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贾政早就让人将黛玉叫了过来,此时这边谈话结束,贾政就将时间留给了他们父女二人。
  “夫人在老太太那里吗?”贾政回到屋子没有找到王夫人,便问丫鬟。
  那丫鬟说道“太太打点完姑爷带的东西,便带了单子去见老太太了。”贾政听罢,略一思索,便没有过去,自己去找孩子们了。
  此时孩子们都散了,贾母处只有王夫人和李纨陪着。
  王夫人将林如海的年礼大概向贾母念了念。贾母点点头,说道“那些土产玩意你就分给孩子们去玩吧。”王夫人笑着应下了。
  “你们在扬州时,林姑爷有没有说过黛玉的婚事如何考虑的呢?”贾母低声问道。
  王夫人有些惊讶,说道“林姑爷倒是没有说过这事儿”
  “前些日子大老爷说要给迎春议亲,不知不觉,咱们家的孩子也都大了”
  贾母说到这里,轻叹了一口气,又道“要我看,两个玉儿很是般配”
  李纨听罢先观察了一下王夫人的神情,没有着急说话。
  王夫人心里自然也满意宝玉和黛玉,便笑道“全凭老太太做主,我自然没什么可说的。”
  贾母看王夫人是真心实意说这话,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
  李纨便凑趣道“这两个孩子自小一起长大,性子也相配,家世自不用说,若真成就了好事,咱们两家便亲上加亲了!”
  贾母笑着点头“不仅如此,如今林姑爷官运亨通,咱们两家结了亲,宝玉日后自然受益许多的!”
  第67章 悲欢离合总无情……
  贾母本来满心期盼要过一个团圆年,只是一封西北战场的邸报传来,让她的期望落了空。
  兵部侍郎钱玄武活了下来但神智不清,完全问不出有用的信息。保龄侯史鼐被救回来的第二天就死了。
  封严竭尽全力四处买了一些粮食为将士补给,勉强稳住了躁动不安的将士们。
  他也派人去追查被突厥人抢走的粮食的下落,只是一无所获,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纵然封严和呼延朗尽力补救,但他们所能做的也是杯水车薪。在勉强控制住局面后,封严便向京城
  去了邸报,全面报告了这里发生的事情。并派人将钱玄武护送回了京城,由大理寺和兵部共同审问。
  贾政收到消息,心中惊骇之余,自然知道这事瞒不过贾母。毕竟是她母家的事,而史鼐又是史家的家主,他的去世自然不是小事。
  贾政没有等到史家来报丧,就先趁着贾母高兴,将这事说了出来。
  “老太太,史家二老爷保龄侯在西北道薨逝了”贾政跪在贾母面前,痛声道。
  贾母表情有些呆愣,很快就反应过来落了泪,她叹道“去了战场才几天呢?怎么就”
  贾政忙解释道“是被贼人掳去,后来虽然救了回来,但也没撑下去。”
  史鼐是贾母的侄子,因是娘家的晚辈,贾母自然很是疼惜,又流泪哭道“可怜史家人丁单薄,大老爷年轻轻就去了,如今二老爷又”再也说不下去,贾母用帕子掩了面哭了起来。
  一旁的王夫人李纨鸳鸯忙着安抚贾母。
  过了一会儿,贾母略微冷静下来,又想起湘云,便叹道“只是可怜湘云那孩子,竟这样命苦!”湘云因过继给了叔叔史鼐,因此史鼐去世,湘云要守孝三年。
  次日史家来人报丧,贾母又是心情沉重,只能细细叮嘱了湘云,又怜她命苦,抱在怀里安抚了半日,这才让史家人将湘云带了回去。
  贾母要亲自去史家吊丧,贾政和王夫人自然要陪同。贾母回到娘家,又少不了安抚晚辈们。幸好此时忠靖侯史鼎在家,有他料理兄长的丧事,史家上下也有了主心骨。
  只是圣上迟迟没有追封,只简单说让先办丧事。史家人略微知晓内情,便也不敢大操大办。
  贾政又将自己的推测说与了史鼎。
  “西北道那边这样惨败,颜面尽失,我想圣上肯定要迁怒相关的官员。如今你们家又出了这样事,这段时间还是谨慎行事比较好。”贾政言辞恳切。
  史鼎听罢便叹道“可叹我们兄弟三人如今只剩我一个支撑家业!圣上又是这样做法,真不如弃官不做,举家搬回金陵罢了!”
  “若有这样想法便早日谋划吧,我想日后咱们这几家子都不会安稳的!”贾政也感叹道。
  “提前表明态度,也许圣上容情放咱们一条生路,那也是咱们的造化了”贾政又补充道。
  史鼎沉思了一会儿,轻声道“兄长说的在理!”
