房子,所以此处倒并没有许多孩子需要照顾。
两个小女孩玩累了,一左一右靠在香菱身上。香菱拿随身带着的小梳子她们梳头发。
“你们两个饿不饿,累不累呢?”袭人问两个小女孩。可是两个孩子都玩得累了,迷迷糊糊哼了一声,便躺着睡着了。
袭人怕香菱坐在那里时间久了不舒服,就揽过来一个孩子,搂抱着她,减轻一点香菱的负担。
香菱轻轻抚摸着怀中小女孩的头顶,很是温柔地笑了笑。
“小时候的事情都不记得了,有时候好像能想起来父亲抱着我去街上逛庙会。人很多,四处都是吆喝声。冬天很冷,父亲将我抱得紧紧的,怕我着凉”香菱缓缓说道。
说罢又轻笑着摇摇头,说道“有时却觉得这都是梦,并没有真的发生过”
香菱说到这里,低了头,轻轻拍着怀中小女孩的脊背。口中轻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这大约也来自梦境。
自从五六岁被人贩子拐走后,香菱再也不敢回忆过去的事情,自然也就不记得了。这不仅出自于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也是被打怕了。
袭人空出一只手,像香菱此时的动作那样,轻抚着她的背,柔声说“真真假假,何必分得清楚,就当那是确实发生过的又如何呢?都是独属于你的,永远都忘不了,也不会被人夺去。”
香菱抬头看了袭人一眼,又道“袭人姐姐说得对。”
“方才哼什么歌呢?”袭人问道。
香菱摇摇头“我也记不清了。”
袭人也不追问,哼唱了一首父母哄她睡觉时的童谣给香菱听。
孩子们又在贾政这里待了半个月,其间除了舍米舍钱,或有帮人传消息,写东西,或与贾政一同走访农户,记录各处房屋重建情况,此间种种,孩子们都做得认真,也的确收获良多。
雨彻底停了,书院那边也要重新开始讲课了。孩子们只好由王夫人与薛姨妈带着一起回了扬州城。
贾政也不需要时刻守在这里,他见一个月内并无灾疫发生,也就彻底放了心,留了两名官员在这里,自己也回了扬州城。只是需要将这几个月来各处的灾害数据,做好统计。并写好文书,上报给总督陈光和。
待彻底做好收尾工作,灾民的新居陆续完成。扬州也入冬了。
其间总督陈光和又上书一封,提到贾政在这次江南台风暴雨中的功绩。
圣上两功并算,派人送了圣旨到扬州,赏了贾政一些黄金白银。金银物品倒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圣上的态度值得琢磨。
贾政猜测,此前水匪一事大约因为忠顺王爷的缘故,圣上拿捏不准如何处理,这才拖了几个月,与这次治理水患一同处理了。
表面上看,忠顺王爷与圣上关系亲厚,只是何故忠顺王爷又要做鸦片生意呢?不知道圣上在其中又知道多少?
贾政因受到皇帝赏赐,并有天使亲送圣旨,其中不少圣上的勉励话语,倒是让他略放了心。起码现在,他还是个能臣,并没有杀身
之祸。
便也不再陷入无止境的猜测中,放心准备过年了。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在外过年,都有些思念京城的亲人。贾政与林如海这边早就派人送了年礼进京,并带了许多江南土产。
孩子们一起写了一封信给贾母,另外贾政与王夫人写了两封,一封给贾母,一封单独给王熙凤的。
才刚进入腊月,王夫人与薛姨妈就打点好了里外事务。幸而在扬州,并没有许多亲友往来,家中上下人口也少,王夫人难得过一个这么轻松的年。
此时贾政坐在炕桌前,王夫人坐他对面,桌上摆了几盘扬州常见的点心。二人刚用过晚饭。
“昨天读到哪里了?”贾政拿起手边的民俗故事,问道。
“我哪里记得?”王夫人笑了笑。她记性并不很好,许多故事也是一听就忘。再有最近杂事不少,更难留心于此。
“那我随便翻到哪一页就读吧。”贾政也无所谓。
“还是这间屋子最暖和了!”探春刚进门,搓搓手,略行了礼,就歪到了王夫人怀里。
