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你上来坐着歇一会儿。”贾政翻身下了骆驼,又对领队笑道。这人叫做师长山,自幼长在边境,精通突厥语,而且对在沙漠和草原上分辨方向很是擅长。
因为几匹骆驼上都载满了货物,大家只能轮流乘骆驼休息。
师长山听了贾政的话,刚要婉拒,却被贾政扶住肩膀,又道“你是领队,是最不能累倒的人。现在多保存体力,若真的遇到急事,才能全力带咱们脱困。”他看到贾政如此坚持,也就不再客套,翻身上了骆驼,又大声道“再走一个时辰,咱们到前面那棵胡杨树下歇息。”
贾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看到近处一棵小小的树木,便想问大约不需要一个时辰。谁知师长山又对他说道“大人不要小看这么一段距离,要真的走起来,一个时辰已经算快的了。在这里看树木很小,走近了便知道已经是沙漠上很高大的了。”
“望山跑死马,就是这个意思吧!”贾政叹道。
师长山就点点头,又笑道“西北地区就是这样的辽阔,往往看起来近在迟尺,有时候一整天都走不到。”
“的确,总要亲自感受过才能有这样深刻的体会!”贾政笑了笑,便不再说话,认真赶路。走了大约一个时辰,他们果真到了胡杨树下。贾政也就对师长山更信任了。
一行人吃了干粮,又开始赶路。贾政看其他人都只是默默走着,也不敢说话,气氛闷闷的,就主动说道“这样赶路实在枯燥,不如我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如何呢?”
师长山便先附和道“大人有如此雅兴,我们自然要侧耳静听了!”
贾政又看一圈其余的人,也有几个附和的,他便想了想才说道“不如说个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很应景。”
“苏武是汉朝武帝时期的一位将军。他受皇帝派遣,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贾政声情并茂道。
队伍里的人大都是平民出身,读过书了解这段故事的并没有几个,看贾政说得生动,此时也都认真听了起来。
“他们完成任务后,正要赶回长安,只可惜途中匈奴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人被扣留了。他们便强逼苏武背叛汉室留在匈奴人手下做事,只是苏武为人颇有气节,他宁死不屈。后来便被匈奴人流放到北海,一个苦寒之地。他在那里牧羊长达十九年,才被武帝接回长安”贾政说到这里,忽然有个小士兵问道“大人,我们也会像这样吗?”
小士兵话刚出口,旁边就有人拽他手臂,提醒他不要再说。
贾政却笑了笑,回答道“我也不知道,也许会这样”
“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在那样的地方活十九年!”又有一人说道。
此时师长山变了脸色,就要开口训斥,忽听得贾政说道“如果我们行程顺利的话,便有机会挽救许多人的性命,我以为这也是一种好处吧!那些处在叶榆城的士兵,你们或多或少也认识一些。”
“也许只有认识到其中的危难,我们才更能有不惧危险的勇气!”贾政轻轻叹口气,又笑道“本来是想让你们振奋一点的,却你们随便听听,过后忘记也就罢了。”
一行人夜以继日地赶路,期间也遇到两次匈奴人,都很顺利地混过去了。在沙漠中行军,可谓是风餐露宿,步履维艰。又行了七日,在第八日傍晚,远远看到了草原,师长山便道“前面就是阿克塞王子的驻地了。”
夕阳染红了帐篷,河流,草地和云朵,贾政在弯弯曲曲的河面上,看到了七个太阳。
迎春的婚期还有一个多月,她和丫鬟们更是秉烛达旦地做针线,学规矩,不敢有丝毫懈怠。并且邢夫人每天都派嬷嬷来盯着她们。有这样的人监视,姐妹们反而不好来帮助迎春。
只是为了让迎春开怀,宝玉便在姐妹们的建议下,常去贾母处撒娇,让迎春过来玩。
贾母虽认为这样不妥当,不应该打扰迎春。但知道她们姐妹情深,也耐不住宝玉撒娇装傻,有时也会顺她们的意,让人去接迎春。
七月里的一个清晨,宝玉和黛玉两个在贾母处用了早饭,便约着去邢夫人处看看二姐姐。姐妹两个边走边说话,刚走到王夫人院门口,二人准备进去请安,忽听得一个小丫鬟跌跌撞撞跑了过来,嘴里喊着“太太,不好了!”
黛玉立刻拦住小丫鬟,刚要开口问时,探春也走了过来。黛玉看到探春脚步慌乱,神情紧张,全无半点往日的沉稳,便忙上去扶着她两臂。
探春颤抖着声音,轻声道“快去找母亲,出大事了”
黛玉没有追问,立刻和宝玉扶着探春进了王夫人的屋子。
探春看到王夫人,便哽咽道“母亲,快去瞧瞧二姐姐吧!”
