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这其中不过江枫二字,说的也是枫树,不是乌桕树呢?”英莲不解,便问道。宝玉也是同样疑惑地看着宝钗。
宝钗反而不答,又看黛玉。
黛玉走到宝玉跟前,便说“前些日子我和宝姐姐三妹妹一处写文章时,突然想到这句诗。三妹妹便问,在江南河畔似乎很少看到枫树,那这句诗中写的大约不是枫树吧。宝姐姐便说江枫可能是两个地名,并不是树木。”黛玉顿了顿又看宝钗。
宝玉追问“好姐姐们不要打哑谜了,快告诉我们吧!”
探春忍不住笑,便道“后来我们还去河边看了看,发现扬州河畔种的多是乌桕树,到了秋天便呈现出这般绚丽的红色,所以想来是作者误将乌桕树认成了枫树呢!”
宝玉却摇头“真有这样可能吗?”
宝钗笑了笑道“大约只能作为一种解释吧,三妹妹还问过府里的花匠,那人也说枫树很少种在河畔的。”
英莲听罢,笑道“如此说来,这句诗又有新的解释了!”
黛玉看英莲欢喜,便揽着她肩膀,附和道“也许是呢,也不能将作者叫过来问个清楚,不如自己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吧!”
英莲笑道“我最喜欢自己琢磨诗句,有时虽不解其意,但细细琢磨着,也能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每每读时就好像面前展开一幅幅图画,我都能走进画里,细细观赏呢!”
宝玉拍手笑道“这正是读诗的好处了!”
“你这样说让人以为你肚子里装了多少诗词歌赋呢!可真要让你写几首,你又脑袋空空了!”黛玉笑道。
宝玉却说“有我在反而更能显出姐妹们的才华!”
“二哥哥也不害臊,怎么还骄傲起来了!”探春也笑宝玉。
“有什么好臊的,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哪里比姐妹们强的,大家在一处欢欢喜喜,玩玩闹闹,已经很好了,何必分个高下。”宝玉又道。
黛玉故意道“也许是为自己找了个台阶吧!”说罢,用手绢捂了嘴巴偷笑着,挽着探春走到前面去了。
幸而波罗寺只在半山腰,孩子们说说笑笑也就到了,并不觉得疲惫。见了寺门,他们也不着急进去,都坐在门外凉亭中,等待后面的长辈们。
此时王夫人与薛姨妈均坐着小轿。贾政却仍是步行跟在轿子旁边。
王夫人有些过意不去,想让贾政也坐轿子。
“不过是走两步路罢了,全当疏散筋骨,夫人和妹妹好好坐着吧!”贾政笑道。
“老爷都出汗了,快擦一擦。”王夫人将自己的手帕递给丫鬟锦屏,示意她帮贾政擦汗。
“哪有这样金贵,还要夫人操心。”贾政只是拿过锦屏手里的帕子,自己在脸上擦了几下,又揣了起来。
王夫人无奈笑道“也不知拿去了我多少块帕子,也不还给我。”
薛姨妈很会插话,笑道“我那里正好有宝钗拿来的许多缎子,还来不及给姐姐拿去。随姐姐喜欢,想做多少方帕子就做多少,总也用不完的。”
王夫人看了薛姨妈一眼,又看贾政,又道“我横竖说不过你们,不如你们俩多聊几句,我要打个盹。”说罢,眯了眼睛。
薛姨妈笑道“姐姐总是这样,干脆我也不说了,睡觉去也!”
贾政见状,清了清嗓子,哼了首民歌。来来往往的游人倒是笑着打量他,他也不理会,只自顾自地哼曲怡情。
王夫人仍眯着眼睛,手指却一下下敲着竹椅,和着贾政哼唱的节奏。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第49章 白日放歌须纵酒待贾政几人也到了……
待贾政几人也到了波罗寺门前,孩子们早就迎了上来。王夫人与薛姨妈也下了轿子,走到孩子们旁边。
黛玉笑道“舅舅还记得昨日怎么说的?”
贾政故作不解,摇了摇头。
黛玉跺跺脚,气道“舅舅偏袒人!”
宝钗却揽着黛玉肩膀,说道“姨夫偏袒了何人,你自去找出来,加以惩戒不就是了?”
黛玉挽着探春手臂,说道“宝姐姐也要欺负我,三妹妹,咱们要怎么办呢?”
探春便在黛玉耳边说了几句话,黛玉点了点头。
王夫人和薛姨妈自然早有预料,只是笑看孩子们的反应。
黛玉和探春哪有什么新奇的招数,只是仍像平时那样,挽着王夫人和薛姨妈的手臂撒娇,纵然这样简单,两位长辈早就软了心肠。
王夫人便说“既然我们犯规了,便自愿接受惩罚吧。”薛姨妈也是笑着如此说。
黛玉想了想,便道“罚舅妈和姨妈为我们每人裁两件冬衣,如何呢?”
