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王夫人略微惊讶,说道“待我问问看吧。”
  贾政点了点头,说道“老太太肯定愿意咱们带着黛玉一同回京的,如海那边应当也没什么不答应的。我是真心想让妹妹与咱们一同回京,她在金陵只有一个哥哥,再无什么亲人。反而在京城有你这个姐姐,还有二哥,有血亲伴着,总是好的。”
  王夫人自然知道贾政所言是考虑到她的缘故,便笑道“老爷总是这么体谅我。”
  贾政笑了笑,便说“夫人既要谢我,应该拿了谢礼过来,显得郑重一些。”
  王夫人想了想,起身为贾政倒了杯茶,说道“清茶一杯,略表谢意。”
  贾政喝了一大口,叹道“为何比我自己倒的茶更好喝呢?”王夫人但笑不语。
  玩笑罢,贾政又正色道“只是我担心宝钗有自己的主意,也许不愿意回京吧。你与妹妹说时,记得叫宝钗一起。她若不愿意也无妨,以后也有机会相聚。”
  王夫人也知道宝钗是个有主意的,薛姨妈也很听宝钗的话。有宝钗在妹妹身边,纵然她们不去京城,王夫人也很放心。
  贾政因忙着交接公务,没时间再一一和孩子们细说,王夫人自然揽了这个差事。她先与薛姨妈说了这事。
  薛姨妈听罢,便道“姐夫高升,自然是好事。只是进京一事,我却”
  宝钗听罢,却道“母亲有什么犹豫呢?”
  薛姨妈拍了拍宝钗手背,说道“且不说咱们家的生意大部分都在江南,还需要你来操心。单说你哥哥那么难以管教,我只怕去了京城更束缚不住他。”
  宝钗略微思考便道“母亲无须忧虑这些事情,我只觉得您与姨妈姐妹俩可以日日相伴,就是最大的好事。
  您若是因为我和哥哥而不愿意与姨妈进京,到时您孤零零的,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岂不是我们不孝吗?”
  宝钗见母亲神情松动,又道“姨夫姨妈盛情难却,母亲就不要推辞了!”说罢又凑在母亲耳畔道“若是在贾府母亲觉得不自在,咱们家在京里也有屋舍,到时再搬出去,也不妨事的。”
  “宝钗这丫头,总是那么多道理!”薛姨妈将女儿搂在怀里,慈爱地抚摸。
  王夫人见状,自然知道宝钗说动了薛姨妈,便叹道“还是宝钗能言善道,比我说的话管用多了!”说罢,又叹了口气。
  “姨妈何故叹气呢?”宝钗将点心盘子捧到王夫人面前,问道。
  “我和你母亲小的时候,她比我更顽皮一些,只是她却很听我的话。凡事老爷太太不让她做的,她便要试试,但我若劝她一句,她总很听话。只是如今,却大不相同了呢!”王夫人笑道。
  “有这回事吗?我怎么不记得了!也许是姐姐撒谎了呢?”薛姨妈故意道。
  “我才不和你计较,一把年纪了,反而又活成了小时候那个顽皮样子了!”王夫人笑着摇摇头,拈了一块点心吃。
  正说笑时,外面突然传来一句“二哥哥,你又抢我的东西!”
  宝钗朝门外一看,原来是探春正和宝玉玩闹,宝玉抢了探春刚折的桃花。
  “宝玉别闹了,快还给你妹妹!”王夫人笑道。
  宝玉并没听话,进了屋,就从柜上拿下来一只瓷瓶,灌了水,将手中的一把艳艳桃花插了进去。
  做完这些,宝玉又将花瓶拿到薛姨妈面前,笑道“姨妈,这瓶花孝敬您的!”
  薛姨妈笑着揽过宝玉,又道“我的儿,难为你们的孝心!”
  “借花献佛,哪有这样的呢?”探春不服,瘪着嘴半靠在王夫人身上。
  “我也替三妹妹不服!”黛玉笑道。
  “一会儿罚宝玉多折些花来,给你们每人插一瓶,可好呢?”王夫人摸摸探春脸颊,安慰道。
  探春笑着点头“很该如此呢!”
  “好啦,你们兄妹俩别闹了!看她们俩这生气的模样,真是一对亲兄妹!”宝钗也笑道。
  王夫人笑罢,又道“我有正事要和你们说。”孩子们听了,都敛了神色,只待细听。
  “你们父亲升了郎中令,咱们过些日子就要回京了。”王夫人说罢,也细看孩子们的神情。
  探春就坐到黛玉身旁,轻声道“林姐姐与我们一同回京,好不好呢?”探春说罢,又面对宝钗道“宝姐姐也一起去吧!”
  宝钗笑着点了点头,探春立刻高兴了起来。
  此时宝玉见黛玉神情难过,便对王夫人急切道“母亲,咱们和林姑父说一说,也带林妹妹回去,就说老祖宗想林妹妹了!”
