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因为宝钗给出的条件实在太好,又极适合家中有困难的妇女,因此不到一个月,织娘也已齐备。
只是宝钗亲眼看过了这些织娘各自的艰苦情况后,于心不忍,又给她们的月钱添了一些。吃食住所也都比其他丝厂要好。
如此安排了,宝钗才觉得自己好受一点。
其间,薛姨妈知道了宝钗正筹备的事情,也很欢喜。女儿心善又能干,薛姨妈心里不知有多么满意。便总是在宝钗与管事们议事时,也在旁待着,为女儿做后盾。
宝钗忙着筹备丝厂,宝黛探三姐妹也很忙,姐妹几个准备着教小孩子识字。
“我觉得这本开蒙书并不好!孩子们都是穷苦人家,最好是教他们一些立刻就能用到的,这样他们也愿意一直来学,而不是知难而退了。”黛玉道。
宝玉合上了自己找来的几本开蒙用书,有些泄气,便道“找了这么多,你都觉得不好,我再也找不到了呢!”
探春看宝玉不高兴,便说“二哥哥总是这么容易放弃,忘了父亲怎么说你了吗?”
宝玉也是一时不满罢了,就笑对探春说“那么你去找书吧!我无能为力了。”说罢,歪在了软榻上。
黛玉正自思索,也不理会宝玉。踱步思考了一会儿,黛玉突然说道“不如咱们自己来写一本!”
“黛玉要写什么书?”黛玉听到声音,回头一看,果然是贾政笑盈盈进来了,身后进屋的是王夫人和薛姨妈。
黛玉便略行了礼,抱着贾政手臂说道“舅舅,你知道宝姐姐要找人教织娘的小孩子们读书吗?”
贾政笑着点点头“宝钗说你们几个自荐当先生呢!”
“刚从宝钗那里过来,她正忙呢,我们就来看看你们几个。”王夫人笑说。探春挽着母亲,扶着她坐到了炕桌前。
“我也觉得宝钗这件事办得妥当,到时候开工了,少不了亲眼看一看去。”薛姨妈也说。
探春拿了茶壶,为母亲和姨妈倒茶,又倒了一杯端到贾政面前。
贾政没有接过来,故意道“探春肯定有事求我,我还是先不要喝茶的好!”笑罢,坐到了王夫人旁边。
“女儿有事找你,哪有做父亲的故意推脱呢?”王夫人说道。贾政轻拽夫人的袖子,没有搭话,笑看孩子们的反应。
“若我有事找舅舅帮忙呢?”黛玉笑道。贾政却也摇摇头。
黛玉看一眼宝玉,宝玉摊摊手,表示爱莫能助,拿自己的父亲没办法。
黛玉见状,计上心来,她和探春对视一眼,便互晓心意。
“舅妈,你管管舅舅好不好?”黛玉边撒娇边摇着王夫人手臂,探春也是同样。王夫人没了办法,就看一眼贾政。
贾政笑道“你们姐妹太聪明,所谓擒贼先擒王,少不得我这个小兵要听你们吩咐了!”
“谁是贼王?”王夫人道。
贾政反被逗笑了,拈了一块点心递给夫人,也不回答,笑道“先吃块点心。”
说罢,贾政随手拿起王夫人用过的茶杯抿了一口,便说“你们不满意找到的启蒙教材,想要自己写,是不是?”
宝黛探三姐妹便点点头。
“却不知道如何来写?”贾政又问。
三人又点点头。
贾政便笑,“那有什么难的,你们几个只是没有写过书,也不敢写,心里太敬畏了,反而受了束缚。”
又道“对那些孩子们来说,学字最重要是即刻就能用到的,比如各种常用物品的名字,数字,或是账本里常见的。那些店铺里的小伙计刚开始学习时,也是学这些的。”
黛玉便点点头,说道“万一他们不愿意学,或是不听话呢?我们总不能教训他们吧。”
探春宝玉都静待贾政回答。
贾政想了想便道“孩子们也许比较顽皮,玩闹惯了,耐不下性子来学。我想你们不如将要教的常用字编成一些押韵的歌谣,又好记,又可以唱。孩子们说说笑笑,既觉得好玩,也学会了写字。”
“父亲说的有道理,启发了我好多。”探春说道“林姐姐你不是写了好多故事吗?不如也编一些可以学字的小故事教孩子们呢?”
