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13节
第17章 内情
“那周管事不是说了么,茶园采茶叶用的,怎么能叫大物件?”
江米夏解释,“口够大,摘茶叶容易往里扔,脖子那稍微卡住一点,万一篓子倒了不容易撒出去,肚子够大,装茶叶够多,这个更实用呢。”
好像有些道理。
江有成点头,却又挠头,“不过这种样式没见过,编着也没有那种省劲儿,怕那周管事不认货,咱们费劲儿不多赚钱。”
“要不,咱把这两个都编出来,拿去给人家看看,看人家愿意要哪个,要哪个咱就编哪个。”
江米夏道,“费劲不怕啥,咱涨价嘛,茶园也不算小产业,只要东西用着顺手好用,也是愿意买的。”
“就算再贵,到底也是竹篓子,横竖贵上个几文钱,就算五十个加起来也没多少,估摸着人家压根就瞧不到眼里去的。”
“嗯,就编两个。”江有成觉得江米夏说的有道理,便按着她在地上画的图样,开始拿了竹片来打底。
江米夏,宋景韫和刘氏在旁边帮着片竹篾子。
两个竹篓子,到日头西沉的时候,便完成了。
“爹的手艺,真是没得说。”江米夏拿着那两个竹篓打量,都忍不住赞叹。
竹篾子片的够薄,竹篓子扎的也够结实,编的也细致,边儿收的也够紧凑平整,拎起来分量也轻,看着也十分精致。
尤其跟旁边家里头粗用的大竹篓一笔,越发显得小巧好看。
江有成得了闺女的夸赞,憨憨一笑。
晚饭是红烧肉的汤又炖了些土豆和野菜进去,算是一道菜,又煎了个豆腐,配着红薯面棒子面窝头吃。
一家人吃的十分满足。
尤其是宋景韫,所以在晚饭后片竹篾子时,也格外卖力。
江有成也是麻利的编竹筐子和竹篓子。
茶园的生意还说不一定,若是不成的话,去赶集要卖的东西得预备好,不耽误到时候赚钱。
一家子忙活到天色实在晚了,才各自去歇息。
第二日,吃罢了早饭,江有成便准备跟江米夏往茶园送竹篓。
江有成专门寻了江春石同行。
江春石认字,也会写字,虽然比不得读书人,连真正账房先生都算不上,但认个字据,还是可以的,有他在,方便许多。
再来,江春石现在多少也因为辞了木匠学徒的事儿心里头憋闷,江有成也想带自家大侄子去散散心,露露脸,看看能不能寻到好活计。
江米夏则是带上了宋景韫。
原因十分简单,因为一颗老母亲的心,让她不放心把小赘婿单独跟别人相处。
四个人就这么去寻了江三,让他赶着牛车带了他们去茶园。
江三这次要了五文钱的车费,不过说是等回来的时候再给。
“这茶园能有新主家,倒也不容易。”路上,江三咂嘴。
“咋个说?”江有成诧异,“这里头还有啥内情?”
“我也是先前听别人嚼舌根说闲话说的,说是那原本是个正经茶园,大半个山坡都是茶树,得有个百十来亩,都是三四年的树龄,茶叶产量也不低。”
江三甩了手中的鞭子,道,“可后来主家的外甥不是个东西,惦记着主家没儿子,要把茶园鼓捣到自个儿手里头,老爷子精明,瞧出来不对了,就想把外甥撵走。”
“外甥一看自己啥都捞不着,还被弄的名声尽毁,也下了狠心,往水井里头下了药,把舅舅一家,连带着茶园里头的伙计,全给毒死了,又放了一把火,把茶园的屋子给烧了。”
“等人发现的时候,这茶园都被烧了小一半呢,还是周遭几个庄子帮忙灭的火,报的官,那外甥估摸着也是知道自己不得好死,也服了毒,衙门官差到的时候,人都已经死透了。”
“这茶园没了主儿,就充了公,县衙有心把茶园卖出去,换的钱修修河堤,可都嫌弃那边茶园死了那么多人,晦气的很,加上茶树也毁了那么多,一直也就没人买。”
“前段时间到是听说从府城那来了个商户,估摸着也是年岁轻不懂得厉害,觉得这茶园便宜,不计较吉利不吉利的,掏钱买下来的。”
“你们既然说是那茶园的管事来置办竹篓子,估摸着就是这新主家派来的管事,连这种小事儿都是亲自去置办,闹不好,这里连伙计都招不到一个。”
那倒是。
江米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起先她还在纳闷这周管事连买竹篓子的活都要自己操持,也纳闷为何一个茶园突然要置办这么多新物件,原来这里头还有这种缘故。
牛车晃晃悠悠,用了两个时辰才到了西边山坡,又打听了一下,才寻到这个茶园。
果然如江三说的那般,围墙可以用残垣断壁来形容,甚至还看得到烧焦的痕迹,就连那些房屋,此时也都处于漆黑坍塌的状态。
零星有几个做活的人,正撸了袖子,在将那些房屋的残骸给收拾运走。
大门处到是已经收拾了出来,拿竹竿子先给搭了个大门,上头挂着匾额,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邵记茶园。
没瞧见周兴的身影,江米夏寻做活的伙计问上一问。
伙计显然已经得了交代,只让江米夏等人在这儿稍微等一等,而后便去寻人去了。
片刻后,周兴快步走过来,拱了拱手,“怠慢各位了。”
“哪里,周管事客气了。”江米夏拿了那两个竹篓出来,“这是家里打出来的两个竹篓样子,周管事看看,那个合适?”