  和史鼎的一番谈话,让贾政难得松了口气。看来此人是个难得知道激流勇退的人,若他真的弃官不做,也许史家便可保留下来,也不至于落得个抄家的结局。
  史家送殡那日,贾政和贾赦都亲自去了的。眼望着白茫茫一片纸钱洒在空中,贾政不由得心里越发难过起来。
  湘云正是热孝,也不方便来荣府走动,姐妹们虽想念关心她,也只好委托王夫人代为转达。
  王夫人也心疼湘云命苦,便又叮嘱道“你在家里也别忧心,好好听婶娘的话,过些日子我们再派人接你过去。”
  湘云虽然生性豁达,但经历这样大事,毕竟也有许多愁苦无处诉说,便轻声道“只希望姐妹们不要忘了我,老太太和太太疼我一场,我也再没什么奢望了”说罢自己先忍不住落了泪。
  王夫人忙将湘云搂到怀里,柔声安慰道“你这孩子怎么也说丧气话了呢!”
  安慰一阵,又吩咐锦屏拿了一些散碎的银两给湘云,叮嘱道“你们家事情多,怕他们一时记挂不到你,若有什么急事你便用这些银钱打点下人,让他们来荣府报信,好不好呢?”
  湘云被王夫人这样细致体贴的安排感动,再也控制不住,埋在王夫人怀里痛哭了起来。
  荣府勉强过了一个新年,众人都有些闷闷的,但还要故作高兴。元宵前夕,贾赦与邢夫人便又来贾母处商议迎春的婚事。
  “我想将迎春带回那边去,也方便相看人家。”邢夫人笑道。
  贾母勉强露出一点笑容,点了头,又道“还是上次说的那个人家吗?”
  邢夫人偷看了一眼贾赦神情,贾赦点点头示意她说。
  “看来看去还是觉得先前那个比较般配,大老爷说年后再挑挑,若定下来,便早日成婚。这两年来家里家外不顺心的事情太多,借这个机会也可以冲一冲。”邢夫人陪笑道。
  贾母近日总觉得疲乏,听罢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就让贾赦和邢夫人退下了。
  邢夫人从贾母处离开,便径直去了三春的院里找迎春说话。不巧姐妹们今日都在探春屋里玩笑,见邢夫人来了,忙请了进来。
  邢夫人坐下后,探春便为她倒了杯茶。邢夫人很是满意地看了探春一眼,笑道“三姑娘长得真快!出落得越发可人了!”探春微微笑了笑,没有搭话。
  孩子们本来在讨论笔谈的事情,此时邢夫人来了,也就不好再说,都随意说了几句客套话。
  “二姑娘随我来,有事同你说。”邢夫人略坐了一会儿,便将迎春叫了出来。
  迎春本就心里猜测邢夫人是来找她的,心里惴惴不安,如今被点名叫走,更添几分慌乱。
  邢夫人走到迎春的屋子,示意迎春也坐下。此时晴雯作为迎春的丫鬟,便在一旁立着侍奉茶水。
  “过来坐这边。”邢夫人笑着将迎春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又抚摸着迎春鬓发,笑道“姑娘如今年纪也到了,是时候考虑终身大事了!”
  迎春听罢心里咯噔一下,低头不语。
  邢夫人继续笑道“大老爷和我这些日子已经为你相看了不少青年才俊,今日叫你过来就是想接你到那边去,也方便媒人过来相看。”说罢看迎春没有反应,又说道“姑娘便让人收拾了东西,明日就过那边去吧!”
  迎春心里满是苦涩,但是碍于礼仪,只好微微点点头。
  邢夫人很是满意,又抓起迎春的手,关怀道“姑娘也不要担心,我膝下无子,自然视你为亲生骨肉,你的婚姻大事,我肯定要为你找一个相貌英俊又极有权势的郎君,这样才般配呢!”
  她也不管迎春反应,继续说道“既要般配的,又要对咱们家里有益的,我们可是挑了许久呢”
  邢夫人似是终于找到人听她说话了,便喋喋不休地又讲了许多。迎春只是低头听着,她不知道应该对自己的婚事作何反应,只是心里不安,手中的帕子已经被她不自觉揉皱了,那还是宝钗送给她的。
  探春见迎春走了许久,便过来找她。
  “二姐姐,大太太方才说了些什么事情,怎么这么久呢?”探春坐到了迎春身侧,揽着她的肩膀。
  迎春像是没听到探春的问题一样,呆呆地坐着。
  晴雯在一旁早憋不住心里的话,忙对探春解释道“大太太说要姑娘回那边去,好相看人家,还说大致定了人,与姑娘很是般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