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太子每天想上位> 太子每天想上位 第133节

太子每天想上位 第133节

  季老太公唯恐陆文瑾会发怒,低头哈腰给陆文瑾赔礼致歉,“陆世子,对不住,是明瑶无礼冲撞了世子,老夫替明瑶向世子认错。”
  又怒目瞪向季明瑶,“阿瑶,赶紧给世子道歉。”
  季明瑶却道:“世子,事发突然,明瑶也没想到世子拿那刀子割伤我。我出于防卫自保这才能保全你当。也并非是针对世子,倘若出自他人。我亦会如此做,世子若是觉得我冒犯冲撞,世子大可另娶他人才是。”
  陆文瑾虽然心烦,但想着好歹季明瑶并未向往常那般抗拒,想着必定是她得知裴若初已经死在了关城,已经彻底死心,明白这一次裴若初再也不会出现了。
  “我不会怪阿瑶,如今这和离书已签,三日后我们大婚,我会来迎接阿瑶。这几日阿瑶便在家中好好休息。”
  季明瑶并未理会他。
  陆文瑾深深看了季明瑶一眼。突然季明瑶唤住了他,问道转发分:“世子又要派人守着这院子,让人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吗?”
  陆文瑾想起此前大婚,当初他生怕季明瑶跑了,派人守着院子,守着季明瑶直到大婚。
  可却被林棠带着孩子上门,搅黄了亲事。“不会”陆文瑾信心满满地说道。
  如今整个大燕都是母亲和自己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京城中有锦衣卫充当耳目,季明瑶逃不掉的。
  “请祖父照顾好阿瑶,两日后,我亲自来迎阿瑶入东宫。”
  他话中有话,名为关心,实则是为了警告,若是季明瑶逃了,季老太公和季家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诛连。
  季老太公知晓他对季明瑶有多看重,,更随和季家所有的人都会守着季明瑶的。
  有了季家的这些人充当耳目,陆文瑾自然不怕季明瑶逃婚。
  汀兰搀扶季明瑶起身,季老太公道:“阿瑶,祖父知道你不想嫁,但事已至此,再无转圜的余地,你非嫁不可。”
  季明瑶回头,冷冷地看着季老太公,“用不着祖父来提醒。”她说完便对汀兰道:“咱们走吧!”
  季老太公拄着道:“希望你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考虑后果,考虑自己和家人的安危。”
  季明瑶冷冷道:“祖父还是莫要摆布这副关心小辈的嘴脸吧!我们还是选择像以前一样,整天装来装去的多累啊!”
  季明瑶说完,便离开了季家去了一趟满月楼。
  她小桃红在挖了一间密道,将与满月楼仅有一街之隔的一间偏僻茶肆和满月楼打通。
  季明瑶从茶肆走密道进了满月阁中,桃红已经将姑娘们从那些朝中大臣收集的消息整理成册。
  季明瑶传速翻看了消息,长公主的速度也快。已经让锦衣卫指挥使唐将军接管了禁卫军后,便杀了京卫队的几个主要将领,接管了京卫。
  如今皇城已经都在长公主的掌握之中。
  如今城中四处都是锦衣卫和巡城的禁卫军,为三日后的女帝登基大典做准备。
  如今这般全程戒严,严防死守,明白是防着有人翻,长公主到底在担心什么,难道裴若初有所行动,要在此时进京?
  再者如今皇城已经被长公主彻底控制了若是裴若初想要回城,却会落入长公主之手。
  “除了皇宫,京城最近可探听到有什么大事发生。”
  小桃红道:“街上到处都是锦衣卫和巡城的禁卫军,并无什么异常。”
  季明瑶急切问道:“那皇宫之外呢?什么事?”