第74章 何曾吹落北风中王夫人和……
王夫人和宝玉黛玉听罢,都很惊讶。
王夫人忙道“出什么事了?”
探春强忍住眼泪,才回道“二姐姐不知道为什么爬到了院里那棵槐树上,一直不肯下来”
刚才来报信的丫鬟也附和道“今日一早大太太有事找二小姐,我们遍寻不得,最后是一个粗使丫鬟不经意发现的。”
“二姑娘说什么了没有?”王夫人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追问道。
小丫鬟摇摇头,回道“姑娘说要等太太和姐妹们过去了,她才肯说话。”
“二姐姐身边日夜都少不了人,怎么会出这种事?”黛玉很着急,但也很困惑。
探春却说道“她昨晚只留了晴雯在身边,想来她们两个串通好了的”探春所知也是方才邢夫人处的丫鬟告诉她的。
王夫人听罢,立刻吩咐小丫鬟道“你且待在这里,这件事不要再告诉任何人!尤其是不能让老太太知道半点!”
众人都知道事关紧要,不敢透露出去。王夫人说罢,自己立刻就要去邢夫人处,宝黛探三姐妹也紧跟着。因为迎春说要等她们过去才有话说,王夫人心里虽然着急,但也只能稳住情绪。
待几人在门口下了车,早有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在那里等着。王夫人也来不及和她寒暄,就往里走。
“二姑娘就要出嫁的人,却这么不懂事,闹出这么大阵仗,要让老太太知道了可不得了!”王善保家还不忘议论两句,刚要再说时却被探春瞪了一眼,她忙捂住嘴巴,不敢说半个字。
此时邢夫人这里的小花园,早就被下人们在各个入口看住了,以防被更多人知道这事。
快走到花园时,邢夫人也迎了过来,王夫人与孩子们都略略行了礼,才问明了情况。几人边走边说,邢夫人委屈道“也不知道她有什么委屈,偏要这样大闹一场呢?”
王夫人并不好指责,只是宽慰道“小孩子也许有哪里想不开的,一会儿劝好了就没事了。”
说话间,几人已经走至花园中,宝玉一眼看到高处的迎春,便喊道“二姐姐,千万不要做傻事啊!”
黛玉忙拽他袖子,说道“小声点,不要大喊!”宝玉情急之下喊了一声,听了黛玉的话也就立刻放低了声音。
迎春手扶着一节干瘦的树枝,坐在一根比较粗的树干上。因为在树上待了许久,此时她的情绪已经冷静了很多,但是面色依然苍白,树底下的人却看不真切。
她看到自己想见的人已经来的差不多,也知道等
不来其他的人了,就笑了笑,开口说道“请太太原谅我不能行礼了”
“还说这个做什么呢?你先下来,有什么话咱们慢慢说好不好呢?”王夫人微微仰着头,尽量用自己最柔和的语气说话。
“二姐姐,不要冲动,有什么事不能解决的呢?你若担心什么,我一会儿将宝姐姐也叫过来,你不是最信服她的话了吗?让她给你出主意好不好呢?”黛玉也柔声劝道。
探春也跟着劝慰,只是迎春并没有回答,她自顾自说道“我自小孤苦,多亏了婶子疼我,还有姐妹们的关爱,才过了几年好日子。本来应该好好报答你们的,只是如今看来却不能够了”
迎春说罢,扔了一个小包裹下来。落在地上,发出闷闷的响声。
宝玉立刻捡了起来。迎春便道“里面是我为婶子和姐妹们做的几件东西,就当留个念想了。”
王夫人见迎春不听劝解,已经着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她手里紧紧捏着帕子,一面为迎春担心,一面害怕贾母知道此事。她来回踱步,又时刻关注着迎春的动静。
邢夫人也有些着急,只是她以为自己很无辜,更不知道如何解决。
探春听到迎春说出这样的话,立刻知道她心怀死志。又四处看了一遍,找到四五个小丫鬟,让她们快去将棉被褥子都带过来,越多越好。
吩咐完这件事,探春立刻走到树下,又轻声告诉黛玉和宝玉,让她们两个多说话,拖延一会儿时间。
“二姐姐,我还想麻烦你为我做一个香袋呢!你也不帮我了吗?”宝玉突然说道。
迎春听后却犹豫了一下,说道“晴雯针线极好,以后让她去服侍你,你便不用愁这些事情了。也不枉我们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