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韩村长把编了一半的竹筐放在一边,招呼两人坐下。
  田婶子从里屋出来,看到地上的鸡也觉得奇怪。
  “小文,你提只鸡来干嘛?”
  韩子文把鸡递给她:“这是我孝敬你们两位的,你收着吧。”
  田婶子接过母鸡,无助地望着韩村长,等候他的指示。
  “先提下去,我听听小文要说啥。”
  韩村长冲田婶子挥了挥手,田婶子便提着鸡离开了。
  “说吧,啥事?”
  “村长,我打算去江南寻我爹。”
  韩村长皱起眉头:“寻你爹?你爹不是掉到海里了吗?你去哪寻他?”
  “前段时间大柱哥跟我说我爹可能没死,和他一块掉下海的,有人活着回来了......”
  韩子文把跟朱大勇说的话向韩村长复述一遍。
  韩村长怀疑地看着他:“带着你弟妹去寻他?”
  “是啊,不然能怎么办,总不能把他们放在家里。”
  “村长爷爷,我想麻烦你给我写一封推荐信,我拿到县衙门办张路引......”
  韩村长山羊胡子一翘,不同意。
  “这事儿不靠谱。大凤小龙才多大点,你带着他们赶那么远的路,不是活受罪吗?”
  “不会,我已经打听清楚了,我们走水路,从这里到江南,只要十几天,不会受什么苦。”
  “你家里的地,房子,你养的鸡,你咋打算?”
  “我跟大勇哥说了,让他帮我照看着,等我回来了,再还给我。”
  韩村长有点不满,族里那么多人,干嘛要托付给外姓人。
  “我不赞同这件事,你个小孩子,哪能想一出是一出。”
  韩子文态度很坚决:“我爹既然还活着,我就不能任由他漂泊在外,我得寻他回来叶落归根,如果他真的是别人说的,撞到脑袋忘了事儿了。我就帮他去想起来。我要得了这消息,还像是没事人一般,那是我不孝,我做不出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韩村长也没有法子,只得照他的意思,给他写了推荐信。
  边写边表态:“我是不同意的,出了事,你可不要怪我。”
  信上写明了韩子文和小山,小龙三人的年龄姓名,大凤不用写上去。
  “你们只去江南,还去别的地儿吗?”韩村长问道。
  “去,江南找不到我就顺着那边多找找。”
  “行,那我就不给你写明去哪。”
  这倒符合韩子文的意思,忙点头:“行,不用写去哪。”
  韩村长写完后,把推荐信交给韩子文。
  “你拿着这信去衙门就能开路引了。”
  韩子文接过来长出口气,拿到路引,他就可以去京城了。
  希望他到达京城时,顾云朗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青山村,大青山,再见了!
  第127章
  韩子文拿到推荐信,又麻烦韩村长帮忙写张契书。
  契书上写明,在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家里的地和屋子都由朱大勇打理。
  收成全归朱大勇所得。
  如果自己回来了,地和房朱大勇得还给他。
  如果不回来,三年后归朱大勇所有。
  韩村长噘着嘴很不乐意,一眼一眼瞅韩子文。
  这就是韩家的财产,怎么能便宜外姓人?
  韩家一百多号人呢,就找不出一个能让小文放心托付的?
  “这屋,这地,要不再想想?族里那么多人,抬把手就帮你把地种了,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
  韩村长不住朝韩子文使眼色。
  “地是大勇哥一直在种,就一客不烦二主,还是让大勇哥多费点心。”韩子文没有让步。
  说是族人,以前韩三嫂一家被韩老太赶出来,怎么没人帮着他们说句话,兄妹四人快饿死了,也没人来送点吃的来。
  至少朱大勇这人他是亲自打了交道,知道他的品性,愿意把这点微薄的家产交给他。
  韩村长还想劝韩子文,可碍于朱大勇在这里,他不方便说,只能嘟嘟囔囔,心不甘情不愿地写下契书。
  韩子文拿到推荐信一点不耽搁,马上叫回在村口玩耍的三兄妹,一块回去收拾东西。
  大东西都已收到了空间里,只把四兄妹的衣服打了三个包裹背在背上,包了老李头的牛车,送他们去镇上,再搭车去县城。
  当然,阿黄得带走,这是他们的保镖。
  村里人听说韩子文真要去寻韩老三,都吃惊不已,全聚到了老槐树下。
  见他带着弟妹往村口走,几个大婶大娘围上去,好心劝他。
  “小文,你这傻小子,你这是要去哪寻你爹?听到点风就是雨,你以为出门一趟容易?要是大凤小龙出点事,我看你咋办?”