  “韩将军和季将军为国战死,长公主亲自派人前往边关,将两位为国捐躯的英雄的尸骨接送回京。”
  小桃红话音未落,季明瑶手中的茶盏砰地一声坠地。
  “他要回来了。”
  小桃红从未见季明瑶如此激动,应该是既激动又欣喜的模样。
  季明瑶口中的他,应该指的是太子要回来了。
  可她已经听说了陆文瑾已经上门提亲,她就要嫁入陆家了。
  季明瑶急切地说道:“赶紧让人去打探,护送韩将军和兄长棺木之人,到底是何时进京。”
  “再想办法联系齐宴,准备动手吧!”
  在裴若初进京之前,她要为他扫清障碍,让他无后顾之忧。
  第85章
  大燕皇帝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朝政更不可荒废懈怠。以季兰辞为首的内阁重臣,联合六部和谏察院一同进宫面见长公主,请求长公主继位称帝。
  长公主几次推脱,在朝臣的再次央求之下,终于答应继位。
  并在十月初八这日,举行登基大典和祭天大典,登基为帝。
  又命礼部拟诏书立陆文瑾为东宫储君,镇国将军陆平宴为皇夫。
  陆文瑾急于和季明瑶成婚,便决定双喜临门,在册封太子的当日,迎娶太子妃季明瑶。
  今日一大早,季兰辞便匆匆进宫,前往御书房面见女帝。
  新帝登基,朝中局势未稳,需要安抚一众德高望重的老臣。但毕竟长公主是一介女流,初登大宝,朝中元老和部分朝廷重臣因她是女子,并不是真正的心悦诚服,在朝堂之上,言辞犀利,甚至顶撞。
  但那些文官最是难缠,又不能随便寻个由头杀了。长公主奈何不得他们,心中郁结,但若是不能让那些老臣诚服自己,那些老臣的门生弟子众多,今后必定会有更多的朝臣和她对着干。长公主为了此事头痛不已。
  这几日,季兰辞一直在替长公主游说奔走,以利益相诱,甚至利用锦衣卫收集朝臣的把柄相要挟。
  替长公主压下了朝中的反对声音,立下大功,季兰辞成了长公主最倚仗的帮手。
  燕帝驾崩后,掌印太监冯保也被长公主秘密处死,如今留在长公主身边伺候的李德善。
  只见季德善他迈着小碎步进了书房,恭敬地道:“陛下,季首辅求见。”
  长公主放下折子,急切说道:“快快请季爱卿进来。”
  季兰辞进了御书房,跪地行叩拜大礼。
  长公主亲自搀扶季兰辞起身,温声道:“爱卿身子弱,来人,给爱卿赐坐。”
  季兰辞却执意不肯起身,而是以额触地,恭敬恳求,“臣今日前来,是有事求陛下。”
  长公主温和笑道:“爱卿但说无妨,爱卿,你想做什么便尽管放手去做,本宫无有不允的。”
  季兰辞又磕了三个响头,道:“今日臣是为了臣的家事前来。”
  “臣的妹妹乐瑶曾嫁入陆家,被他人陷害,被奸人所害,这才误入歧途,做了许多错事,但臣幼时与妹妹相依为命,如今妹妹无所依靠,臣因妹妹遭遇痛心不已,唯恐不能替妹妹受过。臣恳请陛下收留妹妹,仍留她在太子身边服侍,那怕只是一个通房侍妾。”
  提起季乐瑶,长公主不禁拧紧了眉头,面露厌恶之色。
  但如今她初登大宝,朝中正是用人之际,她不能失去季兰辞这个左膀右臂,再者若是将季乐瑶放在东宫当个摆设,也并不会妨碍了瑾儿。
  “让季乐瑶入东宫也不是不行。但她必须换个身份。”
  将来陆文瑾是要当皇帝的,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人,这偌大的后宫,也能给季乐瑶一个容身之所。
  “但季家二姑娘的名声和名节已毁,若瑾儿再纳她,害瑾儿成为京城笑柄,但若是她换个身份再进东宫,对瑾儿,对她来说都是好事。”
  季兰辞心想虽然他买通人顶替了季乐瑶,将她从刑部大牢中救出,又让刑部结了案,但英王之死与季乐瑶脱不了干系。让季乐瑶换个身份,以新的身份入宫,旁人不知是季乐瑶入宫,自然也是最好的选择。
  季兰辞跪拜谢恩,想赶紧将这个消息告诉妹妹。古代皇帝看上臣妻,或是孀妇,便让其先行出家或是在道观中修行一年半载再进宫。
  长公主承诺季乐瑶无需等太久,只等今夜太子大婚之后再过门。
  但为了保险起见,季兰辞必须将季乐瑶先从季家族谱上除名,送入道观。
  “谢陛下,臣感激涕零,必定鞠躬尽瘁,报答陛下。”
  长公主微微颔首,对李德善道:“将朕为季爱卿准备的狐裘披风拿来。”
  季德善躬身道:“是。”
  他让人去拿了件狐裘披风,长公主起身走到季兰辞的身边,亲自将披风为季兰辞披上。
  季兰辞受宠若惊,低头让长公主为他系上披风,打算叩拜谢恩,却不曾想慌乱之间竟然碰到了长公主的手。季兰辞的脸瞬间便红透了。
  他惊得赶紧跪在了长公主面前,“臣不小心冒犯了陛下,臣该死!”