薛姨妈便笑“何止两件,十件都可以!”
宝钗也道“单为黛玉和探春再做两件披风,怎么样呢?”
黛玉却说“我们又没有找你要,宝姐姐何必来凑热闹?不过既然宝姐姐主动提出来了,我和三妹妹就勉为其难答应了。”
宝钗很是好笑,在黛玉鼻尖点了一下,笑道“姨妈你看看,她自己得了好处,却说得好像是为我好一样。颦儿这个嘴啊,真是让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说罢仍不满足,又在黛玉的脸颊轻轻捏了一把。
黛玉捂着脸,扑到薛姨妈怀里撒娇道“姨妈管管宝姐姐好不好,她又欺负我呢!”
薛姨妈却说“你们姐妹几个,不是这个找我帮忙,就是那个又欺负别人了,我还是站到旁边谁也不管比较好,不然又说我偏心了!”
黛玉无法,又看向王夫人,脸上满是娇憨之态,王夫人立刻软了心肠,揽着黛玉道“好孩子,舅妈搂着你。”
这边又玩闹了一会儿,众人便进了寺庙。孩子们都是有规矩的,进了庙里,也不再打闹,只是静静各自上了香,又叩拜过,舍了香油钱,便在寺里观赏。
寺庙规模不小,各处屋舍倒有好几十间,其中亭台游廊也很有趣味。孩子们转了大半,便有些累了。
那边王夫人和薛姨妈早就吩咐人预定了庙里的斋饭。只是今日往来香客众多,他们便与其他人一同吃斋,也没有什么特殊待遇。
用完斋饭,宝玉和探春又在禅房后面找到一处极清幽的小花园,就与姐妹们一起去花园中逛了逛。
“宝玉你看,这是什么水?”探春指了指花园中的三股山泉水问宝玉。
宝玉走近了看到其上一方红褐色石头,刻了三个篆字,并几行小字做以解释。
贾政王夫人薛姨妈已经坐到了泉水旁的石凳上,中间还有一方大石板桌。
此时阳光斜斜打在人身上,鼻中闻得阵阵草木清香,难免引人困倦。
宝玉突然拍手道“这泉水名叫救疫泉,前朝时此地发生了瘟疫,有传言此泉水可以抗疫救人,众人便来此饮了泉水,果真好了,便得了这个名字。”
黛玉笑他“怎么急吼吼的,慢慢读不好吗?”
宝玉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我是想到咱们可以煮些泉水来泡茶喝,一时兴起。”
探春早和宝钗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茶具,在石桌上布置好了。
“还是宝姐姐想得周到!”宝玉赞道。
宝钗笑了笑却说,“你们哪里知道这是姨夫准备的?他早知道庙里有这山泉水,偏你们提出要来,却不知道预备这个。”
探春笑道“既然准备好了,咱们就来烹茶吧!”说罢自己先拿了茶壶灌了一壶山泉水,又放到了小火炉上,开始烧水。
王夫人在旁边有些倦意,本想半靠着躺椅歇一会儿,却觉得在外面如此不太好。就起了身,四处走了走,又打起精神来。贾政虽没有一直跟着,却时刻留意着王夫人。
不一会儿茶泡好了,宝玉和探春先倒了三杯茶奉给了长辈。
贾政闭上眼睛抿了一口,故意道“这是什么茶呢?我却猜不出了。”
宝钗却和黛玉对视了一眼,黛玉便道“姨夫再猜猜看!”王夫人和薛姨妈听了,自是疑惑,就也喝了一点,细细品味。
王夫人尝了一口,心下了然,便说“有一点陈皮味。”
薛姨妈道“却又像是新鲜的陈皮?没有那种晒干了的味道。”
探春拍手笑道“只有父亲答不出来!”
贾政又喝了一口,才慢悠悠说道“大概是将茶水用新鲜的橘子皮滤出来的吧!”
宝钗和黛玉早知道贾政是故意的,只是笑笑,也不搭话。
正说着话,另一壶水也滚好了,宝钗又泡了茶,为姐妹们每人倒了一杯。
英莲和袭人喝了会儿茶便去花园里玩去了,待回来时又捡了许多树叶。
探春见了,叹道“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突然想到了之前还在京城时,家人们去红叶岭赏秋,还在田庄小住了几日。不知不觉,竟然都两年多了。”说罢,又想到了迎春姐姐和京城的家人,又叹了口气。
黛玉揽着探春,说道“怎么你反倒伤春悲秋了呢!以前这可是我的事情,你们总还要劝我呢!”黛玉故意这样玩笑,也是为了安慰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