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王熙凤喜从心来,忍不住在屋里开始踱步思考。
平儿笑道“姑娘这样高兴,肯定是好消息了!”
王熙凤走到平儿身边,双手扶住她双臂,笑道“真没想到这样顺利!我还以为总要有些波折呢!”
“姑娘还是冷静些,谨慎点总没错的。”平儿劝道。
“我不过是一时高兴罢了,哪里就不谨慎了?”王熙凤笑骂道。
平儿自然知道王熙凤没有生气,却不忘时时提醒她,又道“海上行船,时间不同,遇到的风向也不同,希望咱们到时候也能一帆风顺吧!”
“你啊!总不忘提醒我!有你跟在身边不知道多么聒噪呢!”王熙凤笑着在平儿鼻尖轻点了一下。
“姑娘是嫌我烦了吗?”平儿笑问道,又拈了一瓣橘子喂给王熙凤。
王熙凤咬破了橘子,故意让汁水溅出一点点,笑对平儿说“你觉得南洋也有这样好吃的橘子嘛?”
平儿摇头道“有没有橘子我不知道,只是肯定有许多咱们见都没见过的物产,什么木菠萝,番石榴”
“你知道的这么多,我这次全倚仗着你呢!拉拢你还怕拉拢不过来,哪里敢嫌你烦呢?”王熙凤笑着也喂了一瓣橘子给平儿。
“姑娘若嫌我烦,我也只好乖乖闭上嘴巴,一个字也不说了。”平儿说罢,果真静静坐了下来,拿起了王熙凤看罢的书信看了一会儿。
“不过是玩笑话,哪里值得你这样生气了呢?我看你现在的脾气也是越来越大了!”王熙凤又戳了下平儿的额头,看她没有反应,便趴在平儿肩头,对她说道“平儿,咱们如果安全到了南洋,你说,要不要顺道去一趟西洋呢?”边说话边一只手盘着平儿的发辫转来转去。
“姑娘,你”平儿听罢却猛地回头,王熙凤没来得及松手,如此便扯痛了平儿。
“怎么样,疼不疼?是我的错,不该这样玩的,快让我看看!”王熙凤说着话就双手抱着平儿的头,要看她有没有事。
平儿拉住了王熙凤的手,轻笑道“姑娘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只是有一点,姑娘再不要嫌弃我话多了”
“怎么还说这个?我不过是开玩笑的,你不要放在心上,我再也不说了。”王熙凤说道。
又看着平儿笑道“我哪会嫌弃你呢?我永远也离不开你的”
第85章 万树梅花月满天送王……
送王熙凤离开京城后,宝钗和探春都忙着各自的家务事。湘云被接回了史家,预备着年后搬回金陵。宝玉忙着读书做学问,迎春和惜春跟着先生学画画。
只有黛玉闲着无事做,她便常去薛姨妈处,和英莲凑在一起读书作诗。
年关将近,林如海也接黛玉回自己家了。贾母虽不舍得黛玉走,但林如海再三说明正月里一定会将黛玉送回来,贾母这才放了心。
往日里还有宝玉黛玉湘云在她跟前逗趣,如今宝玉没空,湘云回了家,就剩了一个黛玉也要回家,实在怨不得贾母心里空虚。
无论多么想制造出热闹欢腾的过年气氛,贾母却越来越觉得,再也回不到过去那样的热闹了。
贾政和王夫人以及三春姐妹都尽量想让贾母开心些,贾母也只好强颜欢笑。幸好还有薛姨妈一家一起陪着,才显得热闹一点了。
过了新年,正月里又是各处亲友来拜访。其中地位尊崇的人,贾母也要亲自接待。
那日,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都来贾府略坐了坐。往年她们断不会亲自拜访,据贾母所想,应该是看到贾政这几年屡屡被皇帝看中,因此他们几家也都以为应当重视些,所以才来走动。
南安太妃又说贾家的姑娘都极好,就想看一看。正好林如海带着黛玉也来拜访,贾母便吩咐人将黛玉探春宝钗都叫来。迎春行动不便,惜春年纪小,贾母就没让她们两个过来。
前几年贾母寿辰时,南安太妃也曾见过宝玉和探春,只是又过了这几年,没想到探春更出色了,黛玉和宝钗两姐妹也是沉稳大方,温和娴静的。
闲话几句,又赏了礼物后,三个孩子便先离开了。
而南安太妃却有了别的心思。
她看着贾母,笑问道“不知几位姑娘可都相看好了人家?”