  长公主摇了摇头,老着他的目光格外温柔柔和。
  正在这时,陆文瑾换了喜服前来,按照太子大婚章程,他需在大婚当天入宫见皇帝和皇后。
  终于要娶到季明瑶了。陆文瑾心中是既兴奋又激动,哪知刚进了书房,便见到季兰辞满面通红,而母亲的神色也有点不太自然。
  陆文瑾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
  父亲在外驻守多年,虽许久不曾归家,但却是为了大燕的江山,边关辛苦,战场凶险,为何母亲从不曾关心父亲,陆文瑾觉得虽说母亲如今已经成了女帝,可天下女子的责任便是服侍丈夫,抚养儿女。
  观季兰辞生得文弱清秀,难道母亲竟然看上了他,想学武皇养男宠吗?
  陆文瑾越想越愤怒,“季首辅说话做事还需注意分寸。”
  长公主脸一红,知陆文瑾在暗示提醒自己,
  “爱卿先退下吧!”
  季兰辞躬行礼,退出了御书房,又见季德善匆匆迈进书房,对长公主道:“陛下,谏察院齐御史求见。”
  “传!”
  只见一身穿绿色官袍的男子迈入大殿之中,那男子走近后才看向季兰辞。
  季兰辞总觉得此人有些眼熟,后又突然想起这齐宴曾爱慕季明瑶,他曾在沈府的寿宴之上见过齐宴,见过齐宴对季明瑶充满了爱意的眼神。
  忽而想起齐宴是今年的新科状元,他读过齐宴的文章,见他文采出众,很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是谢首辅点了齐宴进了谏察院。
  齐宴跪地行叩拜大礼,高声道:“事关英王一案的进展,臣有要事禀告!”
  季兰辞心头一惊,紧紧握住了袍角。
  长公主想起那位荒唐的堂兄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英王在陆府做出了那般丑事,给陆府抹黑,她实在不想再提起那位堂兄,但英王偏偏是皇族,他的死事关重大,事关裴家宗室,她不得不重视。
  “爱卿请说!”
  齐宴朗声道:“臣指认内阁次辅季兰辞为包庇其妹,收买侍卫冒名顶替。”
  齐宴此话一出,长公主震惊不已,怒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齐宴则不卑不亢,冷静说道:“经臣查明,杀害英王的凶手另有其人,季首辅为了包庇妹妹,收买侍卫顶替,让侍卫替认下这桩杀人案。”
  长公主顿时变了脸色,“季兰辞,可有其事!”
  季兰辞也跪在长公主面前,“臣并未做过。”
  齐宴却抢先道:“臣已经拿到了季首辅收买侍卫的证词,还有季大人的书童清竹的供词。那侍卫的家人已经被季大人连夜送走,送回了老家,原本那侍卫家境贫寒,可那侍卫的父母回乡之后却突然大肆宴请宾客,臣前往打听才知,邻居都说那对夫妻突发横财,购置了不少田产,添了不少仆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