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随后就到。”
  一辆马车疾驰在官道上,因为下雨车轮满是泥泞,飞奔的马儿身上都是泥点子,看样子已经赶了很久的路。
  “日日雨,夜夜雨,从庐陵一直下到现在,十几日了,这外头的大好春色都给耽搁了。你看,连我这衣服都给下潮了。”他放下帘子时,轻轻拍了下衣袍,触手可及的潮意带出他的抱怨,本想继续说下去,就被人打断了。
  “宋侍郎宽心些吧,你我本就身负圣命,只要将事情办好,这春色还怕看不成吗?”开口的人是位中年男子,他安慰了几句,然后看向左手边的年轻人,年轻人也只是微笑着点头。
  这马车上一共坐着三人,为首的是枢密院副使高贞,另一位是兵部侍郎宋裕敬,年轻人则是刚中进士的徐遗,他上任驾部主事没几日,便阴差阳错的跟过来查案。
  原本随员名单上没有他,在出发前一日的清晨,兵部点卯时明显少了一些人,官员之间流传着官家此时龙颜震怒,急命枢密院和兵部抽调人手调查茶亭驿误送军报一事。
  若是办不好,他们头上这顶吃饭的家伙怕是戴不长久。
  所以在兵部里稍微说得上话的官员,身体抱恙的、有事挪不开身的不在少数,剩下的这些也人人自危,恰好徐遗又是刚进兵部,新人没有根基好拿捏,便合计让他去。
  这样,徐遗的大名顺利的添进随员名单,否则他一掌案牍与杂物的主事怎么碰得上这等重要公务。
  茶亭县误送军报一事,他也只知道结果。早在两三个月前,盘踞在西北草原的北真突袭南赵西部的大兴关,两军在大兴关的山谷里焦灼了近一月的时间。
  可最终北真发动总攻却在南赵西北部的背水关,南赵虽有驰援,但无济于事,大军到达后,北真反而按兵不动。
  他们选择了议和,南赵割虞州三地。
  背水关一役南赵西北军十三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边防、军心,乃至远在东边的庐陵朝廷都闹得人心惶惶。
  徐遗试着分析过北真的动机,既然费这么大兵力来犯,可攻下一个背水关后就议和,似乎不太符合他们这次的进军风格。
  他和同僚聊过这一想法,至少背水关一役后,不可再小觑北真,换来的却是别人的鄙夷,自有站在那大殿上的人头疼,又何须他们来费心。
  他自然生气,看着他们一个个领着朝廷的俸禄却漠不关心的态度,常气到半夜爬起来写条陈,至于那些条陈有何结果还未还得及问,就出发前往茶亭县。
  “副使,前面就是茶亭县了。”
  马车外响起声音,高贞应了一声。徐遗撩开帘子望去,茶亭县的轮廓在雨中越来越近,雨水打在手上时寒意立刻传遍四肢。
  曹远在院中来回踱步,身旁小厮为他撑伞随侍。随后正厅里出现两个人,是茶亭驿另一位驿丞谭普与他的小厮。
  谭普望着曹远的方向并示意小厮将手中捧着的卷宗文书放置在案上,走到廊下时,小厮正想撑开伞,被谭普回绝了。
  他慢步走进细雨中,官帽与官袍上瞬间覆满了雨滴,然后与曹远互换了个眼神。曹远见他不撑伞,便让身旁小厮退下,让自己也站在雨中。
  好不容易等来了马车,曹远重新挂上笑容,快步迎出去。
  “高副使、宋侍郎,下官茶亭驿驿丞谭普……”
  “下官茶亭驿驿丞曹远,见过两位相公。”
  曹远毕恭毕敬说完后,比了请的手势,又跟在高贞和宋裕敬的身旁继续说个不停。
  很显然,他把徐遗漏了,或者说,他压根就没注意到徐遗。
  而谭普却倾身正式对徐遗作揖,眼神微透出歉意。徐遗自然的回了礼,在谭普的接引下,二人同进茶亭驿。
  他们身后茶亭驿的大门被重重关上。
  “两位相公一路上舟车劳顿,想必是日夜兼程没好好休息,下官已备好厢房,请移步休息片刻?”曹远问道。
  高贞挥手,回道:“不急,还是先把文书看了。”
  语毕,就有人呈上一份诏令,交给曹远和谭普。
  展开诏令,上面赫然写着官家与枢密院、兵部等针对茶亭驿误送军报一事的商议结果,要他们查清犯者是谁、为何延误、有无从犯、时间、路程等细节,一一呈报。
  曹远握着诏令,总觉得烫手,心里一阵打鼓,用余光瞥向谭普,虽说自己和他连续好几夜都在盘这些文书,反复对过,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真正等人着手来查时,不免紧张起来。
  谭普收起诏令,拱手答道:“下官定会配合几位相公查清此案。”又指着案上堆放成山的卷宗,“这些便是近几年本驿所有的递送记册与人员名录,请相公过目。”
  高贞指着递送记册上的时辰问道:“你们茶亭驿共收到两份军报,永泰十三年二月四日亥时二刻收到第一封军报,三刻便送出了,倒也及时。可为何二月十一日才到枢密院手中,这可是足足七日啊。”
  曹远紧握的双手发抖起来,手心微微冒汗。
  谭普又回:“回相公,送这封军报的人叫做许泰,二月四日那晚正是他当值,也是我们这的老铺兵。当时收到军报便知军情紧急,曹驿丞赶紧做了登记盖了章,还亲自送他出了茶亭,按理说是不会迟的。”
  曹远附和着:“是呀,按理说是不会迟的,可是后来庐陵传来邸报,我们才知这封军报是迟了两日才到的呀!”
