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总是要等老爷回到京城,太太和姑娘们才能真的放了心。”平儿说罢,却对王熙凤笑了一下。
“还有,我让潘武买了一些广州的土产,你一并派人送回去吧。”贾政说着将单子递给了王熙凤。
“怎么还有几株树苗?”王熙凤又问“京城的气候恐怕种不活呢?若在金陵的话,却比京城更和暖一些。”
“你姑妈让我带几株树苗回去的。我选的这几种树在北方也能活,若真的种不了,以后就再来广州买一些吧。”贾政笑道。
“看姑父买的这些东西,竟比我都要心细了!好多是姑娘们喜欢的,姑父竟然都想到了。”王熙凤又笑。
贾政此时却有些不好意思,微微红了脸,又道“别打趣我了,好好伺候平姑娘才是正经事。”说罢,贾政就走了。
“我看老爷有点像是落荒而逃了,姑娘的嘴可真不饶人啊!”平儿又笑王熙凤。
“我可曾说过一句不好听的吗?”王熙凤回道“只是姑父自己心里有事,才听不下去了呢!”
王熙凤说罢又紧挨着平儿坐下,捏了捏平儿的衣服,又关怀道“冷不冷,要不要再添一件大衣裳?不如在屋里生一个火盆?”
平儿之前落水后一直抱着木板漂在水上,回来后就染了风寒。三月的广州,平儿却总是说冷,王熙凤担心她,寸步不离地守在跟前,就怕她自己出门又着凉了。
“怎么就这样严重了?正和暖的天气,用不着火盆的。”平儿却笑了笑。
“你自己的身体不爱护,我说再多都没用的。”王熙凤叹了口气。
“姑娘不要生气了,我去床上躺着好不好呢?把棉被也盖着,更不会着凉了。”平儿见王熙凤低落,忙补充道。
“可是躺久了又不舒服了”王熙凤回道。
“那可怎么办呢?”平儿歪头笑道。
王熙凤却拿出一床厚毛毯,裹在平儿身上,然后自己也钻了进去,平儿顺势靠着王熙凤。
“广州的气候这么好,我们都没有好好看呢!”平儿叹道。
“等你伤寒好了,咱们将广州玩个遍,好不好呢?”王熙凤低头笑道。
“姑娘不着急去南洋了吗?”平儿又问。
王熙凤笑着摇摇头,又指着窗外开得正盛的一株高大木棉花树,对平儿笑道“在金陵家中也移栽这样一棵树如何呢?”
“太高大了,恐怕不适合庭院里种。”平儿也看了过去。木棉花火一样红的花朵,实在太热烈了。
“我偏要种一株!”王熙凤坚持道。
*
倭国人传来的信最先到了贾雨村那里。
“大人,快来看看这封信!”贾雨村说着话就将信递给贾政。
信写得挺长,难脱外国人常有的生涩僵硬。信中内容先是说他们将军知道忠顺王爷的秘密,又详细描述了王爷在孟买的罂粟庄园,亩产多少,如何运往中国,又如何卖到朝鲜国,甚至还写清楚了盈利多少。
随后就提出他们的要求,让贾政与贾雨村带着十万银子,水军布防图以及两广总督的特许通商承诺到北明岛赴宴,双方借此解除之前的误会,最多只能带十名护卫。时间在三天后,署名是宇野三郎将军。
“这摆明了是鸿门宴!大人以为如何?”贾雨村大声道,又像是气不过的样子,还拍了一下桌子。
“你告诉王爷了吗?”贾政问道。
“已经派人送信去了,可倭人要求是三天,这么短的时间王爷来不及收到信回复的。”贾雨村道,满脸都是毫不掩饰的怒气。
贾政踱步思考一会儿,又拿起信对贾雨村道“信中所说属实吗?”
贾雨村犹豫片刻,才下定了决心回道“我也不知道全貌,但他这样说,恐怕八九不离十”
贾政叹了口气,又道“这样的大事,不如直接奏请圣上如何呢?”
贾雨村听罢猛地拍了桌子,立刻走到贾政跟前,直直盯着他眼睛,沉声道“大人怀疑这事都是王爷私下做的,圣上被蒙在鼓里吗?”
贾政却笑着拍了拍贾雨村的肩膀,又道“雨村莫要着急,且听我说。事关重大,又涉及海防安全,我担心不奏请圣上的话,恐怕之后要被怪罪的,并没有敢丝毫怀疑王爷。”
“来前王爷都说过了,让咱们全权处理,有事请示王爷就好,无需多此一举,再去告知圣上。”贾雨村说罢,也坐了下来。
“为了不让他们真的将秘密散播出去,咱们也许真的要听他们的吩咐做事了。”贾政严肃道“只是这三个要求要怎么办?”