“又胡说,你们几个的屋子用的炭,哪一年比我这里的少了?”王夫人摸摸探春头发,笑道。
贾政又听到窗外有人说话,偏了头一看,果然是黛玉宝钗与宝玉三个人,正齐齐站着,仰头望天。贾政也抬头看去。
“夫人看,正好是一弯新月!”贾政也觉得今晚的新月婉约可爱,指给夫人看。王夫人搂着探春,抬头略看了看。
探春将拇指食指比成一个圈儿,透过这圈儿看月亮,说道“月儿弯弯”,又去看王夫人,眯了眼睛道“像母亲笑着的眉眼。”
“扬州会下雪吗?”宝玉突然问道。
黛玉仰头累了,稍微靠着宝钗,笑道“并不很多,下起来也是粉一样的,和京城大不相同。”
“所谓瑞雪兆丰年,我也希望今年多下几场雪,明年有个好收成。”宝钗说道。
“宝姐姐很务实,但这种务实又很可爱。”黛玉笑道。
宝钗笑笑,挽着黛玉手臂向屋子走去。
“外面不嫌冷吗?父亲正讲故事呢!快来听!”宝钗黛玉刚走到门口,探春就掀起帘子将她们俩拉了进去。
“也不等我!”宝玉本来正在发呆,一回头却不见了姐妹们。他定神一看,原来黛玉已坐在了屋里窗边,正笑着看他。
第41章 愿得常如此团圆共欢笑……
自从宝玉随贾政夫妇去了扬州,贾母总不习惯。
宝玉自小就是在贾母身边养的,她喜欢日日看到宝玉。
人老多情,贾母将自己所有的慈爱都倾注在了宝玉身上。只是如今宝玉黛玉都不在京,三丫头也不在,其中寂寞更不必说。幸而还有一个王熙凤,日日在贾母跟前凑趣。
鸳鸯服侍贾母多年,她又心细,便与王熙凤商量后,请来了史家姑娘湘云来贾府小住。
湘云是贾母娘家的侄孙女,自然让贾母亲切。可巧的是湘云生来天真烂漫,性子豪爽可爱,这正与贾母幼时性格多有相似,因此有湘云在身边陪着,贾母多了不少欢乐。
此时,王熙凤收到了贾政与林如海自扬州送来的年礼,并几封信件。王熙凤自然知道贾母时刻挂牵扬州的动向,因此扬州一来人,她便引到了贾母这里。
贾母略略看过了送来的东西,看得出儿子儿媳与姑爷都是用了心思的,很是满意。赏了扬州来的媳妇婆子,便让湘云给她读信。
“老太太,这封信是爱哥哥与林姐姐三妹妹写的。”湘云笑道。
“快读给我听!”贾母笑着催促。
此时屋里除了伺候的丫鬟,还有王熙凤平儿,李纨,湘云迎春惜春。
“爱哥哥说,二老爷在扬州为她们姐妹几个选了两间书院,书院的先生都好极了!她们姐妹都很有进益呢!”湘云继续看下去,又复述道“这里是林姐姐写的,她说自己的身子好多了,秋冬季也不咳嗽,更少生病了,让老太太也要保养身子,不要挂念她们。”
“还有探春妹妹,她的字写得更好了,一看就与旁的不同!”湘云笑道。
贾母听了宝玉黛玉的话,已经很是高兴,此时看湘云调皮,便将她搂到怀里,问道“三丫头怎么说?”
“三妹妹说老爷在扬州诸事顺利,还得了圣上的许多赏赐。她又说老爷将金陵的薛姨妈母女接到了扬州,姨妈家的宝钗姐姐性子稳重平和,做事又周全,姐妹几个都喜欢她。待日后回京,老太太见了,定也喜欢。”湘云读完信,笑道“我却也没见过林姐姐与宝姐姐呢!”
迎春道“林妹妹活泼机敏,聪慧却顽皮,总喜欢与宝玉和探春玩闹。”说罢,微微叹了口气,她也很想念姐妹们,“宝姐姐我也没有见过,只是听说过。”
贾母见迎春低沉,也有些疼惜,又将她搂着,笑道“待你们二老爷明年回了京,你们姐妹几个少不了一起玩闹了!”
“就是说呢!这不还有一封信,是她们几个孩子专门写给迎春和惜春的。”王熙凤笑着示意平儿,平儿便拿了信递给迎春。另有一封给贾珠李纨的信,平儿也递给了李纨。
迎春看罢信,心里又是喜欢又是羡慕,忍不住落了两滴泪。
“二姐姐难过什么!等她们回来,咱们定要好好拷问,让她们将所见所闻细细道来,岂不是咱们自己也算去过了吗?”湘云笑着安慰迎春。
惜春年纪虽小,但也和湘云一起安慰迎春,迎春也很快不再难过了。
“你们姐妹几个一起玩去,我与你们凤姐姐再说会儿话。”贾母笑道。
两个孩子走后,贾母问道“二老爷在信中可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