  宋裕敬翻着驿站的人员名录,上面登记许泰二十多年前就做了铺兵,家中只剩下他和儿子相依为命。
  “许泰这人现在何处?”宋裕敬问道。
  谭普上前一步,犹豫道:“死了,就在前几日。”
  徐遗一听,放下手中文书看着谭普,这倒巧了,最重要的人死了,刚好在他们来之前。
  “何时死的?如何死的?”高贞问。
  尽管高贞这道视线没有落在曹远身上,但他感觉自己被盯得发毛,有些心虚地低下头,将自己慌乱的眼神藏起来。
  谭普又答,语气不紧不慢:“许泰回到茶亭县的日子比以往要迟几日,他说是因为去时太过劳累,再加上自己年纪也大了,回来时的路程便放慢些。”
  说到这,谭普顿了顿,冷冷道:“谁知背水关一役惨败,又收到庐陵的邸报,才明白这个许泰不仅耽误军情,还谎报事实。下官与曹驿丞深知此时严重,不敢私自决断,便将许泰捉来关在了驿站后院的库房里。”
  曹远插缝补充:“就在前几天夜里,库房突然走水,可救出来后,人已经没气了。”
  徐遗心中疑虑窦生,忍不住问道:“近来一月雨水多,怎会突然走水呢?”
  谭普侧目,端详起徐遗来,见此人眉目疏朗,如松而立,一身官袍更是衬得他清新俊逸,发问:“还未问,这位相公是?”
  高贞捋起小短须,笑说:“这位是去年的秋榜进士徐遗,现任兵部的驾部主事。”
  徐遗微微颔首,客气道:“还望各位多多指教。”
  一番闲谈完,谭普又恢复刚才模样,正色:“茶亭多是绵绵雨水,今年更是少有晴天。何况库房原本就会漏雨,还存着些干草粮食,怕发霉,下官便命人时常查看……”
  “是查看时,不小心走水的?”宋裕敬问。
  这下谭普倒支吾起来,不敢回话。
  宋裕敬接着说:“但说无妨。”
  “应是查看之后才走的水,但许泰之死,不像是意外。”
  第28章
  不是意外?
  徐遗皱眉,追问:“何以断定?”
  “这认罪血书是在库房窗外发现的,大概是许泰自己丢出来的。”谭普边解释边唤小厮呈上一写在白布上的血书,白布边缘不够齐整,还吊着些许线须,更像是临时起意从衣服上撕下来的。
  这些早已凝固的血迹观之令人惊心,甚至有些地方因出血过多而洇了大片。
  “那日查看库房的人在哪?”
  那名驿卒早早候在厅外,听见唤自己上前,便小跑着进去。
  “小人见过几位大相公。”驿卒扑通跪下,将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直面堂上几位大人物。
  高贞撂下血书,向驿卒发问:“你说说,那天夜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驿卒仍旧低着头,他从小生长在乡下地方,哪里见过这等大场面,所以说得结结巴巴的:“回相公,小人那,那日奉命查看库房,当时他并无异常,就是嘴里……嘴里总说着后悔什么的。待小人要走的时候,他求小人把,把灯留下。”说着,驿卒害怕得出了哭腔,一个劲地央求,“相公,小人真的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啊!请相公恕罪!小人给您磕头了!”
  驿卒正要磕下去,就被高贞示意退下。徐遗打量着这位驿卒,离开时行动倒是干净利索。
  众人又重新审视这封认罪血书,许泰承认自己与驿丞曹远有恩怨过节,怀恨在心,愤恨无处发泄,才借递送军报的机会来报复。末了,许泰请求看在自己主动认罪的份上,不要牵连他的儿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