贾雨村却嗤笑一声“他提了三个要求咱们就要拱手送人吗?小小的倭人也太高看自己了!”
“雨村的意思是?”贾政坐到了贾雨村对面。
“鸿门宴自然是要去的,海防图和银子却不能给他们。”贾雨村笑道。
“他们恼羞成怒怎么办呢?”贾政紧张道。
贾雨村笑着摇摇头“大人怎么也无法冷静了?这却难得!”
贾政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是为王爷办事,牵连甚广,我也不敢像从前那么自大了”
“况且王爷对我的吩咐是将货物带回来,并且活捉倭国将军。如今货物已经损毁,咱们却必须活捉将军,所以还是谨慎些好。”贾政补充道。
“明面上只带十个人也就罢了,咱们就不能让大队人马埋伏着吗?”贾雨村笑道。
“可是北明岛咱们并不熟悉,看这封信的口气,那里应该是他们的老巢,咱们又如何让人埋伏呢?”贾政疑惑道。
“不能在岛上埋伏,也不能在海上埋伏吗?”贾雨村又道。
“只怕他们在海边也有许多放哨的。”贾政回道。
“等咱们进去了,就吩咐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外围的倭人都杀了,再上岛接应咱们。”贾雨村露出一个狠辣的笑容。
“万一接应不及时,咱们二人的性命恐怕”贾政犹豫道。
“富贵险中求,像大人这样豪门大族出生的人自然是无法想到的。”贾雨村讥讽了贾政一句。
贾政像是没有注意到一样,又问道“还是想个万无一失的办法,稳妥一些,不然王爷知道了恐怕”
“不如大人想办法拿出十万两银子和海防图,我洗耳恭听大人的万全之策。”贾雨村轻笑道“十万两对大人来说,肯定是稀松平常的事,没什么困难的”
“雨村有所不知,大有大的难处啊!我们那个家外面看起来不知是何等的豪富,可真实情况也羞对人言啊!”贾政叹了口气。
“既然如此,大人还不接受我的计策吗?”贾雨村坐直了身子,也不再看贾政。
贾政犹豫半天,这才勉强点了头,又道“如何处理掉岛屿外围的倭国人,还需要严谨些”
*
时间很紧张,贾政和贾雨村先是找广州衙门借人,虽然巡抚好说话,也想在忠顺王爷跟前表现,但也只能借给他们五百士兵和两只战船。
虽然人手并不充裕,但倭国人应该也不会太多,贾政也就勉强接受了。
贾雨村告诉贾政的的计策,就是买通给倭人送生活必需品的渔民,与他们里应外合,让他们把迷药下在倭人的饭菜酒水中,这样就有了可趁之机。
贾政面上配合贾雨村,心里却知道万不能相信他。贾雨村既然偏要实行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计谋,恐怕目的也不简单,他肯定还有后手。也许他不仅要活捉倭国将军,还要除去贾政这个眼中钉。
贾政想到这里,竟然笑出了声。他安慰自己是因为这些日子太紧张了,情绪都出现错乱了。
“既然要买通渔民下药,我看不如让咱们的人乔装成渔民的样子,既可以下药,又能上岛打入他们内部传递消息,岂不两处有利?”贾政又建议道。
“的确不错,那么就这样做吧。”贾雨村拍了拍贾政的肩膀。
从倭人来信开始,贾雨村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变,他在贾政面前连表面的恭敬都懒得维持,已经是一副唯我独尊的态度,以及你必须听我吩咐的口气。
“我倒要看看你能耍出什么花样!”贾政在心里暗想道。
为了安全考虑,他又避开了贾雨村和潘武等人见了面,将三日后的安排和自己的考虑都告诉了他,让他随时等着接应。
*
万事俱备,贾雨村和贾政按照倭人信中指定的时间,坐船去了北明岛,二人只带了十个护卫。
据贾雨村所说,提前安排好的人已经扮成渔民上了岛,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执行着。
虽然没有带十万两白银,贾雨村却让人在几只大木箱中装满了石块,只表面放了一些银两。而所谓的两广总督的承诺也不过是一张没有效力的文书。
贾雨村越是这样使用漏洞百出的计策,贾政就越怀疑贾雨村是不是又和倭国人勾结在了一起。而这件事,也许忠顺王爷都不知情。贾雨村想要借此扳倒忠顺王爷。贾政暗暗想到。
事情完全按照贾雨村预先的计划发展,倭国人帮着抬箱子,有两人只打开看了第一个箱子,见上面是白银,就笑嘻嘻的合了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