南安太妃此话却戳中了贾母的心事,让她联想到迎春的事,虽心里不太情愿,但面上不显,笑答到“她们年纪还小呢,还没有考虑这个。”
“这么好的姑娘,趁早相看几个好人家,也是好的!”南安太妃说罢,就喝了口茶。
北静王妃不过二十多岁年纪,此时也附和道“前几日倒见过几家公子,十五六岁的年纪,也是品貌不俗,堪称青年才俊呢!”
王夫人一直注意着贾母的神情,此时见贾母无意附和,她就补充了一句“太妃和王妃有所不知,这几个姑娘自小体弱多病,她们也都是一处长大的,三个人吃的药一年四季都不曾断过,如今年纪还小,老太太心疼,就想着多留几年呢!”
“正是这样。”贾母也笑着点头,很是赞同王夫人的说法。
虽这样明摆着拒绝了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但为了孩子们,也少不得表明态度了。贾母无心靠着姑娘们攀附权势,这大约也是迎春的事让她得到最深刻的感受吧。
南安太妃也没有不悦,点头笑说“也是这样道理,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当然不愁出嫁了,不如多留几年,全家团聚,也是好的。”
“老太太心疼孙女们,自然要多为她们想了!”北静王妃又道“只是日后要看人家,我可是自愿做个媒人的!”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自然面上更要感谢她们的理解和体谅。
邢夫人虽一直在旁陪着,只是想到迎春不得来,自己也插不上话,心里竟然也有些无趣,就只是陪着吃茶看戏罢了。
心里也不由得遗憾,自己嫁到贾家多年,也没有个一儿半女,不然此刻,也该考虑孩子们的亲事了。如今已五十岁的人了,身边也没个知冷知热的。嫡子贾琏和她不亲,迎春虽尊敬她,但她自己又看不上迎春。况且丈夫贾赦又是那么个人,自己更没意思了。
想到这里,邢夫人不禁多喝了几杯酒,待送走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后,邢夫人面色微红,已有三分醉意了。
贾母累了,便无意再会宾客,回去歇着了。邢夫人看着王夫人独自应付着宾客,难得主动陪着一起应酬。席散后,二人还一同去看了迎春。
正月里王夫人和李纨都忙着应酬,家务事只能都交给探春。幸而她一年多锻炼下来,已经很是得心应手,虽然累一点,但并没有半分疏漏,反而较之平日,下人们行事更谨慎小心。
*
初八日中午天阴沉沉的,到了傍晚就开始下雪。
探春晚上还要向王夫人汇报一天的大小事务。当晚贾政自然也在,他又将宝玉和贾珠李纨贾兰都叫了过来,一家三代人难得这样团聚。没有任何杂事干扰,也没有需要谨慎的地方,发自内心的平静放松。
至亲血缘的关系就是无需做任何额外的事,自然相处,就足够亲密。
地下一盆炭火热烘烘的,炕上贾政贾珠宝玉父子三个坐在一处,讨论着宝玉读书的事。探春像小时候那样窝在王夫人怀里,李纨抱着贾兰,逗他说话。
连探春这样冷静自持的人,都不禁觉得心里暖融融的,平淡的喜悦快要溢出来,她舒服得眯着眼睛。王夫人一下下抚摸着她的后背,像抚摸一只橘猫。
探春忽然感到有人拽她的发辫,一睁眼就看到贾兰圆嘟嘟的脸蛋离她极近,很快地在她脸上亲了一下,又嘻嘻笑了起来。
“这么小,就这么调皮了吗?”王夫人摸了摸贾兰的头,语气中满是对小孙子的喜爱。
贾兰不过三岁多点儿,话都说不清楚,长相又极可爱,俨然是小时候的宝玉。
王夫人虽心里喜爱贾兰,却是让李纨自己抚养的,平日也很少插手管教。因为她心里知道长子对母亲的重要性,自己不能也不应该剥夺儿媳妇的天性。
探春起身抱着贾兰,拿了一块点心逗他玩。旁边的宝玉看到了,就笑着指着探春,刚想开口打趣一句,立刻觉得不妥,就没说话了。
“瞧你那样,肯定嘴里没什么好话!”王夫人看到宝玉欲言又止的样子,首先出言笑他。
宝玉心里知道刚才想说的话极不妥当,也不出言辩解,有些尴尬地皱了皱鼻子。
“二月份你打算先去考一次试试吗?”贾珠笑问宝玉。
贾政也含笑看着宝玉。
宝玉认真地点点头,说道“我入学虽早,却一直懒怠考试,如今理应当抓紧时间才对。就算侥幸过了这三场,以后要走的路还长着呢!更不应该轻易放弃!”
王夫人难得见宝玉这样知道上进,高兴地红了眼眶,口中只念道“我的儿,你终于长大了”说罢,眼泪却掉了下来。
探春见状,忙和李纨一起安慰王夫人,捡一些夸奖宝玉的话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