林黛玉写故事本是暗中进行的,她不好意思被人知道,此时却被探春不小心说了出来,就有些脸红,说道“哪有写什么呢?三妹妹胡说了。”
探春也发觉自己口快说错了话,便和黛玉道歉。
贾政却说“我觉得以黛玉的才华,日后定可以成为一代文豪!比肩李清照和谢道韫。写文章故事都是好事,不要不好意思嘛!”贾政先夸黛玉,又逗了她一句。
“林妹妹写的故事在哪里?我也想看看呢!”宝玉道。
“还不能给
你看。“黛玉轻声说了一句,就歪到了王夫人怀里。
王夫人便将黛玉搂着,一下下抚摸黛玉脊背,与她絮絮说着家常。宝玉见状,也窝进薛姨妈怀里。
“父亲,那本书里的故事都是你写的吗?”此时贾政坐到了书桌前,探春便跟了上去问道。
贾政点点头,问道“喜欢看吗?”
“里面的故事很新奇,与先前听过的都不同,我们都很喜欢呢!”探春说道“林姐姐也许是看了那本书,才想自己也写一些什么吧!”
探春又问道“在大海上航行是怎么样的?威尼斯和英国又在哪里呢?”
贾政看出探春关注更多的是书中异域的风物,便详细说了自己知道了关于威尼斯和英国的事情。
探春便叹口气,说道“我也想乘着大船,站在甲板上,看一看一望无际的海面。”
又道“也去那些地方走一走,看看父亲写的人物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呢?”
贾政便笑,摸了下探春的头,说道“你日后想做什么便和我说,父亲总是支持你的。”
探春笑得眯了眼睛,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
第45章 花谢花飞花满天……
扬州水务衙门,齐鸣急匆匆拿着邸报呈给贾政。
贾政接过去看,齐鸣便解释道:“南河苏北一段,昨日翻了一只官船,是运送官盐的。”
齐鸣见贾政神情还算冷静,又问“大人有何打算?”
贾政看完了邸报,没有回答。他想了想又问“按理来说,此案应当联合盐政衙门一起查办。”
齐鸣点点头,回道“那边的林大人也得了信。”
贾政从桌案后面走出来,吩咐道“咱们便去那边走一趟吧!也省得来回通报了。”
贾政和林如海聚到一处,分析了手头现有的信息,并没什么重要发现,二人本打算亲去调查,只是过了两日又收到邸报。案发现场所属的荷州县令,吊死在了家中。
又经搜查,这个县令的书房竟然藏了五万多银子。这似乎将案件引到了一个明朗的结局。
县令与贼寇联手,抢了货船,贪了五万银子的赃款。只是这个县令何故吊死了呢?
贾政和林如海都认为其中必有文章,便想深入调查。可巧,圣旨到了,却是嘉奖他们的。
说他们两个衙门案子办得好,如此短的时间就查到了赃款,那县令如今身死,就当是处置过了,货船倾覆一案也就此了结了。
“真是奇也怪也!”贾政叹道“本来是这么大的一件事,却还没有如何去查,竟然莫名其妙就结案了!”
林如海笑笑,站到了窗边,却叹了口气,说道“殊不知这官场的奇事怪事多着呢!存周何故做此感叹呢?”
“只是这其中的隐秘却永远埋进水底了。”贾政又道。
林如海又走到贾政身边,轻声说道“西北那边的战事存周可知情?”
贾政摇摇头,只待下文。
“听说那里打了几场败仗,又有官员在其中闹事,钱粮也很短缺。”林如海道。
“如海以为这两件事有关联?”贾政又问。
林如海摇摇头,又道“事情扑朔迷离,咱们都没有置身其中,如今所说的也只是猜测罢了。”
贾政便说“知道的多了也不好,知道的少了也不行。这官场也真是难做啊!”
“如今圣意明确,此案已经盖棺定论,咱们也没理由再操心。”林如海拍拍贾政肩膀,劝道。
贾政笑了笑又说,“大概凡是要酝酿一个大阴谋时,总有许多边缘人物因为看不真切,想要凑近些,最后便无端与这阴谋陪葬了。”
林如海懂他意思,也没多说,二人相视一笑。
宝钗筹备许久的丝织厂也已开工,凡事都按着她的计划进行。黛玉探春宝玉自荐要教织娘们的小孩儿认字,此时也上了一个多月的课了。
因为她们姐妹几个自己也要去书院学习,便每月只有五六天的时间去教小孩儿。宝钗另请了两位女先生教导孩子们。
黛玉和探春在为小孩儿编写童谣时,突发奇想,竟然写了两个小故事出来。模仿的是贾政那本书中的内容,她们的成品也很类似后世的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