  宝钗揽着黛玉肩膀,安慰道“这次进京和上次不同,林姑父身子也好,你不用担心什么。去了京城既见见老太太,又和姐妹们聚一聚。待日后家里有事也可以再回来,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宝
  玉也道“林妹妹听宝姐姐说的,就和我们去吧!你若是担心姑父不同意的话,我让父亲去劝姑父!”
  黛玉本来半张脸埋在探春臂弯,此时突然笑了起来。
  探春笑道“原来林姐姐是在骗我们!”说罢又在黛玉手背轻轻拍了两下。
  宝钗同样笑道“就说颦儿怎么一句话不说,真真该打!”宝钗也在黛玉脸颊掐了两下。
  黛玉无法,又扑到王夫人怀里,撒娇道“舅妈,我若一同回京,她们还这样欺负我,舅妈一定要帮我!”
  王夫人笑道“谁敢欺负咱们林姑娘呢,我告诉你舅舅,让他挨个教训一遍!”
  宝玉见黛玉原来是假装的,便也不再担心,朝黛玉哼了一声。
  “既如此,咱们姐妹们在京城也可以团团圆圆的了!”探春拍手笑道。
  “咱们诗社更要热闹了呢!”宝玉也道。
  薛家的事自有薛姨妈和宝钗打点,事务繁杂,很需要一番力气。幸而王夫人也来帮忙,倒是节省了不少时间。
  薛蟠这些日子也很争气,不仅再也没有闹事,在铺子里也很上心。薛姨妈虽心里满意,但仍狠了狠心,将儿子安排在江南打理生意,不让他进京。薛蟠对此,并无抱怨,只是很郑重的向母亲和妹妹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因为舍不得书院的先生,孩子们去辞别时,宴乐和时清带着学生们座谈一会,略表师生同学情谊。
  贾政也与林如海说了自己要回京的事情,又说起黛玉,林如海自无半点阻拦,反而很高兴黛玉有这么多亲人关怀教养。
  若是女儿留在扬州,既无兄弟姐妹,他作为父亲也不好教养女儿,倒不如让她也跟着进京。因此纵使心中不舍,林如海也很欢喜女儿再去京城。
  此次离别,与上次却是千差万别了。林如海少不了一番叮嘱,黛玉却也乐观,反而对父亲也有一番叮咛。林如海叹道“玉儿长大了,父亲也很放心你。”
  黛玉笑道“舅舅说父亲也许这一两年也要调到京城呢,女儿盼着在京城与父亲相见!”
  “你这个舅舅真是什么话都要与你们说,我本来还想到时让你们惊讶一番呢!”林如海笑道。
  “舅舅喜欢与孩子们玩,他有时也像宝玉那样顽皮呢!”黛玉又笑。
  林如海摸摸女儿的头,笑道“玉儿开心就好!只要玉儿快乐,父亲再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贾政启程前就向京城去了信,说明他们一行有哪些人,路途需要多少时间。贾府众人接到了信,最开心的莫过于贾母。
  坐船二十六日,贾政与家人们便再度到达了京城渡口。此去扬州,两年时光,孩子们长大了不少。
  祖孙相逢,总少不了眼泪欢笑。哭过笑过,孩子们立刻拿出了各自准备的礼物,先献给了贾母。其余姐妹们的礼物,私下里相聚时,自然少不了。
  “姨太太的屋舍可安排好了?”贾母问王熙凤。
  王熙凤笑道“早就安排妥当了,就住在梨香院,小巧精致,又极便利,正适合姨妈一家住着呢。”
  薛姨妈又道“倒是麻烦你们了,只是日子长了,这日常花销便不用麻烦府里了。”
  贾母也知道薛家并不困难,如此才是亲戚们长久相处的道理,也就与王熙凤说了,听薛姨妈的就是了。
  这边亲友见罢,少不了接风摆宴。贾母又难得高兴,将宁府的女眷们也请了过来看戏吃酒。
  次日又要设宴庆贺贾政升官,两府里又是好一番热闹,各处亲友也有赴宴的,也有送贺礼的,很是热闹了几日,这才清闲了下来。
  因黛玉年岁也不小了,再不好和宝玉一样与贾母住在一处。贾母便让王夫人将黛玉与三春姐妹安置到一处,都住在王夫人正房后的抱厦中。
  宝钗在梨香院,旁边有一夹道,出来便是王夫人正房,宝钗与姐妹们相聚也很便利,每日读书下棋,研究刊物文章,也是忙忙碌碌,许多欢乐。
  王夫人自回京便发现王熙凤眉宇间不少愁绪,待派人打听过,才知道是贾琏新娶了两房妾室。之前为了此事,夫妻二人还闹过一次,那次幸而有贾母与尤氏及时阻拦,不然更不好收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