周兴瞧着那两个竹篓,各自都仔细看了看,最后拿了那个大肚子的竹篓起来,“这个看着不错,茶叶不容易撒出来,口也够大,扔着也顺手。”
说着话,把那篓子挂在身上,自己做了个几个采茶叶的动作,更肯定地点了头,“嗯,不错,比那个好用,你们父女俩心思倒也别致,编篓子也能惦记着我是做什么用的,也算是因地制宜。”
“极好。”
末了,周兴又赞叹了一句。
“周管事过誉了,那就这种的要上五十个?”江米夏问。
“嗯,就这个。”周兴点头。
“这个比那个难编一些,价格自然也就贵一些。”
第18章 歪打正着
江米夏顿了一顿,接着道,“这样吧,我看周管事这茶园也是忙不过来,小事儿上怕也没工夫做,你一个篓子给我六十文,我们把这背带一并给做好捆上,到时候拿起来就能用。”
“背带用麻绳,长短可调,肩膀这里包厚粗布片,结实耐用还不勒肩膀,周管事您看如何?”
眼前这个丫头,考虑的可谓十分周全,连麻绳磨肩膀的事儿都考虑到了。
周兴接连点头,“成,就按你说的,一个六十文,五十个,一共是三两银子,你们几日能交货?”
江有成大略算了算,“得半个月。”
其实差不多十来天就行,但头一回做这么大的生意,江有成心里头没底儿,便多说了两三天。
“时间也差不多。”周兴道,“交多少定金?”
“一两银子。”江米夏答道。
周兴点头答应,让伙计拿了纸笔过来,写了个简单的字据。
写好之后,江春石便瞧了瞧,确保无误。
江有成在江家村江有成的字样处,摁了手印,周兴给了定金。
至此,生意算是彻底定了下来。
离了茶园,一行人便往江家村走。
回去的路上,江三把牛车赶得比来时更快了一些。
到家后,江有成便开始忙碌,更是留了江春石在家中帮忙砍竹子,锯竹子,劈竹片这些活计。
这样的话,回头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给江春石结了工钱,也能顺便把先前江有福给家里头的那一百个钱还上。
一家人忙活到天擦黑。
待江春石回家后,一家人吃了饭,又赶了会儿活,等夜色实在是深,一家子人都困的打了哈欠,才收拾一番,各自回去睡觉。
接连忙碌了几日。
江春石做活麻利,也已经能跟着片出来合格的竹篾子,甚至还帮着改造了一下片竹篾子的柴刀。
原先的柴刀不够厚实,劈竹片,刀片虽然锋利,但因为刀薄的缘故,容易卡在缝隙里,不好往下推。
用木片加厚一下刀片的厚度,再劈的时候,直接把竹片给撑开,劈起来也就更容易一些。
“春石弄的这新砍刀可真不赖。”刘氏满口夸赞,“这孩子脑子活泛,往后干啥都能成呢。”
“可不敢让他听着,听着了不知道眼睛怎么往头顶上长呢。”方氏笑着把针搁头皮上蹭了蹭,刺进手中的粗布片里。
给竹篓子缝制背带的事儿,刘氏觉得自己针线活不算能拿得出手,怕这么大的生意因为自己手脚粗笨出了岔子,便请了江春石的媳妇方氏来给缝制,到时候按个数儿给方氏结钱。
这两日棉花也已经栽下去,地里头农活不算多,三婶婶又张了这个口,方氏便来帮忙。
至于钱不钱的,她到是不放在心上。
“甭管眼睛长哪儿,这手脚记得做活就好。”刘氏说笑,把手里头的布头,寻了个颜色好看的出来,撕成细布条,给江麦花绑在了头发上头。
两岁的江麦花,生的胖嘟嘟,眼睛大大的,伸手摸了摸自己脑袋顶,兴高采烈地指给方氏看,“凉(娘),美。”
“美,麦花最美了。”方氏夸了一句。
江麦花美滋滋地接着去玩江有成给她编的竹球,小脚踢过来,踢过去的,不亦乐乎。
“这个点儿了,咋小夏他们两个还没回来?”方氏张望了一番。
江米夏和宋景韫去砍竹子,这回专门拉了排子车去的。
原本江春石要去,可江米夏却说,他弄不好拉不动车子,还是她去更合适。
若是旁的事儿,江春石还能辩驳几句,可说这茬,他是真反驳不了。
别说他的力气不如江米夏,哪怕他跟江有成加起来,也只能算勉强平手。
于是,江春石便答应了在家片竹篾子,让江米夏和宋景韫一块去砍竹子。
“估摸着这丫头贪心,要多砍点才会回来,没事,有景韫跟着呢。”刘氏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