  “到底谁告诉你的?你咋就被骗了?”
  待看到四兄妹就那么三个小包裹,又为他们伤心。
  “瞧瞧这过的是啥日子,四个孩子,就这么点行李!”
  正好朱大勇的媳妇从家里拿了几个红薯饼出来,让他揣上,路上饿了打个尖。
  “家里也没其他好东西,只有这个了,你不要嫌弃。”
  其他人见劝不转他,也纷纷回家拿了自家的玉米饼,红薯饼给他。
  “出门在外,哪哪都花钱,这些饼子带上,能省一点是一点。”
  芹二娘也拿了两个混合面饼子给韩子文:“这是我打算中午吃的,你带上,找不到你爹,就赶快回来,别在外面多耽搁。”
  韩子文心里挺感动的,别看他们平时八卦了点,计较了点,其实都是些心善的人。
  他朝着大家挥手:“谢谢各位叔叔婶婶,我记下了,我要是找不到我爹,一准回来。”
  当然,爹是肯定找不到,回来是不会回来了。
  小栓儿听说小山要走,也送了出来,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漂亮小石头送给了小山,带着一群手下,眼泪汪汪地追着牛车跑了好一阵。
  村里人看着这一家四个孩子离开,心里都不好受,忍不住咒骂。
  “也不晓得哪个黑良心的骗这傻孩子,不知道他是实心眼吗,真就听进去了。”
  “可不是嘛,他没有去过外面,哪晓得外面的艰难,别出事才好。”
  “天打雷劈的黑心人,以后肯定会有报应。”
  韩大柱听到动静,站在院门口朝外望,听到大家都在骂那黑良心的人骗韩子文,他不由得抖了抖,悄悄回了屋。
  他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这傻小子就当了真,这就寻去了。
  他心情挺复杂的。
  唉,这小子是把他当大哥尊重啊!
  早知如此,当初听他的话去给王公子当小厮多好。
  现在早享上福了。
  自己不至于这么惨,小文也不会漂泊在外。
  算了,这傻小子,自求多福吧!
  韩子文到了镇上,买了几个包子,就在镇外搭上了去县城的驴车。
  镇外每天都停了不少驴车,专跑县城,包一辆驴车,只要五十文。
  兄妹几人坐在车里,一人一个包子,搭配着青山村村民们送的饼子,喝着韩子文保温壶里的热水,在车上就把午饭解决了。
  这些饼子是青山村村民的一番心意,不能辜负了。
  驴车比牛车快多了,从镇上到县城大部分路都是官道,比较平坦,不到一个时辰,便到了县城。
  此时的县城,没有了璀璨的灯光,从一颗流光溢彩的珍珠,重新变回了黯淡无光,破旧狭小,尘土飞扬,了无生机。
  兄妹几人都来过县城,知道县衙门在哪,在城外下了车。
  进了城门, 顺着青石板路一直往前走,过了最繁华的那座桥,就能看到县衙门。
  手续办得很顺利,负责发放路引的文书是个年轻的书生,态度很好,丝毫没有为难他们。
  见到推荐信上写的寻亲,他照例询问道:“你们寻什么亲?”
  韩子文实话实说:“我爹,我爹在船行做事,几年前船翻了,落进水里,有人说在江南看到过他,我去找找看。”
  这事文书听说过,打量眼韩子文:“原来你爹也在里面。”
  他又看了看圆睁大眼望着他的几个孩子,叹口气:“诗书立业,孝悌做人,你做得很对,小心照看着弟妹。”
  说完便开出了路引,不用一文钱。
  韩子文还担心他会收取好处费,准备了一百文铜钱在手上,倒是省了。
  韩子文小心收好路引,出了县衙,找到县城的客栈,订了一间人字号房间。
  把弟妹们安置好后,他叮嘱小山不要出屋,阿黄看好三个小主人,便出了客栈。
  沿着客栈外的青石路继续前行,再穿过一座小桥,便是一条叫做铜锣街的小街。
  韩子文找到一处僻静的地方,换上他的公子服,朝铜锣街走去。
  这条街不宽,仅容两人并排行走,街两旁是一座座小铺子小吃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